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博专利>正文

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462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及其加工方法,该纱布为通过氨基酸将磺胺类药缩合到可溶性纤维上。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步骤:(1)在常温下将脱脂纱布浸渍在一氯醋酸溶液;(2)将步骤(1)处理的纱布与氨基酸反应;(3)将步骤(2)处理过的纱布浸渍于NaOH饱和溶液中进行醚化反应;(4)将步骤(3)处理过的纱布于乙醇水溶液中滴加盐酸调整pH至5.4~7.6;(5)洗涤纱布至表面无残留物;(6)将磺胺类药物与步骤(5)处理过的纱布反应。该纱布不会造成伤口二次创伤,药物均匀持续释放,药效持续时间长,并可为伤口提供营养成分,伤口愈合快。(*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伤口外敷纱布,具体涉及一种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上述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的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上述消炎、抗菌、止血纱布的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炎、抗菌、止血纱布,该纱布为通过氨基酸将磺胺类药缩合到可溶性纤维上。可溶性纤维为可溶性纱布的基本组成成分,可溶性止血纱布通常为对全面纤维进行脱脂和谜化处理后的产物,即通过C.M.C一般制法制成的Na含量在6~8%的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如中国专利号为91110511和98101676,可溶性止血纱布经浸渍抗菌剂处理后填塞、覆盖各种伤口,遇伤口渗出的体液后可溶解成胶状物,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起到激活凝血因子,促进凝血酶的生成,使血小板迅速凝结,堵塞毛细血管,从而起到止血、护创、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氨基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氨基酸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酸基。磺胺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是氨基苯磺酰胺。它具有磺酰胺基(N1)和对位氨基(N4)两重要基团,其中N1上的不同的取代基团与抗菌作用有密切联系。本专利技术中即使氨基酸的氨基在脱脂纤维醚化前先于纤维上的羧酸基反应,之后通过氨基酸的羧酸基与磺胺类药物上的氨基反应即可将磺胺类药物缩合到可溶性纤维上,得到本专利技术中的可溶性消炎、杀菌、止血纱布。通常上述磺胺类药物的优选方案为磺胺嘧啶银或磺胺米隆。由于氨基酸与纤维上的羧酸基及磺胺类药物上的羧酸基反应均形成酰胺,酰胺遇弱酸性体液后水解,分别形成可溶性纤维,氨基酸及磺胺类药物,可溶性纤维被体液溶解后被人体吸收并起到止血作用,所以本专利技术中的消炎、抗菌、止血纱布不会造成伤口的二次创伤,磺胺类药物可起到消炎、抗菌作用,氨基酸可为伤口提供营养成分,因此在创伤表面外敷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可及时使伤口愈合。由于由磺胺类药物与氨基酸和可溶纤维缩合成的纱布在遇弱酸性体液后水解需一定过程,所以该纱布在伤口具有均匀持续释放效果,保持了药效均匀、持久,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步骤(1)配制一氯醋酸溶液90~98%的乙醇水溶液∶一氯醋酸=1∶0.6~0.7(重量);在常温下将脱脂纱布浸渍在上述一氯醋酸溶液中0.8~1.4小时,甩干干燥;(2)将步骤(1)处理的纱布于PH值为8~10的5~20%(重量)的氨基酸水溶液中在80~90℃反应3~8小时,将纱布甩干干燥; (3)配制NaOH饱和溶液75%的乙醇水溶液∶NaOH=1∶0.4(重量),将步骤(2)处理过的纱布浸渍于上述NaOH饱和溶液在常温下醚化反应3~5小时,将纱布甩干、干燥;(4)将步骤(3)处理过的纱布于88~98%的乙醇水溶液中滴加盐酸调整PH至5.4~7.6,甩干干燥;(5)用88~98%的乙醇水溶液洗涤步骤(4)处理过的纱布至表面无残留物;(6)将磺胺类药物与步骤(5)处理过的纱布按1∶2~10(重量)于90~95%的乙醇或丙二醇水溶液中,加盐酸调整PH值为3~4并加入1~3%(重量)的Tween-60于50~60℃反应3~6小时,将纱布甩干烦躁。上述加工方法中,一氯醋酸与脱脂纤维反应后的产物仍然不溶解于水,根据这一特性,先将溶解于水的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使氨基酸的氨基与纤维上的羧酸基反应,将氨基酸缩合到纤维上,之后对纤维进行醚化。根据可溶性纤维溶于水的特点,将上述步骤(6)中的产物溶解于水,之后重新干燥,可溶性纱布在溶解过程中分子间结合更为紧密,干燥后的成品纱布在伤口更为均匀持续释放,药效均匀、持久。同时经水溶液加工的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可加工成各种质密或非质密的薄膜,以适用于不同伤口的需要。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可将步骤(6)处理过的纱布溶解于水溶液后干燥。通常在步骤(6)中的溶液中加入浓度为3~10%(重量)的丙三醇,以增加氨基酸与磺胺类药物的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步骤(6)中磺胺类药物的优选方案为磺胺嘧啶银或磺胺米隆。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在伤口水解后产生可溶性纤维、氨基酸和磺胺类药物,因此可起到止血、消炎、抗菌以及为伤口的及时愈合提供营养成分的作用,由于上述三种成分的缩合产物在伤口水解时需一定过程,因此可保证纱布药效的均匀、持久,无需经常更换药物,有利于伤口的及时愈合。具体实施例方式2一种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该纱布为通过氨基酸将柳氮磺吡啶缩合到可溶性纤维上。具体实施例方式3一种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步骤(1)在反应槽中加入浓度为60%的一氯醋酸乙醇溶液100Kg,即95%的乙醇60Kg,一氯醋酸40Kg;在常温下将60米(幅宽1米)浸渍与上述溶液中1.2小时,甩干干燥;(2)在反应槽中加入85Kg和15Kg氨基酸,加NaOH调整PH值为10,将步骤(1)处理过的纱布在15%的氨基酸水溶液中加热至80℃反应5小时,将纱布甩干干燥;(3)在反应槽中加入75%的乙醇水溶液80Kg和NaOH32Kg,得NaOH饱和溶液112Kg,将步骤(2)处理过的纱布浸渍于上述NaOH饱和溶液在常温下醚化反应4小时,将纱布甩干、干燥;(4)将步骤(3)处理过的纱布于95%的乙醇水溶液中滴加盐酸调整PH至6中和,甩干干燥;(5)用95%的乙醇水溶液洗涤步骤(4)处理过的纱布至表面无残留物;(6)将1Kg和9Kg步骤(5)处理过的纱布于100Kg 95%的乙醇中,加盐酸调整PH值为3并加入3Kg的Tween-60和7Kg丙三醇,于60℃反应6小时,将纱布甩干干燥。(7)将步骤(6)处理后的纱布9Kg和90Kg混合,在常温下搅拌溶解5小时,在70℃干燥后得到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权利要求1.一种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该纱布为通过氨基酸将磺胺类药缩合到可溶性纤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抗菌止血纱布,其特征是所述磺胺类药物为磺胺嘧啶银或磺胺米隆。3.一种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步骤(1)配制一氯醋酸溶液90~98%的乙醇水溶液∶一氯醋酸=1∶0.6~0.7(重量);在常温下将脱脂纱布浸渍在上述一氯醋酸溶液中0.8~1.4小时,甩干干燥;(2)将步骤(1)处理的纱布于PH值为8~10的5~20%(重量)的氨基酸水溶液中在80~90℃反应3~8小时,将纱布甩干干燥;(3)配制NaOH饱和溶液75%的乙醇水溶液∶NaOH=1∶0.4(重量),将步骤(2)处理过的纱布浸渍于上述NaOH饱和溶液在常温下醚化反应3~5小时,将纱布甩干、干燥;(4)将步骤(3)处理过的纱布于88~98%的乙醇水溶液中滴加盐酸调整PH至5.4~7.6,甩干干燥;(5)用88~98%的乙醇水溶液洗涤步骤(4)处理过的纱布至表面无残留物;(6)将磺胺类药物与步骤(5)处理过的纱布按1∶2~10(重量)于90~95%的乙醇或丙二醇水溶液中,加盐酸调整PH值为3~4并加入1~3%(重量)的Tween-60于50~60℃反应3~6小时,将纱布甩干烦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将步骤(6)处理过的纱布溶解于水溶液后干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6)中的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溶性消炎、抗菌、止血纱布,该纱布为通过氨基酸将磺胺类药缩合到可溶性纤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张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