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自由度混联曲梁空间柔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16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六自由度混联曲梁空间柔顺机构,包括外基座、内基座、工作台、曲梁柔顺元件和压电陶瓷驱动器;外基座、内基座和工作台均为矩形结构,且内基座位于工作台与外基座之间;工作台通过四个立式曲梁柔顺元件与内基座连接,内基座通过四个卧式曲梁柔顺元件与外基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串并混联结构形式,克服单独串联或并联的缺点,实现其优势互补。四个立式柔顺元件主要是为了实现X轴移动、Y轴移动和绕Z轴的旋转,四个卧式柔顺元件实现绕X轴旋转、绕Y轴旋转和Z轴的移动,从而实现空间六自由度的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曲梁不发生应力集中的特性,实现柔顺机构的大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方便、结构简单、无需润滑、机构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自由度混联曲梁空间柔顺机构
本技术属于精密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六自由度混联曲梁空间柔顺机构。
技术介绍
柔顺机构是通过弹性变形传递和转换运动、力或能量的一种新型机构。柔顺机构具有成本低、寿命长、无需润滑、运动灵敏度高、易于生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柔顺机构在微电子机械系统、航天航空、精密定位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现有的直梁柔顺机构大变形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且单独使用串联柔顺机构工作空间大但不能实现高精度定位,单独使用并联柔顺机构能实现精确定位但工作空间小,为适应新的需求,亟需提出一种兼顾大工作空间和高精度同时避免应力集中的空间柔顺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设计一种既能实现高精度定位,又工作空间大的六自由度混联曲梁空间柔顺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六自由度混联曲梁空间柔顺机构,包括外基座、内基座、工作台、曲梁柔顺元件和压电陶瓷驱动器;所述的曲梁柔顺元件包括立式曲梁柔顺元件和卧式曲梁柔顺元件;所述的外基座、内基座和工作台均为矩形结构,且内基座位于工作台与外基座之间;外基座、内基座和工作台在水平面上的对应边相互平行且具有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六自由度混联曲梁空间柔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基座(1)、内基座(2)、工作台(3)、曲梁柔顺元件和压电陶瓷驱动器(10);所述的曲梁柔顺元件包括立式曲梁柔顺元件(4)和卧式曲梁柔顺元件(5);所述的外基座(1)、内基座(2)和工作台(3)均为矩形结构,且内基座(2)位于工作台(3)与外基座(1)之间;外基座(1)、内基座(2)和工作台(3)在水平面上的对应边相互平行且具有同一条中心线;所述的工作台(3)通过四个立式曲梁柔顺元件(4)与内基座(2)连接,所述的内基座(2)通过四个卧式曲梁柔顺元件(5)与外基座(1)连接;所述的外基座(1)的左侧和后侧各安装两个C型驱动架(9),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自由度混联曲梁空间柔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基座(1)、内基座(2)、工作台(3)、曲梁柔顺元件和压电陶瓷驱动器(10);所述的曲梁柔顺元件包括立式曲梁柔顺元件(4)和卧式曲梁柔顺元件(5);所述的外基座(1)、内基座(2)和工作台(3)均为矩形结构,且内基座(2)位于工作台(3)与外基座(1)之间;外基座(1)、内基座(2)和工作台(3)在水平面上的对应边相互平行且具有同一条中心线;所述的工作台(3)通过四个立式曲梁柔顺元件(4)与内基座(2)连接,所述的内基座(2)通过四个卧式曲梁柔顺元件(5)与外基座(1)连接;所述的外基座(1)的左侧和后侧各安装两个C型驱动架(9),所述的C型驱动架(9)的上部横杆上各安装一个压电陶瓷驱动器(10),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器(10)的驱动端与内基座(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的外基座(1)上表面的右侧和前侧各安装两个短L型驱动架(6),所述的短L型驱动架(6)的长杆上各安装一个压电陶瓷驱动器(10),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器(10)的驱动端与内基座(2)的侧表面接触;所述的外基座(1)上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各安装一个长L型驱动架(7),所述的长L型驱动架(7)的长杆上各安装一个压电陶瓷驱动器(10),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器(10)的驱动端与工作台(3)的侧表面接触;所述的外基座(1)内表面的右侧、左侧和前侧各安装两个卧式L型驱动架(8);所述的卧式L型驱动架(8)的长杆上各安装一个压电陶瓷驱动器(10),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盛邓旭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