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0956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包括机架、支撑台、驱动气缸、冲头和控制踏板;驱动气缸设置在机架上,驱动气缸的活塞与冲头通过横板相连接,支撑台上设置有与冲头相对应配合的模具;控制踏板与驱动气缸相连接,用于控制驱动气缸的伸缩,以使驱动气缸驱动活塞带动横板和冲头移动。本方案中,在对电池极耳进行打孔时,将电池极耳放置在模具上,踩下控制踏板进而控制驱动气缸,驱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横板和冲头下移,冲头瞬间将电池极耳进行打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合金钻头直接钻孔噪音大,且容易产生金属碎屑不易清理的情况发生。

Battery ear dril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ttery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to a battery electrode ear drilling device, including a rack, a support platform, a driving cylinder, a punch and a control pedal; the driving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a rack, and the piston of the driving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nch through a horizontal plate, and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corresponding matching with the punch. The control pedal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cylinder to control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the driving cylinder so that the driving cylinder drives the piston to drive the horizontal plate and the punch to move. In this scheme, when the battery electrode ear is drilled, the battery electrode ear is placed on the mold, the control pedal is pressed down, and then the driving cylinder is controlled. The piston is driven downward to drive the horizontal plate and the punch to move downward. The punch instantly punches the battery electrode ear, thus avoiding the noise of direct drilling with the alloy drill in the prior art. It is easy to produce metal debris and difficult to clean 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极耳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极耳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锂电池在各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船舶、轨道交通,太阳能、风力发电系统等。尤其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锂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装配工序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的重要环节,极耳打孔环节又是装配过程的重中之重,极耳打孔过程一旦极耳破损、断裂或是位置偏移,会造成极耳与电池盖装配过程困难,装配后极耳会有脱落的风险,影响电池的容量及使用寿命。现有的动力电池极耳打孔工装无法一次完成冲孔,由于冲力小,一次只能冲一部分极耳,一个极组需要多次冲压才能完成,且在冲孔时极耳没有定位,冲出的孔位置不一致,造成后序装配困难甚至报废;另外采用的组装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合金钻头直接钻孔,噪音较大,容易产生金属碎屑,金属碎屑不易清理除,易进入电池,在使用时,易造成短路,电池安全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耳打孔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包括机架、支撑台、驱动气缸、冲头和控制踏板;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与所述冲头通过横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头相对应配合的模具;所述控制踏板与所述驱动气缸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以使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横板和冲头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横板在所述驱动气缸的初始状态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相抵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横板与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安装座的连接板上,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连接板相滑动设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用于对所述模具上的电池极耳进行定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夹紧气缸和夹板,所述夹紧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夹板与所述夹紧气缸的输出端连连接,两个所述夹紧气缸相对设置在所述模具的两侧,所述夹板的数量与所述夹紧气缸的数量相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对电池极耳的定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深度大于电池极耳的厚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冲头呈圆柱型,且所述冲头至少有两个。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踏板为脚踏启动开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驱动气缸设置在机架上,驱动气缸的活塞与冲头通过横板相连接,支撑台上设置有与冲头相对应配合的模具,控制踏板与驱动气缸相连接,用于控制驱动气缸的伸缩,以使驱动气缸驱动活塞带动横板和冲头移动,在对电池极耳进行打孔时,将电池极耳放置在模具上,踩下控制踏板进而控制驱动气缸,驱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横板和冲头下移,冲头瞬间将电池极耳进行打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合金钻头直接钻孔噪音大,且容易产生金属碎屑不易清理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打孔效率,另外,不易使产生的碎屑进入电池,避免了短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的一视角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机架;101-安装座;102-连接板;20-支撑台;201-模具;30-驱动气缸;301-活塞;302-横板;303-导向杆;40-冲头;50-控制踏板;60-夹紧气缸;61-夹板;62-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的一视角局部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包括机架10、支撑台20、驱动气缸30、冲头40和控制踏板50;具体地,所述驱动气缸30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所述驱动气缸30的活塞301与所述冲头40通过横板302相连接,所述支撑台20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头40相对应配合的模具201,模具201上设置有与冲头40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控制踏板50与所述驱动气缸30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30的伸缩,以使所述驱动气缸30驱动所述活塞301带动所述横板302和冲头40移动,在对电池极耳进行打孔时,将电池极耳放置在模具201上,踩下控制踏板50进而控制驱动气缸30,驱动活塞301向下运动带动横板302和冲头40下移,冲头40瞬间将电池极耳进行打孔。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安装座101,所述驱动气缸3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1上,且所述横板302在所述驱动气缸30的初始状态与所述安装座101的底部相抵触。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座101呈H型布置,驱动气缸30设置在H型安装座101的横梁上,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支撑台、驱动气缸、冲头和控制踏板;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与所述冲头通过横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头相对应配合的模具;所述控制踏板与所述驱动气缸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以使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横板和冲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支撑台、驱动气缸、冲头和控制踏板;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与所述冲头通过横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头相对应配合的模具;所述控制踏板与所述驱动气缸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以使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横板和冲头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横板在所述驱动气缸的初始状态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相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与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安装座的连接板上,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连接板相滑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耳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冬梅胡尧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