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毛圈绸的织造工艺方法及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185529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织技术领域的一种真丝织造蜗,尤其是一种真丝毛圈绸及其织造工艺方法与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真丝毛圈绸的产品规格,织造工艺流程,以及所用织造设备的关键部件。用WAGAΦ28''吊机织成的真丝毛圈绸,实属首创。该布具有自然柔和的光泽,轻盈柔软的手感,滑爽飘逸的风格。该绸质地丰满,绒圈密糯适中,既具有乔其绒的风姿,又具有天鹅绒的高雅华贵的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真丝毛圈绸,是一种真丝针织产品及其织造工艺方法与设备。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
为针织
众所周知,由纱线编织成圈而形成的织物称为针织物。市场上所销售的针织物大都为棉纱、变形纱和化纤长短纤的针织品。尽管针织品的品种由内衣及袜品等成形产品扩大到外衣领域、装饰用领域,然而以真丝纤维织成的丝针织品仍为少见,尤其是用生丝在吊机织成毛圈丝织物更是首创。至今未见有关真丝毛圈绸的报导。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用产量仅占世界纺织纤维总量的1%不足的真丝纤维,编织成毛圈丝针织物-真丝毛圈绸。该产品利用针织纬编吊机等老设备并加以改造,设计、形成一整套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方法,织造成真丝毛圈绸。该绸要有自然柔和的光泽,轻盈柔软的手感,滑爽飘逸的风格。应用该绸可制成蓬松保暖的内衣,或者可制吸湿透气、轻盈舒爽的外用衣。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如下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真丝毛圈绸是由平针真丝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的真丝毛圈线圈组合套连而成的单面真丝毛圈织物。该真丝织物的产品规格为生丝规格13.83特,27.72特,36.16特;毛圈高度1~3mm;平米克重100~200g/m2;密度直向9~14扣/cm,横向17扣/cm。该真丝毛圈绸的一整套的织造工艺方法为绞装生丝→开绞挑剔→结扎分包→软化处理→离心脱水→扽丝晾丝→络筒→并丝→络塔型丝纱筒→吊机织造→透光检验→修残→漂炼→脱水→烘干→开幅→真丝毛圈绸成品→包装。在整套工艺中,生丝的软化工艺条件为浸泡浴比1∶10(生丝∶软化浸泡液);浸泡温度40±5℃;浸泡时间8~12小时。所用的软化浸泡液的配方为D3柔软剂0.6%,红油0.07%,其余为水。该工艺的扽丝晾丝工序是用人工每4小时手扽一次,使得生丝达到顺、齐、直的工艺要求。该工序还要控制晾丝室室内相对湿度30~40%,温度20~40℃,通风晾丝时间4~8小时,使丝绞湿含量达到10~15%,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络丝、并丝直至吊机织造。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真丝毛圈绸是使用改进的针距为26针/吋的WAGAφ28″的纬编吊机织造成的。依靠吊机上的成圈轮和压纱轮的相互配合完成底丝与毛圈丝的编织套连而成织物。在原吊机的基础上,主要改进了该机的成圈轮上的弯纱沉降片,而使毛圈形成并织造成毛圈绸。该弯纱沉降片的一端,设有垫底丝线的片腭和垫毛圈丝线的片鼻。该片腭和片鼻的凹谷点相对沉降片片背平面线的距离各不相等,其距离差的大小决定真丝毛圈布的毛圈高度范围。一般当该距离差为2~6mm时,织造套连成的真丝毛圈布的毛圈高度范围在1~3mm。该真丝毛圈绸在吊机上织造套连过程是如下进行的由于该吊机上的钩针是水平放置的,且在织造中该钩针不动。成圈套连动作是靠成圈轮上的弯纱沉降片运动而完成的。当经过加工成的塔型筒装丝线经过必要的张力调装后,筒子上的丝线再由吊机上经调整过的线路导向板,分两路分别喂入弯纱沉降片的片鼻凹谷内和片腭凹谷内时,成圈轮的弯纱沉降片继续运动,将两个大小不同的丝圈喂入钩针内。这样在与沉降片片背平面线平行的钩针针背平面线上形成的两个大小不等的丝线圈中,大的丝线圈近针头,形成毛圈,小的丝线圈远离针头形成平针线圈。当钩针针口封闭后,压纱轮上的脱圈推片运动,将旧圈拨落,同时使新圈与旧圈套连,从而完成成圈编织的全过程。成圈后的丝毛圈处在丝织物的反面。由于在纬编吊机上改进了成圈轮的沉降片,使片腭和片鼻凹谷点到沉降片片背平面线的距离差,因工艺要求而调整,可使真丝纤维线纱成圈结构适中,织造的真丝毛圈绸质地厚实丰满。该布料可制成各种款式、各种用途的服装。制成的真丝毛圈面料的服装,既具有乔其绒的风姿,又具有天鹅绒的高雅华贵之优点。该绸的结造工艺严谨,设备改造简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织造设备-纬编吊机上的改进部件-弯纱沉降片的附图描述了弯纱沉降片的片腭、片鼻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为弯纱沉降片结构示意图。图中有片腭(1),片鼻(2),片背平面线(3),片鼻(2)凹谷点到片背平面线的距离(H),片腭(1)凹谷点到片背平面线的距离(h),及距离差(H-h)。本专利技术实施如下按照上述真丝毛圈绸的织造工艺,选用27.72特的生丝;经绞装生丝;开绞挑剔;结扎分包;软化处理;其工艺配方D3柔软剂0.6%,红油0.07%,其余水;软化条件浴比1∶10,温度40℃,时间12小时后,脱水达湿含量80%;再行扽丝将脱水后的绞丝挂于竹杆上,以手或棒缓缓将丝抖松,使丝绞扽顺、扽齐、扽直,去掉粘连的硬箴角,以利络筒工序;晾丝在相对湿度36%温度30℃的环境下,通风室内晾干,晾丝期间每4小时倒绞扽丝一次,晾丝时间在8小时内,当丝绞达到湿含量12%时取下丝绞络丝;络丝使用K051络丝机络成小三元筒子;并丝使用K071并丝机,将20/22生丝四根并成一股,再把20/22生丝二股并成一股分别存放,以供络塔型筒用;将并好的丝在络筒机上络成塔型丝线筒,供针织吊机用。该绸在WAGAφ28″吊机上织造,一般工艺操作同原机的操作规程。所改进的弯纱沉降片,其形状如附图。沉降片的片腭(1)到片背平面线(3)的距离(H)为4mm,片鼻到片背平面线的距离(h)为2mm,即距离差(H-h)为2mm。经吊机织造成真丝毛圈绸,其规格为生丝规格27.72特;毛圈高度1mm;平米克重160g/m2;密度直向11扣/cm,横向17扣/cm。权利要求1.一种真丝毛圈绸,其特征在于由平针真丝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的真丝线圈组合套连而成的单面真丝毛圈织物。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丝毛圈绸,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生丝规格为13.83特、27.72特、36.16特,该布的毛圈高度1~3mm,平米克重为100~200g/m2,密度为直向9~14扣/cm,横向17扣/cm。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丝毛圈绸的织造工艺方法为绞装生丝→开绞挑剔→结扎分包→软化处理→离心脱水→扽丝晾丝→络筒→并丝→络塔型丝纱筒→吊机织造→透光检验→修残→漂炼→脱水→烘干→开幅→真丝毛圈绸成品→包装,其工艺特征在于在生丝的软化处理中将结扎分包的生丝,用透孔的稀薄包布裹住生丝,用软化浸泡液进行软化处理,其软化工艺条件为浸泡浴比1∶10(生丝∶软化浸泡液),浸泡温度40±5℃;浸泡时间8~12小时;该工艺的扽丝晾丝工序是用人工每4小时手扽一次,使生丝达到顺、齐、直的工艺要求,要控制晾丝室室内相对湿度30~40%,温度20~40℃,通风晾丝4~8小时,使丝绞湿含量达10~15%,即可络丝、并丝直至吊机织造。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丝毛圈绸的织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化浸泡液的配方为D3柔软剂0.6%,红油0.07%,其余为水。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丝毛圈绸的织造设备-纬编吊机,其特征在于在原吊机基础上,改进了该机的成圈轮上的弯纱沉降片,其上有垫底丝线的片腭(1)和垫毛圈丝线的片鼻(2),该片腭(1)、片鼻(2)的凹谷点相对于沉降片片背平面线(3)的距离(h、H)各不相等,其距离差(H-h)决定真丝毛圈绸的毛圈高度范围,当该距离差(H-h)为2~6mm时,织造成的真丝毛圈绸的毛圈高度为1~3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
的一种真丝织造物,尤其是一种真丝毛圈绸及其织造工艺方法与设备。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真丝毛圈绸的产品规格,织造工艺流程,以及所用织造设备的关键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丝毛圈绸,其特征在于:由平针真丝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的真丝线圈组合套连而成的单面真丝毛圈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维章陈真光华裕章吕明李菁王书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即墨真丝针织厂青岛丝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