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宾绒复合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19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宾绒复合纱线,属于纺织技术领域中新型纤维的应用。特点是:铜氨棉纤维与山羊绒纤维纺成纱线,纱芯为铜氨棉纤维被包覆在山羊绒纤维内,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部分羊绒包覆在铜氨纤维的外侧,致使产品即保持了羊绒产品的滑软、舒适的触感、高贵典雅的风格;又因采用黄金搭配比例,不仅降低了原料成本,而且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悬垂性、吸散湿性、抗静电性、显色性、顺滑性、低刺激性、自然分解性,以及良好的服饰加工性。受到了国内外不同消费阶层的青睐,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宾绒复合纱线,属于纺织
中新型纤维的应用。二
技术介绍
在羊绒生产
出现了不少羊绒混纺产品,例如羊绒与兔毛、羊绒与绢丝、羊绒与大豆纤维等混纺纱,可是这些纤维与羊绒纤维混纺后,由于兔毛、大豆纤维表面结构形态均有沟槽、皱纹,而绢丝由于其截面呈不规则形态、纵向表面有很多异状棱节,致使这些纤维的性能不是尽善尽美,无论光泽、手感、质地、舒适性、显色性、抗拉伸性、强度等方面都失去了纯羊绒纤维制品的本质效果。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细软、滑糯的手感,良好的吸散湿性、显色性,并能产生出宛如真丝般的柔和光泽,可突显羊绒制品的特有华贵品位和舒适感觉,以及良好的服饰加工性,成本低的一种宾绒复合纱线。技术解决方案由铜氨棉纤维与山羊绒纤维纺成纱线,纱芯为铜氨棉纤维被包覆在山羊绒纤维内,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丝纤维置于铜氨棉纤维、山羊绒纤维间,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丝纤维可为绢丝、天丝。由于新型纤维铜氨棉其表面没有表层而且具有多孔质地、其表面接近圆形而且细度只有13微米左右比羊绒还细,其纤维结构决定了铜氨棉具有细软、滑糯的手感,良好的吸散湿性、显色性,并能产生出宛如真丝般的柔和光泽,给人体带来良好的舒适感。同时铜氨纤维是以棉花棉籽绒为原料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可自然分解,在纺纱过程中,使大部分羊绒裸露在外侧,使铜氨棉纤维被包覆在纱芯,这样既保持了羊绒的华贵风格与舒适特性,又因大部分铜氨棉存在于纱芯,增强了抗拉伸性,使纱线的强力提高,并增加了滑爽感和显色性,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态原料。铜氨棉与羊绒的搭配使用,可谓是高档纤维搭配中的绝配。由于其纤维的结构形态不同决定了成纱的特定结构,不仅突显羊绒制品的特有华贵品位和舒适感觉,而且因采用黄金搭配比例,充分增加抗拉伸性,使纱线的强力提高,体现了产品的悬垂性、吸散湿性、抗静电性、显色性、顺滑性、低刺激性、自然分解性,以及良好的服饰加工性。同时也能缓解当前羊绒原料紧缺的局面,降低制造成本,满足大众消费者的水平。根据原料的结构形态性能特点,通过对多种原料搭配比例的优选,开发出铜氨棉/羊绒/绢丝的黄金组合比例为65/28/7,其特点是既保持了羊绒的柔软、滑爽、高贵典雅的特点,又充分发挥铜氨棉吸湿、散湿、透气、显色性好的特点,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原料成本,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由于铜氨棉、羊绒、绢丝的不同纤维结构所体现的各自不同的特性以及三者的黄金搭配比例造就了该制品的八大完美机能。①悬垂性因每一根纤维细且比重大,表现出一种柔和的悬垂性和优美的线条。②吸散湿性由于能快速地吸收体内散发出的湿气和向外散湿,从而减少使人感觉发闷、发粘的现象,而且保持衣服内舒适的温度,使人产生爽快的穿着感。③抗静电性由于公定水分率较高,具有静电快速向空气中逃逸的性质,消除不舒适的缠身、穿脱时产生静电和吸附尘埃等现象。④顺滑性纤维截面呈圆形且表面柔和、摩擦少、光滑,给人脱穿容易、穿着舒适的感觉。⑤低刺激性铜氨棉的柔和、羊绒的滑糯,使服装洗涤后洗涤剂残留少,对肌肤无刺激。⑥显色性铜氨棉与羊绒完美的组合,具有优异的染色性。⑦自然分解性因以羊绒和棉籽绒为原料,具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简单地可分解回归自然的“自然可分解性”。此外,即使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也很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产品。⑧良好的服饰加工性可适应于各种机织物,针织物的制作,并与各种弹力丝等有良好的兼容性。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截面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是由铜氨棉纤维1与山羊绒纤维2纺成纱线,纱芯为铜氨棉纤维1被包覆在山羊绒纤维2内,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实施例2铜氨棉/羊绒/绢丝的黄金组合比例为65/28/7,铜氨棉纤维纱1、丝纤维3、山羊绒纤维2纺成纱线,纱芯为铜氨棉纤维1,丝纤维3包覆在铜氨棉纤维1上,并由山羊绒纤维2包覆,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权利要求1.一种宾绒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由铜氨棉纤维(1)与山羊绒纤维(2)纺成纱线,纱芯为铜氨棉纤维(1)被包覆在山羊绒纤维(2)内,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宾绒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丝纤维(3)置于铜氨棉纤维纱(1)、山羊绒纤维(2)间,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宾绒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丝纤维(3)可为绢丝、天丝。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宾绒复合纱线,属于纺织
中新型纤维的应用。特点是铜氨棉纤维与山羊绒纤维纺成纱线,纱芯为铜氨棉纤维被包覆在山羊绒纤维内,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本技术大部分羊绒包覆在铜氨纤维的外侧,致使产品即保持了羊绒产品的滑软、舒适的触感、高贵典雅的风格;又因采用黄金搭配比例,不仅降低了原料成本,而且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悬垂性、吸散湿性、抗静电性、显色性、顺滑性、低刺激性、自然分解性,以及良好的服饰加工性。受到了国内外不同消费阶层的青睐,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文档编号D02G3/26GK2866536SQ20062000539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赵建忠, 任小兰, 李继国, 王化民, 陈培东, 刘志民, 赵雁平, 张守连 申请人:内蒙古赛立特尔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宾绒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由铜氨棉纤维(1)与山羊绒纤维(2)纺成纱线,纱芯为铜氨棉纤维(1)被包覆在山羊绒纤维(2)内,Z向加捻呈螺旋形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忠任小兰李继国王化民陈培东刘志民赵雁平张守连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赛立特尔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