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钧千专利>正文

纳米自清洁真丝绸及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38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自清洁真丝绸及制品,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采用含有纳米级无机固体颗粒的有机氟整理剂对真丝绸或制品用浸渍、涂层或喷雾方法进行处理,使真丝绸或制品形成具有疏水、疏油双疏特性的表面而得到,所述的有机氟整理剂为含有10~70g/L的有机氟树脂、5~30g/L纳米级无机固体颗粒的水体系,有机氟整理剂中进一步还含有硅烷偶联剂、交联剂、氯化镁及异丙醇中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纳米自清洁真丝绸及制品表面具有高的粗糙度因子,优异的疏水、疏油、防尘等防污功能及优良的耐久性和耐洗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形成双疏界面后,洗涤服装时可以少用或不用洗涤剂,可节约洗涤用水,大大提高服装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特别是一种采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自清洁真丝绸及制品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认识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开展了包括具有三防功能(即防水、防油及防尘)织物在内的有关材料自清洁技术的研究。如日本专利特开平9-71437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窗户用玻璃,是在玻璃表面赋予氧化钛薄膜。日本专利特开平9-72761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自清洁功能的仪器用玻璃罩,也是利用了氧化钛。中国专利CN 1284525A中记载,表观接触角随粗糙度因子的增大而单调地增加,即粗糙度越大液体在材料表面上的表观接触角越大,因此该专利技术中使用了平均粒径为纳米级的固体微粒,因为纳米级微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粗糙度因子,给形态学效应做出了贡献。中国专利申请03115252.X公开了“常压介质阻挡放电聚合制备纳米颗粒膜双疏涂层方法”,其是在常压室温下,把氟碳气态单体通过介质阻挡放电激发单体聚合,在织物、纤维、塑料薄膜、玻璃、陶瓷等基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极薄的纳米颗粒膜结构的双疏薄膜,从而使基质材料具有拒水、拒油功能。其处理温度低,克服了化学整理方法因温度过高(超过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能出现纤维回缩、取向结构破坏、力学性能损伤等不良现象。但防污效果不十分理想,且存在着拒水、拒油、防污的耐久性和耐洗性差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01115854.9公开了“一种自清洁合成纤维的制法”,其是将经包覆的纳米TiO2与树脂共混后纺丝并经对纤维表面进行了等离子刻蚀制得。中国专利申请93114055.2公开了“一种疏水、憎油、防尘、防紫外线织物及其加工工艺”,它是将棉、麻、丝、合成纤维等织物面料浸渍在含有无机氟化物、有机硅化合物、表面活性剂、胶粘剂及纳米陶瓷等的水溶液中,浸渍10秒至5分钟,脱去多余的溶液后在50~200℃下干燥、定型制得。中国专利申请02160342.1公开了“纳米三防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它是将涤纶织物采用浸轧方法对其进行整理,浸轧过程中涤纶织物在整理液中的浸渍温度为室温,浸渍时间为0.5~1分钟,浸轧后涤纶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在温度为100~110℃预烘1~2分钟,在温度为130~180℃焙烘3~5分钟;整理液中的有机氟三防剂用量为30~100克/升,复合纳米材料分散液用量为0.5~3克/升,分散液为含纳米氧化钛与氧化锌的分散体系,其含固量为10~25%,柔软型自交联粘合剂用量为6~20克/升,其余为水。真丝绸高贵华丽、轻盈飘逸、手感柔软、服用舒适,对皮肤又有保健功能,可称天然纤维的“皇后”,其消费市场属中上等。但真丝绸染色牢度差、穿着及清洗过程中容易起皱和收缩,从而大大影响了其性能,且至今没有有关真丝绸自清洁技术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具有防污功能的环保型纳米自清洁真丝绸及制品。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纳米自清洁真丝绸及制品,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采用含有纳米级无机固体颗粒的有机氟整理剂对真丝绸或制品用浸渍、涂层或喷雾方法进行处理,使真丝绸或制品形成具有疏水、疏油双疏特性的表面而得到,所述的有机氟整理剂为含有10~70g/L的有机氟树脂、5~30g/L纳米级无机固体颗粒的水体系。所述的浸渍整理条件是以有机氟整理剂为工作液,浴比为1∶10~1∶60,在15~45℃温度下浸渍10~40min,再轧液,轧液率为70~90%时对真丝绸或制品进行预烘,预烘温度70~90℃,时间为5~30min,然后在100~130℃下烘焙1~4min。所述的涂层整理条件是以由50~70wt%有机氟整理剂、2~5wt%增稠剂、1~2wt%消泡剂、氨水及余量的水组成的溶液为工作液,其中氨水用于调节pH为8~9,室温下对真丝绸或制品涂层,其后在70~90℃预烘5~30min,然后在100~130℃下烘焙1~4min。所述的喷雾整理条件是以有机氟整理剂为工作液,室温下对真丝绸或制品喷雾,其后在70~90℃预烘5~30min,然后在100~130℃下烘焙1~4min。所述的有机氟整理剂中进一步含有硅烷偶联剂、交联剂、氯化镁及异丙醇中至少一种,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为0~50g/L、交联剂的含量为0~7g/L、氯化镁的含量为0~0.1g/L、异丙醇的含量为0~30g/L。所述的无机固体颗粒可以是自制或市售的任意一种粒径为10~100nm的氧化硅、氮化硅、水滑石、氧化钛、氧化锌或它们之间任意组合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等,混合使用时无机固体颗粒的总计使用量保持不变,即在整理剂中含有5~30g/L,这些固体颗粒还可以事先经过表面改性。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级固体颗粒起到提高粗糙度因子的作用,从而使水和油等液体在材料表面上的接触角进一步增加。所述的有机氟树脂为丙烯酸氟烃酯类树脂。如美国3M公司的Scotchgard FC、杜邦公司的Zepel、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的Unidyne TG、旭硝子公司的Asahigard AG或汽巴的Oleophobol C等。有机氟化合物不论在水中还是在有机溶剂中,都可以大幅度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和疏油性。有机氟整理剂的表面张力很低,其润湿性和渗透力好,可以在各种不同物质的表面很容易润湿和铺展。而且有机氟整理剂性能稳定,整理后的织物可以保持良好的手感和优异的透气性。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叔丁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双-四硫化物、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丙烯酰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基丙烯酰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环氧乙基甲氧基)硅烷或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的亲水基团和纳米级无机固体颗粒表面的羟基结合,而硅烷偶联剂的疏水基团和整理剂中的有机氟树脂相结合,有效防止纳米级无机固体颗粒之间的团聚,使之能够稳定、均匀地分散在整理剂中。所述的交联剂是交联剂EH(如上海五四助剂厂生产)、交联剂MH(如辽宁大连市轻化工研究所生产)、三聚氰胺树脂或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2D树脂)等。所述的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如有机硅消泡剂RJ-03(北京化工二厂生产)、有机硅消泡剂DYXBG-03(河北石家庄东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或消泡平滑剂SAF(上海助剂厂生产)等;烷基醚磷酸酯类,如消泡剂GP(上海助剂厂生产);烷基磷酸酯和硅油的混合物,如消泡剂DP(陕西西安大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等。所述的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增稠剂,如增稠剂HD(上海助剂厂生产)、增稠剂P-91(辽宁沈阳助剂厂生产)、合成增稠剂PF(江苏常州市东风粘合剂厂生产)、合成增稠剂CB-21(山东烟台印染助剂厂生产)或增稠剂8201(江苏南通化工研究所实验厂生产)等。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特定的表面上建造纳米尺寸几何形状互补的结构,由于在纳米尺寸低凹的表面可使吸附气体原子稳定存在,所在宏观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自清洁真丝绸及制品,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采用含有纳米级无机固体颗粒的有机氟整理剂对真丝绸或制品用浸渍、涂层或喷雾方法进行处理,使真丝绸或制品形成具有疏水、疏油双疏特性的表面而得到,所述的有机氟整理剂为含有10~70g/L的有机氟树脂、5~30g/L纳米级无机固体颗粒的水体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钧千
申请(专利权)人:韦钧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