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杰专利>正文

人行曰字型对称双层全方向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944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1)在w方向,内道H↓[4]分叉向y、z方向实现左右转,并与x方向的内道H↓[2]同样分叉实现左右转后合并于H↓[7]、H↓[5]道。而外道I↓[4]则直行(在w方向的P↓[7]道上方桥上的黄色区有一车向流向I↓[4]道)后左错一道行至H↓[6]道实现直行。在z方向,内道I↓[1]右转至I↓[6]道实现右转。外道H↓[1]先右转,过x方向的半圆桥至P↓[3]道上方桥上,再右转至I↓[7]道实现直行,经黄色区上I↓[2]道,随I↓[2]道车向实现左转。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2)若想变向或回转。在w方向,内道H↓[4]的变向与回转必须靠左(若已分叉向右则不能实现)经H↓[41]小道上I↓[8],回转则随I↓[3]道的右转至I↓[8]道实现,变向须在I↓[8]道的红色区上H↓[3]道,随H↓[3]道的直行至I↓[5]道实现。外道I↓[4]道的变向回转须经I↓[61]道小道上x方向的半圆桥,回转则随H↓[1]道的左转实现,变向随H↓[1]道的直行实现左转,随H↓[1]道的左转中途经I↓[81]小道上w方向的半圆桥再入I↓[3]道的直行实现右转。在z方向内道I↓[1]的变向、回转先在红色区上H↓[1]道,随H↓[1]道直行实现直行,随H↓[1]道的左转实现左转,途中经I↓[81]小道上w方向的半圆桥入H↓[3]道的直行实现回转。外道H↓[1]的回转同I↓[1]道的回转,而其右转则随其回转行至w方向的半圆桥后随H↓[3]道的左转实现。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3)非机动车辆及人行,其行经为曰字型路线。P↓[7]道(地面上)直行可至P↓[8]、P↓[1]、P↓[2]各道,在w方向的黄色区桥下左转至w方向的红色区桥下至P↓[6]道,可至P↓[5]、P↓[4]、P↓[3]各道,亦可至H↓[4]道桥下再右转至H↓[2]道桥下,左右为红黄区桥下,亦可至P↓[3]、P↓[2]各道。在z方向。P↓[1]道左右转至P↓[7]、P↓[8]、P↓[2]各道。欲至P↓[5]、P↓[6]道,则从P↓[1]道左转至w方向的黄色区,再至红色区即可,欲至P↓[3]、P↓[4]道,则从P↓[1]道右转至z方向的红色区,再至黄色区即可。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建设
,具体的说是对人行曰字型对称双层全方向立交桥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着交通拥堵问题,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情况会更加严重。咎其主要原因还是十字路口的拥堵。在没有立交桥的情况下,十字路口需要红绿灯来调控各方向的交通,因此就出现了暂停至拥堵,再加上行人的从中穿梭,就更为拥堵。而现有的双层立交桥,最好的只能解决各个方向的机动交通问题,而不能解决非机动及人行问题(如对称蝶型畅通式立交桥)有些能解决此类问题的也至少为“两层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设于十字路口,使各个方向车辆都畅通无阻,且具有无交叉变向、回转功能,具有非机动车辆及人行行驶的单独通道。具有规模不大,投资较小的人行曰字型对称双层全方向立交桥。具体实施方案(1).在w方向,内道H4分叉向y、z方向实现左右转,并与x方向的内道H2同样分叉实现左右转后合并于H7、H5道。而外道I4则直行(在w方向的P7道上方桥上的黄色区有一车向流向I4道)后左错一道行至H6道实现直行。在z方向,内道I1右转至I6道实现右转。外道H1先右转,过x方向的半圆桥至P3道上方桥上,再右转至I7道实现直行,经黄色区上I2道,随I2道车向实现左转。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2).若想变向或回转。在w方向,内道H4的变向与回转必须靠左(若已分叉向右则不能实现)经H41小道上I8,回转则随I3道的右转至I8道实现,变向须在I8道的红色区上H3道,随H3道的直行至I5道实现。外道I4道的变向回转须经I61道小道上x方向的半圆桥,回转则随H1道的左转实现,变向随H1道的直行实现左转,随H1道的左转中途经I81小道上w方向的半圆桥再入I3道的直行实现右转。在z方向内道I1的变向、回转先在红色区上H1道,随H1道直行实现直行,随H1道的左转实现左转,途中经I81小道上w方向的半圆桥入H3道的直行实现回转。外道H1的回转同I1道的回转,而其右转则随其回转行至w方向的半圆桥后随H3道的左转实现。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3).非机动车辆及人行,其行经为曰字型路线。P7道(地面上)直行可至P8、P1、P2各道,在w方向的黄色区桥下左转至w方向的红色区桥下至P6道,可至P5、P4、P3各道,亦可至H4道桥下再右转至H2道桥下,左右为红黄区桥下,亦可至P3、P2各道。在z方向。P1道左右转至P7、P8、P2各道。欲至P5、P6道,则从P1道左转至w方向的黄色区,再至红色区即可,欲至P3、P4道,则从P1道右转至z方向的红色区,再至黄色区即可。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具体行车路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注图1实线为桥上部分,线点相间为引桥部分,而点为地面部分)在w方向,内到H4通过w方向的半圆桥下,经向上引桥至顶桥,再经向上引桥左右转过P7——P2道,P6——P3道上空后再经向下引桥至地面实现左右转。外道H4同样过w方向的半圆桥经向上引桥至顶桥,再经向下引桥行至地面左错一道(上H6道),再经向上引桥至顶桥,再经向下引桥至地面过x方向的半圆桥下。在z方向。内到I1经向上引桥右转过P7——P2道再向上至顶桥,再经向下引桥至地面过x方向的半圆桥下实现右转。外道H1经向上引桥右转至顶桥,再经向上引桥至半圆桥,再由半圆桥经向下引桥至另侧顶桥,右转经向下引桥至地面实现直行;在另侧顶桥上经黄色区至I2道的顶桥,在经向下引桥至地面左错一道(上H8道)再经向上引桥至顶桥,经向下引桥至地面过半圆桥下实现左转。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变向、回转与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1中的(2)相同。非机动车辆及人行与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1中的(3)相同。附图说明图1为本立交桥的俯视示意图。 黄色区分叉道,之后有合并 红色区变向、回转其中箭头表示在黄、红区行驶方向。图1的比例为1∶1000,图1中的坡度为10%时示意图。下面是红色区(黄色区)至半圆桥的地面距离及红色区(黄色区)高度的来源 a、c半圆桥两头的高度b、d半圆桥桥头与顶桥之间的地面距离c顶桥的高度f顶桥的长度满足条件a=c+b/10=(10c-b)/10+5》=5 即a》=5e=c+d/10=(10c-d)/10+5》=5 即e》=5得b=d=25又c+b/10》=5得c》=2.5若c=2.5得a=e=5若c=3.0得a=e=5.5故总长(24+25+16+25+15+8+7.5)*2=241w方向各道宽I4=7.5 z方向各道宽 I5=8.0H4=7.5 H5=7.5H8=7.5 I1=6.0I8=3.5+6.0=9.5H1=8.0 半圆桥半径R=16,最小转弯半径为15.权利要求1.人行日字型对称双层全方向立交桥,其特征为在双层情况下即解决机动车辆行车问题,做到各个方向全都畅通,同时也实现了无交叉变向、回转问题;又做到非机动车辆及人行与机动车辆分离状态。(1).在w方向,内道H4分叉向y、z方向实现左右转,并与x方向的内道H2同样分叉实现左右转后合并于H7、H5道。而外道I4则直行(在w方向的P7道上方桥上的黄色区有一车向流向I4道)后左错一道行至H6道实现直行。在z方向,内道I1右转至I6道实现右转。外道H1先右转,过x方向的半圆桥至P3道上方桥上,再右转至I7道实现直行,经黄色区上I2道,随I2道车向实现左转。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2).若想变向或回转。在w方向,内道H4的变向与回转必须靠左(若已分叉向右则不能实现)经H41小道上I8,回转则随I3道的右转至I8道实现,变向须在I8道的红色区上H3道,随H3道的直行至I5道实现。外道I4道的变向回转须经I61道小道上x方向的半圆桥,回转则随H1道的左转实现,变向随H1道的直行实现左转,随H1道的左转中途经I81小道上w方向的半圆桥再入I3道的直行实现右转。在z方向内道I1的变向、回转先在红色区上H1道,随H1道直行实现直行,随H1道的左转实现左转,途中经I81小道上w方向的半圆桥入H3道的直行实现回转。外道H1的回转同I1道的回转,而其右转则随其回转行至w方向的半圆桥后随H3道的左转实现。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3).非机动车辆及人行,其行经为日字型路线。P7道(地面上)直行可至P8、P1、P2各道,在w方向的黄色区桥下左转至w方向的红色区桥下至P6道,可至P5、P4、P3各道,亦可至H4道桥下再右转至H2道桥下,左右为红黄区桥下,亦可至P3、P2各道。在z方向。P1道左右转至P7、P8、P2各道。欲至P5、P6道,则从P1道左转至w方向的黄色区,再至红色区即可,欲至P3、P4道,则从P1道右转至z方向的红色区,再至黄色区即可。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及人行完全相互隔开,做到车、人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机动车辆在“内道有右转,外道有直行,横过(z—y方向)时外道左转,纵过(w——x方向)时内道左转”、“内外道均可无交叉变向和回转”。全文摘要(1)在w方向,内道H文档编号E01C1/00GK1827917SQ200510041730公开日2006年9月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人行曰字型对称双层全方向立交桥,其特征为在双层情况下即解决机动车辆行车问题,做到各个方向全都畅通,同时也实现了无交叉变向、回转问题;又做到非机动车辆及人行与机动车辆分离状态。(1).在w方向,内道H↓[4]分叉向y、z方向实现左右转 ,并与x方向的内道H↓[2]同样分叉实现左右转后合并于H↓[7]、H↓[5]道。而外道I↓[4]则直行(在w方向的P↓[7]道上方桥上的黄色区有一车向流向I↓[4]道)后左错一道行至H↓[6]道实现直行。在z方向,内道I↓[1]右转 至I↓[6]道实现右转。外道H↓[1]先右转,过x方向的半圆桥至P↓[3]道上方桥上,再右转至I↓[7]道实现直行,经黄色区上I↓[2]道,随I↓[2]道车向实现左转。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2).若想变向 或回转。在w方向,内道H↓[4]的变向与回转必须靠左(若已分叉向右则不能实现)经H↓[41]小道上I↓[8],回转则随I↓[3]道的右转至I↓[8]道实现,变向须在I↓[8]道的红色区上H↓[3]道,随H↓[3]道的直行至I↓[5]道实现。外道I↓[4]道的变向回转须经I↓[61]道小道上x方向的半圆桥,回转则随H↓[1]道的左转实现,变向随H↓[1]道的直行实现左转,随H↓[1]道的左转中途径I↓[81]小道上w方向的半圆桥再入I↓[3]道的直行实现右转。在z方向内 道I↓[1]的变向、回转先在红色区上H↓[1]道,随H↓[1]道直行实现直行,随H↓[1]道的左转实现左转,途中经I↓[81]小道上w方向的半圆桥入H↓[3]道的直行实现回转。外道H↓[1]的回转同I↓[1]道的回转,而其右转则随其回转行至w方向的半圆桥后随H↓[3]道的左转实现。x方向与w方向相同,y方向与z方向相同。(3).非机动车辆及人行,其行经为曰字型路线。P↓[7]道(地面上)直行可至P↓[8]、P↓[1]、P↓[2]各道,在w方向的黄色区桥下左转至 w方向的红色区桥下至P↓[6]道,可至P↓[5]、P↓[4]、P↓[3]各道,亦可至H↓[4]道桥下再右转至H↓[2]道桥下,左右为红黄区桥下,亦可至P↓[3]、P↓[2]各道。在z方向。P↓[1]道左右转至P↓[7]、P↓[8]、 P↓[2]各道。欲至P↓[5]、P↓[6]道,则从P↓[1]道左转至w方向的黄色区,再至红色区即可,欲至P↓[3]、P↓[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万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