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508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包括内壳体以及套设于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环外壳体中心的外周侧设有多个散热片,于内壳体下部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进气管,且于内壳体的内壁上固连有交错布置于其两相对侧内壁上的隔板,在内壳体的内壁上于隔板上方布置有挡板,于挡板的中心部位形成有透气孔,于挡板上方从下至上间隔设有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第一漏斗的下部中心封闭,且第一漏斗的上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在第一翻边上设有多个通孔;第二漏斗的下部中心形成有排气孔,且于第二漏斗的上部边沿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散热效果较好,有利于尾气中的物料回收。

A condenser for the production of pyrazole es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denser for the production of pyrazole ester, including an inner shell and a shell on the outside of the inner shell. A plurality of heat dissipation pieces are provid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outer casing center of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inlet pipe is form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shell is interlocked with the two relative. A baffle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shell, and a air permeable hole is formed at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ffle. The first funnel and the second funnel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baffle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and the lower center of the first funnel is closed,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funnel has the first flanges extending outwar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funnel.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flanging; an exhaust hole is form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funnel, and second outwards extending edge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edge of the second funnel. The condenser produc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and is favorable for material recovery in tail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农药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
技术介绍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尾气,尾气中通常会含有很多有用物料,如果直接排放于空气会造成物料损耗,因此,一般需要冷凝器回收,现有的冷凝器结构,往往需要加压处理或借助循环冷却水,加压处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使用循环冷却水则使得冷凝器结构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以在不采用加压或循环冷却水的情况下,能够对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产生尾气中的有用物料进行回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包括上部呈圆柱形、下部呈锥形的内壳体,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形状随形于所述内壳体的形状;于所述内壳体下部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进气管,且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固连有交错布置于其两相对侧内壁上的隔板,在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于所述隔板上方布置有挡板,于所述挡板的中心部位形成有透气孔,于所述挡板上方从下至上间隔设有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中心封闭,且所述第一漏斗的上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在所述第一翻边上、环所述第一漏斗的中心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漏斗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固设于所述内壳体内壁;所述第二漏斗的下部中心形成有排气孔,且于所述第二漏斗的上部边沿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漏斗通过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外壳体上端固连;环所述外壳体中心的外周侧设有多个散热片。进一步地,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部设有环所述内壳体的中心布置的、具有第一螺纹孔的多个挡块,对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于所述第一翻边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所述第一漏斗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一螺栓与所述内壳体固连。进一步地,于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部设有环所述外壳体的中心布置的多块安装板,于各所述安装板上分别形成有第二螺纹孔,对应于所述第二螺纹孔,于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漏斗通过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匹配的第二螺栓与所述外壳体固连。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材质为铝合金。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生产吡唑醚菌酯过程中的尾气循环流动于内壳体的内部,留置时间长,内壳体中的热量可通过外壳体与外界空气进行充分交换,散热效果好;第一漏斗的下部中心对应挡板中心的透气孔,循环的尾气经透气孔后需通过第一翻边上的通孔、再经过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之间的间隙,在该排气过程中,气体排气线路来回翻折,进一步延长尾气的滞留时间,从而有利于热交换,进而有利于尾气中的物料回收。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说明书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壳体,101-进气管,102-隔板,103-挡板,1031-透气孔,104-挡块,2-外壳体,201-散热片,202-安装板,3-第一漏斗,301-通孔,4-第二漏斗,401-排气孔,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7-气体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部呈圆柱形、下部呈锥形的内壳体1,以及套设于内壳体1外侧的外壳体2。在内壳体1下部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进气管101,内壳体1的上端设有便于安装下述的第一漏斗3的开口。在内壳体1的内壁上,固连有交错布置于内壳体1两相对侧内壁上的隔板102,隔板102的形状可参看图3所示,在内壳体1的内壁上于隔板102上方布置有挡板103,挡板103的形状可参看图4所示,于挡板103的中心部位形成有透气孔1031。在挡板103上方从下至上间隔设有第一漏斗3和第二漏斗4;第一漏斗3的下部中心封闭,且第一漏斗3的上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在第一翻边上、环第一漏斗3的中心设有多个通孔301,第一漏斗3通过第一翻边固设于内壳体1内壁;具体地,于内壳体1的内壁上部设有环内壳体1的中心布置的、具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一螺纹孔的多个挡块104,对应于第一螺纹孔于第一翻边上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安装孔,第一漏斗3通过穿过第一安装孔且与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一螺栓5与内壳体1固连。第二漏斗4的下部中心形成有排气孔401,且于第二漏斗4的上部边沿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第二漏斗4通过第二翻边与外壳体2上端固连;具体地,于外壳体2的外壁上部设有环外壳体2的中心布置的多块安装板202,可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2为均匀布置于外壳体2外周壁的四个,其当然还可为其他数量,于各安装板202上分别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二螺纹孔,对应于第二螺纹孔,于第二翻边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漏斗4通过穿设第二安装孔且与第二螺纹孔匹配的第二螺栓6与外壳体2固连。外壳体2的形状随形于内壳体1的形状,也即外壳体2的侧壁与内壳体1的侧壁紧密贴合接触,其仍可参照图1和图2所示,环外壳体2中心的外周侧设有多个散热片201,多个散热片201均匀布置于外壳的外周壁上。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外壳体2的材质优选为铝合金,其当然还可为其他散热性能优良的材质。本技术的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进气管101与生产吡唑醚菌酯设备的出气口相连通,由于多块隔板102的设置,生产过程中的尾气循环流动于内壳体1的内部,留置时间长,内壳体1中的热量可通过外壳体2与外界空气进行充分交换,散热效果好;第一漏斗3的下部中心对应挡板103中心的透气孔1031,循环的尾气经透气孔1031后需通过第一翻边上的通孔301、再经过第一漏斗3和第二漏斗4之间的间隙,再经过排气孔401排出,在该排气过程中,气体排气线路来回翻折,进一步延长尾气的滞留时间,从而有利于热交换,有用物料经过热交换后变成液体从进气管101仍流回吡唑醚菌酯的生产设备,进而有利于尾气中的物料回收。以上描述中,第一和第二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呈圆柱形、下部呈锥形的内壳体(1),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壳体(1)外侧的外壳体(2),于所述内壳体(1)下部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进气管(101),且于所述内壳体(1)的内壁上固连有交错布置于其两相对侧内壁上的隔板(102),在所述内壳体(1)的内壁上于所述隔板(102)上方布置有挡板(103),于所述挡板(103)的中心部位形成有透气孔(1031),于所述挡板(103)上方从下至上间隔设有第一漏斗(3)和第二漏斗(4);所述第一漏斗(3)的下部中心封闭,且所述第一漏斗(3)的上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在所述第一翻边上、环所述第一漏斗(3)的中心设有多个通孔(301),所述第一漏斗(3)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固设于所述内壳体(1)内壁;所述第二漏斗(4)的下部中心形成有排气孔(401),且于所述第二漏斗(4)的上部边沿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漏斗(4)通过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外壳体(2)上端固连;环所述外壳体(2)中心的外周侧设有多个散热片(2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呈圆柱形、下部呈锥形的内壳体(1),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壳体(1)外侧的外壳体(2),于所述内壳体(1)下部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进气管(101),且于所述内壳体(1)的内壁上固连有交错布置于其两相对侧内壁上的隔板(102),在所述内壳体(1)的内壁上于所述隔板(102)上方布置有挡板(103),于所述挡板(103)的中心部位形成有透气孔(1031),于所述挡板(103)上方从下至上间隔设有第一漏斗(3)和第二漏斗(4);所述第一漏斗(3)的下部中心封闭,且所述第一漏斗(3)的上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在所述第一翻边上、环所述第一漏斗(3)的中心设有多个通孔(301),所述第一漏斗(3)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固设于所述内壳体(1)内壁;所述第二漏斗(4)的下部中心形成有排气孔(401),且于所述第二漏斗(4)的上部边沿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漏斗(4)通过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外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华吴国军戎中强邸亚丛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