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334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拼宽路基引发的路基沉降变形导致的路面横坡超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软基边坡可沉降道路包括道路边坡、基座、横板、沉降装置、千斤顶、铰接件以及垫片,其中,沉降装置设于横板与墙体之间,当横板发生倾斜时,人们通过调节沉降装置,使得横板坡度满足横坡要求,如此,确保行车安全,铰接件与千斤顶之间设有垫片,当顶杆全部缩进千斤顶内时,即垫板一侧面抵住铰接件,垫板另一侧面抵住千斤顶,此时垫片将横板以及墙体隔断,从而保护千斤顶,避免千斤顶受损,如此,当人们将道路进行养护维修时,人们便可将千斤顶拆卸下来,并重新使用,此处,体现了千斤顶的可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
本技术属于道路建设
,涉及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
技术介绍
与干燥寒冷的北方不同,在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地基多为软土。软土路基扩建拼宽时,传统工程中常用以下二种方式进行处理:a、软基采用复合地基处理,路堤采用土、石料填筑;b,软基不处理或仅作浅层处理,路堤采用轻质路堤。方式a由于涉及到软基处理及相应的质量检测,工期较长且造价较高。方式b由于不进行软基处理或仅进行浅层处理,克服了方式a中的工期长的缺点,但是由于工程常用的轻质材料抗拉强度较低且有一定的渗透性,需采取防渗措施和加筋等措施,以满足工程的需求。再者轻质土材料较昂贵,导致采用方式b时工程造价依然较高,因此,人们利用路基来增加单车道或多车道,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103669195A的一种利用路基增加单车道的方法,该方案虽然能根据路基来增加单车道或多车道,但道路由于长时间使用会发生沉降,从而导致路基也随之沉降,但路基由于距离道路中心的位置不同,其沉降的幅度也将不同,从而导致路面横坡发生较大的变化,不利于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且方便操作的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包括:道路边坡,所述道路边坡内浇筑有基座;墙体,设于基座上,所述墙体垂直于水平面;横板,活动安装于墙体的一端,所述横板垂直于墙体,且横板远离墙体的一侧安装于道路边坡上;沉降装置,设于横板与墙体之间,所述沉降装置包括具有顶杆的千斤顶以及铰接于横板的铰接件,所述顶杆固连于铰接件,所述铰接件与千斤顶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顶杆上。在上述的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中,所述道路边坡内安装有用于支撑横板的接触板。在上述的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中,所述墙体上开设有多个泄水孔,相邻两个泄水孔之间的间隔为20~50m。在上述的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中,所述墙体以及横板均由钢筋混泥土或钢材做成;所述基座由混凝土材料制作。在上述的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中,所述基座的宽度为1~2m,其厚度为0.5~1m。在上述的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中,所述横板的厚度为0.3~0.8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拼宽路基引发的路基沉降变形导致的路面横坡超标的问题。在本技术中,沉降装置设于横板与墙体之间,当横板发生倾斜时,人们通过调节沉降装置,使横板处于软土路基所在的平面上,使得横板坡度满足横坡要求,如此,确保人们能够安全行车,其次,方便人们操作。2、铰接件与千斤顶之间设有垫片,当顶杆全部缩进千斤顶内时,即垫板一侧面抵住铰接件,垫板另一侧面抵住千斤顶,此时垫片将横板以及墙体隔断,从而保护千斤顶,避免千斤顶受损,如此,当人们将道路进行翻新时,人们便可将千斤顶拆卸下来,并重新使用,此处,体现了千斤顶的可循环利用,从而节省道路翻新的成本。另外,还可以使用类似千斤顶工作原理的液压装置300代替千斤顶。3、道路边坡内安装有用于支撑横板的接触板,该接触板的设置,不仅增大了横板与路肩区的接触面积,使得横板能更稳定的安装于路肩区内。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路肩区与坡脚区的区域划分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包括道路边坡100、基座110、墙体120、横板130、沉降装置200、千斤顶210、铰接件220以及垫片230。在本技术中,横板130与道路边坡100接触的区域为路肩区,基座110与道路边坡100接触的区域为坡脚区,路肩区靠近车辆行驶的路面小于坡脚区靠近车辆行驶的路面,使得路肩区沉降的速度大于坡脚区沉降的速度;基座110由混凝土制作,而混凝土具有以下优点:1、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主要方面,如此,方便人们制作基座110。2、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3、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该混凝土耐久性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如此,当坡脚区发生沉降时,基座110始终保持原有形状。道路边坡100内浇筑有基座110,墙体120设于基座110上,该墙体120垂直于水平面,横板130活动安装于墙体120的一端,该横板130垂直于墙体120,且横板130远离墙体120的一侧安装于道路边坡100上,沉降装置200设于横板130与墙体120之间,该沉降装置200包括具有顶杆的千斤顶210以及铰接于横板130的铰接件220,顶杆固连于铰接件220,铰接件220与千斤顶210之间设有垫片230,垫片230套设于顶杆上,当路肩区发生10~20cm沉降时,由于路肩区沉降的速度大于坡脚区沉降的速度,使得横板13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即横板130向路肩区方向倾斜,此时,人们通过调节千斤顶210,使顶杆缩进千斤顶210内,从而使得横板130远离路肩区的一端也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横板130重新满足道路横坡要求,其次,方便人们操作,如此,人们在横板130上行车,确保人们行车的安全性;当经过人们多次调整千斤顶210后,顶杆全部缩进千斤顶210内,即垫板一侧面抵住铰接件220,垫板另一侧面抵住千斤顶210,此时垫片230将横板130以及墙体120隔断,从而保护千斤顶210,避免千斤顶210受损,如此,当人们维修道路时,人们便可将千斤顶210拆卸下来,并重新使用,此处,体现了千斤顶210的可循环利用,从而节省道路翻新的成本;其次,铰接件220的设置,使得横板130可绕墙体120转动,避免横板130与墙体120的刚性连接,使得横板130不易损坏,另外,此处体现了横板130与墙体之间连接的灵活性;其次,该横板的设置,增加了原有路面的宽度,即将软土路基拼宽,如此,方便车辆行驶。道路边坡100内安装有用于支撑横板130的接触板140,该接触板140的设置,不仅增大了横板130与路肩区的接触面积,使得横板130能更稳定的安装于路肩区内。墙体120上开设有多个泄水孔121,相邻两个泄水孔121之间的间隔为20~50m,当下雨天时,道路上发生积水,该积水将会通过路肩区流向坡脚区,而泄水孔121的高度与坡脚区的高度相同,使得积水通过泄水孔121,流向该道路边坡100的排水系统,如此,避免该道路边坡100发生大量积水的情况。在本技术中,墙体120以及横板130均由钢筋混泥土或钢材做成,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建造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等优点,如此,墙体120与横板130均具有优良的抗拉性、坚固耐用的特点,从而使得该沉降道路坚固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边坡,所述道路边坡内浇筑有基座;墙体,设于基座上,所述墙体垂直于水平面;横板,活动安装于墙体的一端,所述横板垂直于墙体,且横板远离墙体的一侧安装于道路边坡上;沉降装置,设于横板与墙体之间,所述沉降装置包括具有顶杆的千斤顶以及铰接于横板的铰接件,所述顶杆固连于铰接件,所述铰接件与千斤顶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顶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边坡,所述道路边坡内浇筑有基座;墙体,设于基座上,所述墙体垂直于水平面;横板,活动安装于墙体的一端,所述横板垂直于墙体,且横板远离墙体的一侧安装于道路边坡上;沉降装置,设于横板与墙体之间,所述沉降装置包括具有顶杆的千斤顶以及铰接于横板的铰接件,所述顶杆固连于铰接件,所述铰接件与千斤顶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顶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路基拼宽沉降可控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边坡内安装有用于支撑横板的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腾高玉峰金国亮刘吉福刘齐辉袁洋洋段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