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32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路床层,路床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并且透水层的顶部设置有高强纤维混凝土层,高强纤维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路面,路面的一侧和路床层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路沿石,路床层的底部且位于两个路沿石的一侧均设置有排水沟,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透水道路结构技术领域。该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能够高效快速的对路面上的水分进行排除,避免了路面积水对行人的影响,增加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且能够防止路面水分累积造成的水涝灾害,使得该装置具有很好的水分排除功能,能够对一部分的水分进行收集,且可以将收集的水分进行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A new type of urban permeable road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urban pervious roa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road bed, a pervious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road bed, a high-strength fiber concrete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pervious layer, a road surfac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high-strength fiber concrete layer, and a road stone is arranged between one side of the road surface and one side of the road b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ervious road structure, in which a drainage ditch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ed and on one side of the stone along the two roads, and a connecting hose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surface. The new urban pervious road structure can remove water from the pavement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avoid the influence of water accumulation on pedestrians, increas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avement, and prevent the flood disaster caused by water accumulation on the pavement, so that the device has a good water removal function and can remove part of the pavement. Water is collected, and the collected water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透水道路结构
,具体为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透水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和生态型的道路种类,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透水道路采用生态透水砼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透水地面还能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另外,由于透水地面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减少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在雨季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难以将大量的水排出,且增加了地下排水的压力,容易造成地面积水过多的情况。传统的城市透水道路结构,不能对大量的积水有效的排出,不能够高效快速的对路面上的水分进行排除,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对行人的影响,减少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且不能够防止路面水分累积造成的水涝灾害,使得该装置不具有很好的水分排除功能,不能够对一部分的水分进行收集,且不可以将收集的水分进行使用,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解决了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不具有很好水分排除功能和不能够对一部分水分进行收集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路床层,所述路床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并且透水层的顶部设置有高强纤维混凝土层,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路面,所述路面的一侧和路床层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路沿石,所述路床层的底部且位于两个路沿石的一侧均设置有排水沟,所述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软管,并且连接软管的底端贯穿路床层并延伸至路床层的内部,所述连接软管延伸至路床层内部的一端连通有集水罐。优选的,所述透水层包括:透水面、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和透水底基层,所述透水底基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基层,并且透水基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水找平层,所述透水找平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优选的,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层包括:高强纤维混凝土面层和高强纤维混凝土底层,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底层的顶部设置有高强纤维混凝土面层,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底层的底部和透水面的顶部接触。优选的,所述透水基层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一端连通有固定管,并且固定管远离集水管的一端贯穿排水沟并延伸至排水沟的内腔。优选的,所述透水基层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水管,并且排水管远离透水基层的一端贯穿排水沟并延伸至排水沟的内腔。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的内部开设有漏孔。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通过路床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并且透水层的顶部设置有高强纤维混凝土层,高强纤维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路面,路面的一侧和路床层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路沿石,路床层的底部且位于两个路沿石的一侧均设置有排水沟,透水基层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管,集水管的一端连通有固定管,并且固定管远离集水管的一端贯穿排水沟并延伸至排水沟的内腔,集水管的内部开设有漏孔,能够高效快速的对路面上的水分进行排除,避免了路面积水对行人的影响,增加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且能够防止路面水分累积造成的水涝灾害,使得该装置具有很好的水分排除功能。(2)、该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通过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软管,并且连接软管的底端贯穿路床层并延伸至路床层的内部,连接软管延伸至路床层内部的一端连通有集水罐,能够对一部分的水分进行收集,且可以将收集的水分进行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透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高强纤维混凝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集水管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路床层、2透水层、3高强纤维混凝土层、4路面、5路沿石、6排水沟、7连接软管、8集水罐、9透水面、10透水找平层、11透水基层、12透水底基层、13高强纤维混凝土面层、14高强纤维混凝土底层、15集水管、16固定管、17排水管、18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路床层1,路床层1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2,透水层2包括:透水面9、透水找平层10、透水基层11和透水底基层12,雨水会经过路面4进入到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进而进入到透水层2,进入到透水层2内的水分会经过透水面9和透水找平层10进入到透水基层11,透水底基层12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基层11,透水基层11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管15,集水管15的一端连通有固定管16,并且固定管16远离集水管15的一端贯穿排水沟6并延伸至排水沟6的内腔,一部分水会分布在透水基层11内部集水管15的表面,进而通过集水管15内部的漏孔18进入到集水管15,继而通过固定管16进入到排水沟6内,透水基层1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水管17,并且排水管17远离透水基层11的一端贯穿排水沟6并延伸至排水沟6的内腔,集水管15的内部开设有漏孔18,并且透水基层11的顶部设置有透水找平层10,透水找平层10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9,路沿石5两侧的水分会经过连接软管7进入到集水罐8,,并且透水层2的顶部设置有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包括:高强纤维混凝土面层13和高强纤维混凝土底层14,高强纤维混凝土底层14的顶部设置有高强纤维混凝土面层13,高强纤维混凝土底层14的底部和透水面9的顶部接触,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的顶部设置有路面4,路面4的一侧和路床层1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路沿石5,路床层1的底部且位于两个路沿石5的一侧均设置有排水沟6,路面4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软管7,并且连接软管7的底端贯穿路床层1并延伸至路床层1的内部,连接软管7延伸至路床层1内部的一端连通有集水罐8。使用时,当遇到雨季或者降雨量很大时,这时雨水会经过路面4进入到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进而进入到透水层2,进入到透水层2内的水分会经过透水面9和透水找平层10进入到透水基层11,这时一部分水分会经过排水管17进入到排水沟6内,另一部分水会分布在透水基层11内部集水管15的表面,进而通过集水管15内部的漏孔18进入到集水管15,继而通过固定管16进入到排水沟6内,且路沿石5两侧的水分会经过连接软管7进入到集水罐8,当需要使用时可以将集水罐8内部的水进行使用,该装置能够高效快速的对路面4集水进行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路床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床层(1)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2),并且透水层(2)的顶部设置有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的顶部设置有路面(4),所述路面(4)的一侧和路床层(1)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路沿石(5),所述路床层(1)的底部且位于两个路沿石(5)的一侧均设置有排水沟(6),所述路面(4)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软管(7),并且连接软管(7)的底端贯穿路床层(1)并延伸至路床层(1)的内部,所述连接软管(7)延伸至路床层(1)内部的一端连通有集水罐(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路床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床层(1)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2),并且透水层(2)的顶部设置有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层(3)的顶部设置有路面(4),所述路面(4)的一侧和路床层(1)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路沿石(5),所述路床层(1)的底部且位于两个路沿石(5)的一侧均设置有排水沟(6),所述路面(4)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软管(7),并且连接软管(7)的底端贯穿路床层(1)并延伸至路床层(1)的内部,所述连接软管(7)延伸至路床层(1)内部的一端连通有集水罐(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2)包括:透水面(9)、透水找平层(10)、透水基层(11)和透水底基层(12),所述透水底基层(12)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基层(11),并且透水基层(11)的顶部设置有透水找平层(10),所述透水找平层(10)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婷婷季文馨朱斌欧敏媛方雪琦鞠婷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