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电动机及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8180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必大型化也能够获得大的转矩的齿轮电动机及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在齿轮电动机(1)中,将外周部分形成有螺旋槽(83)的输出部件(8)设置于框架(3)的第一板部(31)和第二板部(32)之间,将电动机小齿轮(55)的旋转经由减速齿轮机构(9)减速并向输出部件(8)的齿轮部(85)传递。在齿轮电动机(1)中,在第一板部(31)和第二板部(32)之间配置了输出部件(8)之后,从第二板部(32)的贯通孔(37)将第一固定轴(35)插入输出部件(8)的轴孔(81),将第一轴端部(351)嵌入第一固定轴支承孔(36),之后,将第二轴端部(352)和第二板部(32)固定。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ear motor and gear mo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gear motor and a gear motor that does not have to be large and capable of obtaining large torque. In a gear motor (1), an output unit (8) with a spiral groove (83) is formed in a peripheral part (8) between the first plate (31) and the second plate (32) of the frame (3),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motor pinion (55) is passed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motor. The reduction gear mechanism (9) decelerate and transfers to the gear part (85) of the output part (8). In the gear motor (1), after the output unit (8)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plate (31) and the second plate (32), the first fixed shaft (35) is inserted into the shaft hole (81) of the output unit (8) from the through hole (37) of the second plate (32), and the first shaft end part (351) is embedded in the first fixed shaft support hole (36), and then the tip of the second axis (352) and the second are then taken. The plate (32) is fix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齿轮电动机及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小齿轮(motorpinion)的旋转经由传递齿轮被传递至输出部件的齿轮电动机(gearedmotor)。
技术介绍
作为从电动机(motor)输出大的转矩(torque)的技术,提出了一种齿轮电动机,将外周部分形成有螺旋槽的输出部件设置于框架(frame)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将固定于旋转轴上的电动机小齿轮传递至输出部件的齿轮部(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齿轮电动机中,在安装于第一板部的轴承和第二板部之间可旋转地支承输出部件。在第一板部设置有大的开口部,在制造齿轮电动机时,使输出部件从开口部穿过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48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齿轮电动机中,由于轴承从第一板部向电动机主体的一侧突出,因此需要将第一板部大型化,在从电动机主体向与电动机轴线交叉的方向偏离的位置设置轴承。因此,存在齿轮电动机大型化的问题点。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齿轮电动机中,由于固定在旋转轴上的电动机小齿轮的旋转被直接传递到输出部件的齿轮部,因此要得到大的转矩,就需要将输出部件的齿轮部大径化。其结果是,输出部件的齿轮部从第一板部向与电动机轴线交叉的方向伸出,所以存在齿轮电动机大型化的问题点。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必大型化就能够获得大的转矩的齿轮电动机及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电动机,包括:电动机主体;框架,其具备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电动机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板部、在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板部对置的第二板部、及连结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三板部;第一固定轴,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输出部件,其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轴贯通的轴孔,在外周部分,从电动机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朝向所述一侧依次设置有齿轮部及螺旋槽;第二固定轴,其所述另一侧的轴端部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板部;传递齿轮,其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二固定轴,将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旋转轴的电动机小齿轮的旋转减速并传递给至所述齿轮部,所述第一固定轴在所述另一侧的第一轴端部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固定轴支承孔、且所述一侧的第二轴端部嵌入设于所述第二板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轴端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固定。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所述齿轮电动机包括:电动机主体;框架,其具备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电动机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板部、在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板部对置的第二板部、及连结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三板部;第一固定轴,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输出部件,其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轴贯通的轴孔,在外周部分,从电动机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朝向所述一侧依次设置有齿轮部及螺旋槽;第二固定轴,其所述另一侧的轴端部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板部;传递齿轮,其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二固定轴,将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旋转轴的电动机小齿轮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所述齿轮部,在所述第一板部设置供所述第一固定轴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一轴端部嵌入的第一固定轴支承孔,在所述第二板部设置供所述第一固定轴的所述一侧的第二轴端部嵌入的贯通孔,所述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所述电动机主体上固定所述框架的框架固定工序;在所述框架固定工序之前或之后,将所述传递齿轮经由所述第二固定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板部的齿轮安装工序;从与电动机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将所述输出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配置工序;从所述贯通孔将所述第一固定轴插入所述轴孔,将所述第一轴端部嵌入所述第一固定轴支承孔的第一固定轴插入工序;以及将所述第二轴端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固定的第一固定轴固定工序。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外周部分设置有螺旋槽的输出部件设置于框架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将固定于旋转轴上的电动机小齿轮的旋转经由传递齿轮减速并向输出部件传递。因此,即使不将输出部件的齿轮部大径化,也能够输出大的转矩。另外,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设置第一固定轴,利用第一固定轴可旋转地支承输出部件。因此,无需在第一板部设置轴承,所以无需将第一板部大型化。因此,能够将齿轮电动机小型化。另外,在第一板部设置供第一固定轴的第一轴端部嵌入的第一固定轴支承孔,在第二板部设置供第一固定轴的第二轴端部嵌入的贯通孔。因此,能够在将输出部件配置于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之后,从第二板部的贯通孔将第一固定轴插入输出部件的轴孔,将第一轴端部嵌入第一固定轴支承孔,之后将第二轴端部和第二板部固定。因此,即使不在第一板部设置使输出部件穿过的大的开口部,也能够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可旋转地支承输出部件。另外,也可以不在第一板部设置大的开口部,所以即使不将第一板部大型化,也能够将支承传递齿轮的第二固定轴设置于适当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齿轮电动机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固定轴被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电动机主体在电动机轴线方向重叠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一板部小型化,所以能够实现齿轮电动机的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电动机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轴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轴支承孔内的凸部或所述第一固定轴支承孔的底部抵接。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将输出部件配置于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之后,从第二板部的贯通孔将第一固定轴插入输出部件的轴孔,并将第一轴端部嵌入第一固定轴支承孔时,将第一固定轴在电动机轴线方向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电动机中,理想的是,具有齿轮罩,所述齿轮罩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齿轮罩具备在所述一侧覆盖所述电动机小齿轮、所述传递齿轮及所述齿轮部的端板部、和在与所述传递齿轮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齿轮部的外周部分的侧板部,在所述端板部设置有使所述输出部件中设置有所述螺旋槽的部分向所述一侧突出的开口部。即,在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中,理想的是,在所述配置工序中,将齿轮罩与所述输出部件一起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所述齿轮罩具备在所述一侧覆盖所述电动机小齿轮、所述传递齿轮及所述齿轮部的端板部、和在与所述传递齿轮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齿轮部的外周部分的侧板部,且在所述端板部设置有使所述输出部件中设置有所述螺旋槽的部分向所述一侧突出的开口部,将所述齿轮罩固定于所述框架。根据该结构,在电动机小齿轮、传递齿轮及齿轮部不易附着异物。另外,即使在电动机小齿轮和传递齿轮之间、或传递齿轮和齿轮部之间涂布了油脂(grease)的情况下,在油脂上也不易附着异物。在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电动机中,理想的是,在所述端板部设置支承所述第二固定轴的所述一侧的轴端部的第二固定轴支承孔。即,在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电动机中,理想的是,在所述端板部设置支承所述第二固定轴的所述一侧的轴端部的第二固定轴支承孔,在所述配置工序中,将所述第二固定轴的所述一侧的轴端部嵌入式支承于所述第二固定轴支承孔。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支承第二固定轴。在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电动机中,理想的是,在所述端板部的所述另一侧的面上设置有从所述第二固定轴支承孔沿与电动机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部。即,理想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端板部的所述另一侧的面上设置从所述第二固定轴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主体;框架,其具备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电动机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板部、在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板部对置的第二板部、及连结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三板部;第一固定轴,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输出部件,其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轴贯通的轴孔,在外周部分,从电动机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朝向所述一侧依次设置有齿轮部及螺旋槽;第二固定轴,其所述另一侧的轴端部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板部;以及传递齿轮,其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二固定轴,将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旋转轴的电动机小齿轮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所述齿轮部,所述第一固定轴在所述另一侧的第一轴端部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固定轴支承孔、所述一侧的第二轴端部嵌入设于所述第二板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轴端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09 JP 2015-2190191.一种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主体;框架,其具备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电动机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板部、在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板部对置的第二板部、及连结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三板部;第一固定轴,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输出部件,其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轴贯通的轴孔,在外周部分,从电动机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朝向所述一侧依次设置有齿轮部及螺旋槽;第二固定轴,其所述另一侧的轴端部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板部;以及传递齿轮,其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二固定轴,将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旋转轴的电动机小齿轮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所述齿轮部,所述第一固定轴在所述另一侧的第一轴端部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固定轴支承孔、所述一侧的第二轴端部嵌入设于所述第二板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轴端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轴被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电动机主体在电动机轴线方向重叠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轴支承孔内的凸部或所述第一固定轴支承孔的底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齿轮罩,所述齿轮罩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齿轮罩具备在所述一侧覆盖所述电动机小齿轮、所述传递齿轮及所述齿轮部的端板部、和在与所述传递齿轮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齿轮部的外周部分的侧板部,在所述端板部设置有使所述输出部件中设置有所述螺旋槽的部分向所述一侧突出的开口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板部设置支承所述第二固定轴的所述一侧的轴端部的第二固定轴支承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板部的所述另一侧的面上设置有从所述第二固定轴支承孔向与电动机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罩上设置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从与电动机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将所述齿轮罩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时与所述框架卡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件为树脂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端部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板部。10.一种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电动机包括:电动机主体;框架,其具备固定于所述电动机主体的电动机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板部、在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板部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冈守相泽公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