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杆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220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无需下车即可实现位置调节,且可实现无级任意位置调整的舵杆折叠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舵杆折叠机构,包括舵杆,所述舵杆下端与舵杆底座前端铰接固定,所述舵杆上端固定有把手,所述舵杆底座后端与气弹簧下端铰接固定,所述气弹簧上端与固定座固定,所述固定座位于舵杆后侧并与舵杆铰接固定,所述气弹簧配合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用于控制气弹簧的伸缩。

Rudder folding mechanism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kind of rudder folding mechanism with convenient operation, no need to get out of the car and realize position adjustment, and can realize stepless position adjustment.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scheme: a rudder folding mechanism, including a rudder, which is articulated and fix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rudder base, the upper end of the rudder is fixed with a handle,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rudder base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air sprin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air spring is fixed with a fixed seat. The fixed seat is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rudder rod and is articulated and fixed with the rudder rod. The air spring is matched with a control handle which is used to control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the air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舵杆折叠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舵杆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电动代步车可为行动不便之人群提供方便以便其行动,为了解决不同身高和不同手臂长度的使用者对代步车的使用,需要在舵杆上设计调节机构以实现舵杆上端龙头的高低调节和前后位置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无需下车即可实现位置调节,且可实现无级任意位置调整的舵杆折叠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舵杆折叠机构,包括舵杆,所述舵杆下端与舵杆底座前端铰接固定,所述舵杆上端固定有把手,所述舵杆底座后端与气弹簧下端铰接固定,所述气弹簧上端与固定座固定,所述固定座位于舵杆后侧并与舵杆铰接固定,所述气弹簧配合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用于控制气弹簧的伸缩。舵杆、气弹簧、舵杆底座和固定座构成内平行四边形结构,通过控制手柄径向气弹簧的伸缩,以实现舵杆上端龙头高度和前后位置的调整。本技术采用气弹簧,可实现无级任意位置调整,且使用者能坐在代步车上进行控制手柄的控制以进行调整。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及底板上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舵杆偏离上端的部位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由前板和前板后侧的两个边板构成并构成n形结构,所述固定座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固定块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过所述侧板和边板。作为优选,所述舵杆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舵杆底座前端铰接固定,所述舵杆底座后端太贵哦第三铰接轴与气弹簧下端铰接固定,所述第三铰接轴至第二铰接轴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铰接轴至舵杆的距离。本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无需下车即可实现位置调节,且可实现无级任意位置调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舵杆折叠机构,包括舵杆1,舵杆1下端与舵杆底座2前端铰接固定,舵杆1上端固定有把手3,舵杆底座2后端与气弹簧4下端铰接固定,气弹簧4上端与固定座5固定,固定座5位于舵杆1后侧并与舵杆1铰接固定,气弹簧4配合有控制手柄6,控制手柄6用于控制气弹簧4的伸缩,控制手柄6与固定座5固定。固定座5包括底板51及底板上的两个侧板52,两个侧板52左右对称设置,舵杆1偏离上端的部位固定有固定块7,固定块7由前板和前板后侧的两个边板构成并构成n形结构,固定座5通过第一铰接轴11与固定块7铰接,第一铰接轴11穿过侧板52和边板。舵杆1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12与舵杆底座2前端铰接固定,舵杆底座2后端通过第三铰接轴13与气弹簧4下端铰接固定,第三铰接轴13至第二铰接轴12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铰接轴11至舵杆1的距离。舵杆、气弹簧、舵杆底座和固定座构成内平行四边形结构,通过控制手柄径向气弹簧的伸缩,以实现舵杆上端龙头高度和前后位置的调整。本技术采用气弹簧,可实现无级任意位置调整,且使用者能坐在代步车上进行控制手柄的控制以进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舵杆折叠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舵杆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舵杆,所述舵杆下端与舵杆底座前端铰接固定,所述舵杆上端固定有把手,所述舵杆底座后端与气弹簧下端铰接固定,所述气弹簧上端与固定座固定,所述固定座位于舵杆后侧并与舵杆铰接固定,所述气弹簧配合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用于控制气弹簧的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舵杆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舵杆,所述舵杆下端与舵杆底座前端铰接固定,所述舵杆上端固定有把手,所述舵杆底座后端与气弹簧下端铰接固定,所述气弹簧上端与固定座固定,所述固定座位于舵杆后侧并与舵杆铰接固定,所述气弹簧配合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用于控制气弹簧的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舵杆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及底板上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左右对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波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