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7615 阅读:10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复合夹板,对称设置在钢轨的两个侧壁面,每个复合夹板均包括摩擦板、绝缘板和承载板,摩擦板与钢轨的侧壁贴合,绝缘板叠置于摩擦板外侧并与摩擦板贴合,承载板设置于绝缘板外侧并与绝缘板抵靠;夹具,与承载板能拆卸地连接,夹具能够将至少两个复合夹板与钢轨夹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损伤钢轨上螺栓孔裂纹风险,并且断轨后能显示红光带,实现故障导向安全;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足够的接头阻力,能够防止断轨后轨缝拉开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轨无损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铁道交通领域,具体是一种钢轨无损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当钢轨出现伤损,尤其是重伤时,应及时组织加固处理或实施焊复,因钢轨的伤损部位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不及时处理将危及行车安全。对重伤焊缝的焊复工作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一般不能在发现后立即完成,因此需要对重伤焊缝可进行加固处理,在适宜温度及时进行永久处理。目前,现有伤损钢轨加固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普速铁路基本上采用钻四个螺栓孔上臌包夹板。钢轨与夹板无绝缘,断轨后不出现红光带,存在断轨后轨缝拉开很大而不能及时发现断轨的风险,不能实现故障导向安全;钢轨现场钻孔倒棱不到位易造成螺栓孔裂纹;钢轨与夹板为硬接触,接头阻力小。2、采用钻孔上胶接绝缘夹板。优点是加固整体强度高,不影响大机捣固;缺点是需进行现场钻孔,若倒棱不到位易造成螺栓孔裂纹;此种方式已被禁止使用。3、采用夹板与臌包夹板不胶接方式加固。优点是无需钻孔,安装拆卸灵活方便;缺点是接头阻力小,断轨后不出现红光带,存在断轨后轨缝拉开很大而不能及时发现断轨的风险,不能实现故障导向安全。4、采用夹具与夹板胶接方式加固。优点是无需钻孔,安装方便,接头阻力较大,断轨后能显示红光带,可实现故障导向安全。缺点是影响焊缝探伤仪全断面探伤,有砟轨道影响大机捣固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轨无损加固装置,以达到满足探伤要求的前提下对伤损钢轨快速无损加固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复合夹板,对称设置在钢轨的两个侧壁面,每个复合夹板均包括摩擦板、绝缘板和承载板,摩擦板与钢轨的侧壁贴合,绝缘板叠置于摩擦板外侧并与摩擦板贴合,承载板设置于绝缘板外侧并与绝缘板抵靠;夹具,与承载板能拆卸地连接,夹具能够将至少两个复合夹板与钢轨夹紧。进一步地,每个复合夹板均包括两个摩擦板、两个绝缘板和一个承载板,在钢轨的同一侧壁面上,两个摩擦板间隔设置在钢轨的伤损处的两侧,摩擦板的长度小于对应的绝缘板的长度,承载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摩擦板的外端平齐,承载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摩擦板的外端平齐。进一步地,承载板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沿。进一步地,相邻钢轨之间具有焊缝,两个摩擦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焊缝的宽度。进一步地,摩擦板与钢轨对应贴合的表面设置有锯齿或者压花。进一步地,位于钢轨同一侧壁面,对应的摩擦板与绝缘板通过粘性材料粘合。进一步地,位于钢轨同一侧壁面,对应的摩擦板与承载板通过粘性材料粘合。进一步地,夹具包括:底座;两个夹块,间隔固定在底座上,每个夹块上均开设有螺栓孔;螺栓,设置于螺栓孔内,螺栓能够将复合夹板与钢轨夹紧。进一步地,夹具还包括绝缘块,绝缘块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两个夹块之间。进一步地,每个夹块上还设置有对螺栓进行固定的防松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损伤钢轨上螺栓孔裂纹风险,并且断轨后能显示红光带,实现故障导向安全;同时本技术实施例足够的接头阻力,能够防止断轨后轨缝拉开过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轨与钢轨无损加固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复合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C向剖视图;图6为图4中D-D向剖视图;图7为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摩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图13为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复合夹板;10、绝缘板;101、绝缘板内曲面;102、绝缘板外曲面;11、间隔距离;20、承载板;201、凸沿;202、锥形凹槽;203、承载板内曲面;204、承载板外侧面;30、摩擦板;301、摩擦板内曲面;3011、摩擦板内曲面上部;3012、摩擦板内曲面下部;302、摩擦板外曲面;40、夹具;41、防松装置;411、防松装置螺栓;42、螺栓;43、底座;44、绝缘块;45、夹块;60、钢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轨无损加固装置,该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复合夹板1和夹具40。其中,至少两个复合夹板1对称设置在钢轨60的两个侧壁面,每个复合夹板1均包括摩擦板30、绝缘板10和承载板20,摩擦板30与钢轨60的侧壁贴合,绝缘板10叠置于摩擦板30外侧并与摩擦板30贴合,承载板20设置于绝缘板10外侧并与绝缘板10抵靠。夹具40与承载板20能拆卸地连接,夹具40能够将至少两个复合夹板1与钢轨60夹紧。本技术实施例避免了损伤钢轨60上螺栓孔裂纹风险,并且断轨后能显示红光带,实现故障导向安全;同时本技术实施例足够的接头阻力,能够防止断轨后轨缝拉开过大。具体地,如图3至图12所示,摩擦板30整体截面形状呈竖直方向设置的凹槽状,该凹槽的开口朝向钢轨60外侧。摩擦板30具有与钢轨60侧面凹入部分配合的摩擦板内曲面301和朝向钢轨60外部的摩擦板外曲面302。其中该摩擦板内曲面301具有摩擦板内曲面上部3011和摩擦板内曲面下部3012。摩擦板内曲面上部3011与钢轨60的轨头下颚接触,摩擦板内曲面下部3012与钢轨60的轨底上表面接触。绝缘板10位于摩擦板30和承载板20之间,绝缘板10与摩擦板结构相似(参照上述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绝缘板10的厚度小于摩擦板30的厚度。绝缘板10包括绝缘板内曲面101和绝缘板外曲面102。绝缘板内曲面101与摩擦板外曲面302密贴,绝缘板外曲面102与承载板内曲面203密贴。绝缘板10内外曲面涂有粘性材料,从而保证摩擦板30、绝缘板10和承载板20能够牢固粘连。承载板20包括相对的承载板内曲面203和承载板外曲面204。其中,绝缘板外曲面102与承载板内曲面203密贴。承载板外曲面204朝向外侧。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个复合夹板1均包括两个摩擦板30、两个绝缘板10和一个承载板20,在钢轨60的同一侧壁面上,两个摩擦板30间隔设置在钢轨60的伤损处的两侧,摩擦板30的长度小于对应的绝缘板10的长度,承载板2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摩擦板30的外端平齐,承载板2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摩擦板30的外端平齐。根据承载板20的长度,摩擦板30的长度相应改变,两个摩擦板30之间的间隔距离11不小于60mm,从而可以用于焊接接头。绝缘板10的长度大于摩擦板30,从而更好的保证绝缘性。需要说明的是,摩擦板内曲面上部3011和摩擦板内曲面下部3012采用锯齿或压花设计,从而保证摩擦板30与钢轨60接触时,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如图4至图6所示,承载板20采用变截面设计,变截面部分位于承载板20的中部,从而承载板20具有更好的抗弯性能。变截面部分不影响扣件系统的安装。承载板外曲面204有锥形凹槽202,用于与夹具40配合紧固,防止复合夹板1或夹具40滑动。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变截面部分为承载板20与钢轨60对应处设置的水平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复合夹板(1),对称设置在钢轨(60)的两个侧壁面,每个复合夹板(1)均包括摩擦板(30)、绝缘板(10)和承载板(20),摩擦板(30)与钢轨(60)的侧壁贴合,绝缘板(10)叠置于摩擦板(30)外侧并与摩擦板(30)贴合,承载板(20)设置于绝缘板(10)外侧并与绝缘板(10)抵靠;夹具(40),与承载板(20)能拆卸地连接,夹具(40)能够将至少两个复合夹板(1)与钢轨(60)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复合夹板(1),对称设置在钢轨(60)的两个侧壁面,每个复合夹板(1)均包括摩擦板(30)、绝缘板(10)和承载板(20),摩擦板(30)与钢轨(60)的侧壁贴合,绝缘板(10)叠置于摩擦板(30)外侧并与摩擦板(30)贴合,承载板(20)设置于绝缘板(10)外侧并与绝缘板(10)抵靠;夹具(40),与承载板(20)能拆卸地连接,夹具(40)能够将至少两个复合夹板(1)与钢轨(60)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复合夹板(1)均包括两个摩擦板(30)、两个绝缘板(10)和一个承载板(20),在钢轨(60)的同一侧壁面上,两个摩擦板(30)间隔设置在钢轨(60)的伤损处的两侧,摩擦板(30)的长度小于对应的绝缘板(10)的长度,承载板(2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摩擦板(30)的外端平齐,承载板(2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摩擦板(30)的外端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板(20)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沿(2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钢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金洲徐玉坡张利中梁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