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爱萍专利>正文

细纱倍捻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65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纱倍捻锭子,包括锭杆、砂筒、带轮、静止杯、气流罩、纱罐、滑环等,通过在纱罐和气流罩上分别设置两组磁铁,利用磁力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原理,由于两组磁铁组件分别在气流罩和纱罐上,形成同步旋转,另外,在滑环上和对应的机身升降架上设有一组磁铁,使滑环及上面安装的导丝瓷钩既产生同步旋转,又随机身升降架产生上升下降运动,而此时另一组设于静止杯和机身上的磁组则使静止杯与纱筒保持静止不旋转,从而使纱线均匀卷挠在纱筒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原有的环锭纺纱结构相比,避免了钢丝圈对纱线产生毛羽增加,条感下降的质量影响,减少纱线的接头,提高纱线的质量及产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细纱倍捻锭子结构,属于纺织机械中加捻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用于细纱成纱加捻普遍采用环锭纺纱结构。环锭纺纱结构是采用钢丝圈安装在钢领圆周轨道上,锭子安装在钢领的内孔中央,在锭子上套有纡管,纱线(棉条或毛条)经过罗拉牵伸在三角区加捻,并穿过钢丝圈绕在纡管上。锭子带动纡管旋转,纱线被纡管和钢丝圈拉紧,迫使钢丝圈绕钢领轨道高速运转,从而形成纱线加捻。该种结构的锭子,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虽然加捻方法简单,生产效率低,纡管上卷绕的纱线直径不能大于钢领的内孔直径,所以只能为小卷装,后道必须对纡管落筒,多个纡管上的细纱并装成一个标准纱筒,从而增加纱线接头,影响纱线产品质量。钢丝圈因高速运动而易磨损,钢丝圈拉紧纱线,易使纱线产生毛羽,影响条感,使纱线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单捻小卷装细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对纱线先进行倍捻再卷绕,倍捻及卷绕方法简单、纱线接头少、磨损少,能保证纱线产品质量的细纱倍捻锭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细纱倍捻锭子,包括锭杆1、砂筒17,其特征在于在锭杆1上依次安装有带轮25、弯转瓷件6、轴承22、轴承8,在带轮25上安装有转杯24、气流罩27,气流罩27通过同步带3与变频电机2联动连接,进丝瓷件4和导丝件23安装在转杯24上,静止杯20安装在轴承8和轴承22上,在静止杯20上安装有纱筒17,顶盖12搁在纱筒17上,在顶盖12内设有导气管13,在顶盖12上设有顶瓷件16,设于纱筒17外的纱罐28安装在顶盖12上,在纱罐28上活动设有滑杆29,滑环10设于滑杆29上,导纱瓷钩19安装在滑环10上,在静止杯20内装有磁铁5-1,磁铁5装在机身上与磁铁5-1相对应,在气流罩27上装有磁铁7和磁铁11,位于气流罩27内的纱罐28上设有磁铁7-1、磁铁11-1与磁铁7和磁铁11相对应,在滑环10上设有磁铁9-1,磁铁9装在机身升降板上与磁铁9-1相对应;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磁铁7和磁铁11分别设于气流罩27的上下两端,与磁铁7和磁铁11相对应的磁铁7-1、磁铁11-1设于纱罐28的两端。本技术的另一种设置为所述变频电机2通过同步带3与磁铁5联动连接。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对纱线先进行倍捻,再卷绕。由于倍捻加捻区不用环锭中钢领钢丝圈加捻机理,避免了钢丝圈对纱线产生毛羽增加,条感下降的质量影响,有效提高纱线的质量指标;由于是倍捻锭子转一周,纱线加二个捻度,与环锭相比,同样锭子转速,产量提高一倍;由于不受钢领圈直径限制卷装容量的模式生产,可以进行大卷装生产,减少纱线的接头,提高纱线的质量;由于倍捻没有象钢丝圈使用寿命一星期的大批量器材消耗,可以节省生产机物料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稳定纱线的质量指标,不象钢丝圈更换后有磨合期,过了三到四天的稳定期后,在更换前又有磨损期,在磨合期和磨损期对纱线的质量影响大的疵病。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将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锭杆1、变频电机2、同步带3、进丝瓷件4、磁铁5、拐转瓷件6、磁铁5-1、磁铁7、轴承8、磁铁7-1、磁铁9、磁铁9-1、滑环10、磁铁11、磁铁11-1、顶盘12、导气管13、纱线14、握丝瓷件15、顶瓷件16、纱筒17、滑杆29、纱罐28、气流罩27、接管18、导丝瓷钩19、静止杯20、“O”型圈21、轴承22、导丝件23、转杯24、带轮25、龙带26等组成。本技术采用带轮25安装在锭杆1上,转杯24装在带轮25上,进丝瓷件4装在转杯24上,导丝件23装在转杯24上,弯转瓷件6装在锭杆1内,轴承22装在锭杆1上,轴承8装在锭杆1上,静止杯20装在轴承8和轴承22上;磁铁5装在机身上,磁铁5-1装在静止杯20内,磁铁7装在气流罩27上,磁铁7-1装在纱罐28上,磁铁9装在机身升降板上,磁铁9-1装在滑环10上,滑环10装在滑杆29上,滑杆29装在纱罐28上;磁铁11装在气流罩27上,磁铁11-1装在纱罐28上,顶盖12搁在纱筒17上,纱筒17装在静止杯20上,“O”形圈21装在静止杯20内,纱罐28装在顶盖12上,导气管13装在顶盖12中,顶瓷件16装在顶盖12上,握丝瓷件15装在机身上,接管18装在静止杯20上,细纱14经过握丝瓷件15,绕在纱筒17上,导纱瓷钩19装在滑环10上,龙带26带动带轮25旋转,变频电机2装在机身上,同步带3套在变频器2和气流罩27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对纱线先进行倍捻再进行卷绕的方法首先将纱线完成二个加捻区的二个捻回(倍捻),再利用磁力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原理,由于组磁铁组件7和7-1,11和11-1分别在气流罩27和纱罐28上,形成同步旋转,另有一组磁铁7和7-1将滑环10及上面安装的导丝瓷钩19既产生同步旋转,又产生上升下降运动。另一组磁铁组件5和5-1保持静止杯20和纱筒17静止不旋转,这样就使纱线均匀卷挠在纱筒17上。而且还利用导气管13吹入压缩空气,运用射流原理完成对纱线14的气动穿纱动作。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就是将变频电机2和同步带3从原来带动气流罩27转动改变成图2中带动磁铁组件5旋转。这样的实施方案,细纱倍捻的工作原理不变,细纱卷绕方式变为磁铁5和磁铁5-1同步旋转,磁铁5-1带动静止杯20同步旋转,静止杯20带动纱筒17同步旋转,气流罩27、纱罐28、滑杆29均静止,滑环10带动导纱瓷钩19作上升和下降运动,完成细纱卷绕工艺过程。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对纱线先进行倍捻,再卷绕。由于倍捻加捻区不用环锭中钢领钢丝圈加捻机理,避免了钢丝圈对纱线产生毛羽增加,条感下降的质量影响,有效提高纱线的质量指标;由于是倍捻锭子转一周,纱线加二个捻度,与环锭相比,同样锭子转速,产量提高一倍;由于不受钢领圈直径限制卷装容量的模式生产,可以进行大卷装生产,减少纱线的接头,提高纱线的质量;由于倍捻没有象钢丝圈使用寿命一星期的大批量器材消耗,可以节省生产机物料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稳定纱线的质量指标,不象钢丝圈更换后有磨合期,过了三到四天的稳定期后,在更换前又有磨损期,在磨合期和磨损期对纱线的质量影响大的疵病。权利要求1.一种细纱倍捻锭子,包括锭杆(1)、纱筒(17),其特征在于在锭杆(1)上依次安装有带轮(25)、弯转瓷件(6)、轴承(8)、轴承(22),在带轮(25)上安装有转杯(24)、气流罩(27),气流罩(27)通过同步带(3)与变频电机(2)联动连接,进丝瓷件(4)和导丝件(23)安装在转杯(24)上,静止杯(20)安装在轴承(8)和轴承(22)上,在静止杯(20)上安装有纱筒(17),顶盖(12)搁在纱筒(17)上,在顶盖(12)内设有导气管(13),在顶盖(12)上设有顶瓷件(16),设于纱筒(17)外的纱罐(28)安装在顶盖(12)上,在纱罐(28)上活动设有滑杆(29),滑环(10)设于滑杆(29)上,导纱瓷钩(19)安装在滑环(10)上,在静止杯(20)内装有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纱倍捻锭子,包括锭杆(1)、纱筒(17),其特征在于:在锭杆(1)上依次安装有带轮(25)、弯转瓷件(6)、轴承(8)、轴承(22),在带轮(25)上安装有转杯(24)、气流罩(27),气流罩(27)通过同步带(3)与变频电机(2)联动连接,进丝瓷件(4)和导丝件(23)安装在转杯(24)上,静止杯(20)安装在轴承(8)和轴承(22)上,在静止杯(20)上安装有纱筒(17),顶盖(12)搁在纱筒(17)上,在顶盖(12)内设有导气管(13),在顶盖(12)上设有顶瓷件(16),设于纱筒(17)外的纱罐(28)安装在顶盖(12)上,在纱罐(28)上活动设有滑杆(29),滑环(10)设于滑杆(29)上,导纱瓷钩(19)安装在滑环(10)上,在静止杯(20)内装有磁铁(5-1),磁铁(5)装在机身上与磁铁(5-1)相对应,在气流罩(27)上装有磁铁(7)和磁铁(11),位于气流罩(27)内的纱罐(28)上设有磁铁(7-1)、磁铁(11-1)分别与磁铁(7)和磁铁(11)相对应,在滑环(10)上设有磁铁(9-1),磁铁(9)装在机身升降板上与磁铁(9-1)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容
申请(专利权)人:朱爱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