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49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包括前车身和后车身,前车身的立杆与后车身的踏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底板和设于第一底板两侧的弧形侧壁,两弧形侧壁对称开设有凹槽、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底板和U型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内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弹簧、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及设有按钮的连接支架;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两端连接支架连接、且连接于第一卡槽内,第三连接轴设于连接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连接支架与第二底板通过第三连接轴连接,第三连接轴的两端伸出U型连接件且连接于凹槽内。

A folding scoo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ldable scooter,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body and a rear body. The upright rod of the front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pedal of the rear body through a connecting component;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member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member which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member comprises a first forming bottom plate and two sides of the first bottom plate. The arc side wall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groove, a first chute and a second chute. The second connector comprises a second bottom plate and a U-shaped connector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second connecto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shaft, a first spring, a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a third connecting shaft and a connecting bracket with a button. The first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are connected separately.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and are connected in the first chute. The third connecting shaf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bracket. The connecting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ottom plate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third connecting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third connecting shaft extend the U-shaped connecting member and are connected in the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
本技术属于滑板车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
技术介绍
由于滑板车相当轻巧及具有极佳的机动性,因此,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在各地造成流行的风潮。但不论是传统使用人力的滑板车或是电动的滑板车,由于车体较大且长,将会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不但不利于室内储存,在外出活动时,也不方便携带,而使得滑板车使用的机会被压缩。现有技术中的滑板车大多具有折叠收纳的结构设计,以避免占用太大的空间,且方便外出携带,但现有技术中滑板车的折叠装置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够。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滑板车的折叠装置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包括前车身和后车身,所述前车身包括立杆、把手及前轮,所述把手设于所述立杆的上方并与所述立杆连接,所述前轮设于所述立杆的下方并与所述立杆连接,所述后车身包括踏板及后轮,所述后轮设于所述踏板的后方并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立杆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底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两侧的呈对称设置的弧形侧壁,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弧形侧壁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弧形侧壁的边缘分别对称开设有凹槽、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底板和U型连接件,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U型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内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弹簧、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及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轴设于两个所述弧形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还设有第三连接轴,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支架的顶端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U型连接件连接并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踏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尺寸相适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踏板通过第四连接轴、第五连接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踏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后轮的尺寸相适应第二缺口,所述后轮设于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后轮与所述踏板通过第六连接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立杆和所述前轮之间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前轮与所述立杆通过所述弹性部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的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部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壁的中部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上部的第二连接杆套设于所述立杆的内部并与所述立杆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垫圈的下部的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弯折部,所述垫圈下部的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套圈,所述套圈上设有与所述弯折部相适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弯折部内并与所述弯折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轮上设有后轮挡泥板,所述后轮挡泥板的一端与踏板连接,所述后轮挡泥板的另一端还设有尾灯。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的前端设有用于照明的前大灯,所述前大灯与所述立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包括用于与所述立杆连接的把手连接端以及供用户握持的把手握持端,所述把手握持端与所述把手连接端连接;所述把手连接端还设有用于显示预设信息的显示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滑板车,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轴、第一卡槽、第二卡槽、连接支架及按钮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将滑板车进行折叠或打开,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本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简约时尚、轻巧灵活,各部件拆卸组装维修更换方便,便于携带和放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滑板车的连接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滑板车的弹性部件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滑板车的后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滑板车的前轮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前车身;11-把手;111-把手连接端;112-把手握持端;113-显示屏;12-立杆;121-前大灯;13-前轮;131-第七连接轴;14-弹性部件;141-第一连接杆;1411-底座;142-第二弹簧;143-第二连接杆;1431-翻边;144-伸缩件;145-垫圈;146-套圈;1461-连接部;147-U型连接架;1471-第一连接块;1472-第二连接块;1473-第三连接块;148-固定件;149-前轮挡泥板;2-后车身;21-踏板;22-后轮;211-第一缺口;212-第四连接轴;213-第五连接轴;214-第二缺口;215-第六连接轴;216-后轮挡泥板;217-尾灯;3-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3-第一连接轴;34-第一弹簧;35-第二连接轴;36-第三连接轴;37-连接支架;311-第一底板;312-弧形侧壁;3121-凹槽;3122-第一卡槽;3123-第二卡槽;321-第二底板;322-U型连接件;3221-弯折部;371-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包括前车身1和后车身2,前车身包括立杆12、把手11及前轮13,把手11设于立杆12的上方并与12立杆连接,前轮13设于立杆12的下方并与立杆12连接,后车身2包括踏板21及后轮22,后轮22设于踏板21的后方并与踏板21连接,踏板21与立杆12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连接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1及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底板311和设于第一底板311两侧的呈对称设置的弧形侧壁312,第一底板311与弧形侧壁312一体成型,两个弧形侧壁312的边缘分别对称开设有凹槽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身和后车身,所述前车身包括立杆、把手及前轮,所述把手设于所述立杆的上方并与所述立杆连接,所述前轮设于所述立杆的下方并与所述立杆连接,所述后车身包括踏板及后轮,所述后轮设于所述踏板的后方并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立杆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底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两侧的呈对称设置的弧形侧壁,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弧形侧壁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弧形侧壁的边缘分别对称开设有凹槽、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底板和U型连接件,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U型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内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弹簧、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及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轴设于两个所述弧形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还设有第三连接轴,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支架的顶端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U型连接件连接并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身和后车身,所述前车身包括立杆、把手及前轮,所述把手设于所述立杆的上方并与所述立杆连接,所述前轮设于所述立杆的下方并与所述立杆连接,所述后车身包括踏板及后轮,所述后轮设于所述踏板的后方并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立杆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底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两侧的呈对称设置的弧形侧壁,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弧形侧壁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弧形侧壁的边缘分别对称开设有凹槽、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底板和U型连接件,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U型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内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弹簧、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及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轴设于两个所述弧形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还设有第三连接轴,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支架的顶端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U型连接件连接并伸出所述U型连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尺寸相适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踏板通过第四连接轴、第五连接轴连接。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逸风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