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28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谐振器,一体化谐振器包括可调谐振杆、谐振单腔,谐振单腔一面设有用于可调谐振杆穿过的透孔。可调谐振杆一端设有谐振端,可调谐振杆另一端设有调节点。可调谐振杆柱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透孔内表面上设有与可调谐振杆外表面上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外螺纹和内螺纹上设有自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自锁机构从而减少了紧固螺母的使用,避免了紧固螺母在禁锢的时候产生的误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谐振器部件种类多、装配工艺复杂、制作容易出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谐振器
本技术涉及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谐振器。
技术介绍
目前射频滤波器行业的谐振器的调频实现方法是:固有谐振腔会产生一个频率较高的频率基点,根据滤波器仿真原理,协同谐振单腔计算出一个谐振杆后加固于谐振单腔上以降低频率,与谐振单腔会共同产生的需求频点(稍高于需求频点,保证加工误差造成的可微调空间)。为了避免加工误差造成的频率偏移,于是会加入调频螺杆,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调试可调节的调频螺杆进入谐振腔或谐振杆的深浅进行频率微调以达到需求的频点。然后通过紧固螺母对调频螺杆进行紧固,以至于不产生松动导致频率偏移,最后来完成对频率的调试。由此,如图1与图2所示,现有的谐振器由四个部件:调频螺杆100、谐振单腔101、谐振杆102、紧固螺母103来完成对频率的调节。由于以上原理及结构,谐振器需要有三个连接点,谐振器与谐振单腔连接、调频螺杆与盖板连接、调频螺杆与螺母连接、螺母与谐振单腔连接。四个部件,谐振杆、谐振单腔、调频螺杆、紧固螺母。现有谐振器部件种类多、装配工艺复杂、制作容易出错。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谐振器部件种类多、装配工艺复杂、制作容易出错的问题。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谐振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谐振器部件种类多、装配工艺复杂、制作容易出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谐振器,所述一体化谐振器包括可调谐振杆、谐振单腔,所述谐振单腔一面设有用于所述可调谐振杆穿过的透孔;所述可调谐振杆一端设有谐振端,所述可调谐振杆另一端设有调节点;所述可调谐振杆柱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透孔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可调谐振杆外表面上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上设有自锁机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自锁机构由多个错位螺纹构成。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错位螺纹设在所述外螺纹上,相邻的所述错位螺纹间距小于所述内螺纹长度。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相邻的所述错位螺纹间距大于所述内螺纹长度的一半。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错位螺纹设在所述内螺纹上。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自锁机构由多个弹性摩擦阻尼件构成,所述弹性摩擦阻尼件包括固定孔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穿设在所述固定孔中,所述弹性件另一端高出螺纹平面。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外螺纹上,相邻的所述固定孔间距小于所述内螺纹长度。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内螺纹上。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谐振端与所述可调谐振杆一端融为一体。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谐振端为圆形扁状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谐振端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所述可调谐振杆横截面面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内螺纹距离与设有所述透孔的一面相对面的距离至少大于所述谐振端的厚度1mm。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可调谐振杆柱体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外螺纹长度本技术通过设置自锁机构从而减少了紧固螺母的使用,避免了紧固螺母在禁锢的时候产生的误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谐振器部件种类多、装配工艺复杂、制作容易出错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谐振器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谐振器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的自锁机构第一种模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的自锁机构第二种模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如图3与图4所示,一体化谐振器包括可调谐振杆1、谐振单腔2,谐振单腔2一面设有用于可调谐振杆1穿过的透孔3。可调谐振杆1一端设有谐振端4,优选的,谐振端4与可调谐振杆1一端融为一体,谐振端4为圆形扁状结构。可调谐振杆1另一端设有调节点5,为了方便可调谐振杆1穿过透孔3和保证调节点5的坚固性,调节点5上设有内六角螺孔,其效果远远优于外六角螺帽的方式。可调谐振杆1柱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6,透孔3内表面上设有与可调谐振杆1外表面上外螺纹6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外螺纹6和内螺纹上设有自锁机构7。另外,自锁机构7的第一种模式为由四个错位螺纹8构成,错位螺纹8与相邻的两个螺纹之间的距离一侧略大于另一侧,如图5所示,四个错位螺纹8设在外螺纹6上,相邻的错位螺纹8间距小于内螺纹长度,为避免摩擦力过大,相邻的错位螺纹8间距大于内螺纹长度的一半。当然,错位螺纹8也可以设在内螺纹上,这样可以只设置一个就能满足需求。当然谐振端4横截面面积不小于可调谐振杆1横截面面积,内螺纹距离与设有透孔3的一面相对面的距离至少大于谐振端的厚度1mm,可调谐振杆1柱体长度大于等于外螺纹6长度。自锁机构的第二种模式为由四个弹性摩擦阻尼件构成,如图6所示,弹性摩擦阻尼件包括弹性件9和固定孔10,弹性件9一端穿设在固定孔10中,弹性件9另一端高出螺纹平面。固定孔10设置在外螺纹6上,相邻的固定孔10间距小于内螺纹长度,为避免摩擦力过大,相邻的固定孔10间距大于内螺纹长度的一半。当然,固定孔10设置在内螺纹上,这样可以只设置一个就能满足需求。在制作的时候,首先将谐振单腔2五个面制备成功,将带有透孔3的一个面与可调谐振杆1进行配合,使可调谐振杆1穿透在透孔3内,然后将可调谐振杆1设有谐振端4的一端安装在谐振单腔2内,最后将将带有透孔3的一个面与其他四个面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将谐振单腔2五个面制备成功,将使可调谐振杆1穿透在透孔3内,然后将可调谐振杆1设有谐振端4的一端安装在谐振单腔2内,最后将与带有透孔3的一面相对面进行组装完成。使用时,由于可调谐振杆1另一端上的调节点5,透过透孔3与外界接触,当需要调节的时候,使用六角螺丝刀对调节点5上的内六角螺孔进行旋转即可。由于自锁机构7始终处于外螺纹6和内螺纹接触面之间,加强了外螺纹6和内螺纹之间的摩擦力,达到了很好的直接自锁目的,避免了紧固螺母在进行紧固时造成的位移。本技术的一体化谐振器,通过设置自锁机构从而减少了紧固螺母的使用,避免了紧固螺母在禁锢的时候产生的误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谐振器部件种类多、装配工艺复杂、制作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原有的谐振器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高、调频范围小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体化谐振器达到了降低材料成本及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了调频宽度、提高改良了性能的目的。以上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谐振器包括可调谐振杆、谐振单腔,所述谐振单腔一面设有用于所述可调谐振杆穿过的透孔;所述可调谐振杆一端设有谐振端,所述可调谐振杆另一端设有调节点;所述可调谐振杆柱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透孔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可调谐振杆外表面上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上设有自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谐振器包括可调谐振杆、谐振单腔,所述谐振单腔一面设有用于所述可调谐振杆穿过的透孔;所述可调谐振杆一端设有谐振端,所述可调谐振杆另一端设有调节点;所述可调谐振杆柱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透孔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可调谐振杆外表面上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上设有自锁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由多个错位螺纹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错位螺纹设在所述外螺纹上,相邻的所述错位螺纹间距小于所述内螺纹长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错位螺纹间距大于所述内螺纹长度的一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错位螺纹设在所述内螺纹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由多个弹性摩擦阻尼件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勇杨伟朱冬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通华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