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洪安专利>正文

纺纱机胶圈的粉剂润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66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纺纱机胶圈的粉剂润滑器,粉剂润滑器5有一个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管体的内部装有润滑粉剂54,管体水平放置于中罗拉2轴承座内空的各胶圈1内圈中,管体上对应各胶圈1的部位设置有出粉口。使胶圈1与金属机件的滑动摩擦力的减小,胶圈1回转轻松平稳,中罗拉2扭振消除,机械空锭减少,纱线条干的质量改善,纱的质量提高,能耗下降,生产成本降低,纺纱工序的生产效率有较大提高。选用的润滑粉剂54成本低廉,摩擦系数低;润滑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载效果明显。可广泛应用于细纱机或粗纱机上的牵伸机构中。(*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纱机运动部件的润滑装置,具体来说是纺纱机胶圈的粉剂润滑器。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环锭纺方式的细纱纺纱机普遍采用上短下长双胶圈前区牵伸形式。从纺纱工艺的角度来看,这种牵伸形式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有效牵伸形式,它极大提高了牵伸效果,改善了成纱的条干。所以它不仅被所有的环锭细纱纺纱机所采用,而且新型的和改造过的粗纱机也逐步采用这种牵伸形式。但是,如果从机械运动和实际使用的角度来分析探讨,应该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这种牵伸装置,毕竟是一种机械运动的形式,应该符合机械运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这种牵伸形式发挥更好的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由丁腈橡胶制成的胶圈1在中罗拉2(中下罗拉)驱动下作匀速回转运动,胶圈1的内表面在中罗拉2、胶圈销3和张力钩4的金属表面作滑动摩擦运动。形成一个由金属表面和丁腈橡胶组成的滑动摩擦界面,其滑动摩擦系数为0.8——0.6之间,比钢铁表面之间的无润滑摩擦系数大4-3倍。每台细纱机有四百多个这样的滑动摩擦面,它们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合外阻力矩,它反作用于中罗拉2表面,使中罗拉2发生弹性变形。其次,实际工作环境条件对零部件的摩擦系数有较大影响。特别是每年七、八、九月份,工作环境高温,高湿,部分丁腈胶圈1变软,发粘,丁腈胶圈1紧贴金属的微观粗糙表面,形成了一种近似啮合的摩擦面,摩擦系数更是成倍增长,这时丁腈胶圈1的内侧就好像一个小刹车片一样,紧贴在胶圈销3的表面,难以滑动。加上丁腈胶圈1的材质发软,硬度下降,有时中罗拉2的推力和张力钩4的张力均难以使其在胶圈销3的金属表面顺利的滑动,从而造成胶圈中凹和吊胶圈现象发生。胶圈1对中罗拉2阻力矩的急剧增加,使中罗拉2的弹性变形增大,导致匀速回转的中罗拉2表面产生短暂的停转和跳跃式的回转,这就形成了中罗拉扭振现象。由于中罗拉2发生扭振及其它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纺纱机牵伸机构原有的运转平衡遭到了破坏,牵伸的均匀性下降,纺纱时则会产生了纤维须条非规律性的粗细节,使纱线条干恶化,纱线的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纺纱机胶圈的粉剂润滑器。它结构简单,润滑效果好,能改善牵伸运动的均匀性,避免吊胶圈和胶圈损伤,有效克服中罗拉的扭振现象,提高纱线的质量。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纺纱机胶圈的粉剂润滑器,有一个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管体的内部装有润滑粉剂,管体的外径为15-30毫米,管体水平放置于中罗拉轴承座内空之间的各胶圈内圈中,管体对应各胶圈的部位上设置有出粉口。本技术所述管体内部的润滑粉剂是细度为100-400目的滑石粉或石墨粉。本技术还可以在管体内壁的出粉口部位设置有筛网。本技术还可以使管体上的出粉口为长方形或圆孔形。本技术还可以在管体的两端孔上均设置有端盖。本技术所述的管体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本技术粉剂润滑器的润滑机理是1.润滑粉剂携带空气充填金属微观粗糙的表面,填低降高,消除丁腈胶圈与金属表面的啮合作用。2.润滑粉剂——空气混合物介质薄膜阻隔了丁腈胶圈与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切断了一切范德华尔力的作用。3.由于粉剂微粒的形状是近似圆球形或圆柱形,使摩擦界面由宏观的滑动摩擦演变成微观的滚动摩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是改善成纱条干,提高纱线质量。由于施用了润滑粉剂,使胶圈与金属机件的滑动摩擦力的减小。胶圈回转轻松平稳,中罗拉扭振消除,牵伸的均匀性得到恢复,纤维须条粗细更加均匀,纱线的粗细节减少,纱的质量得到提高。2是减小载荷,节能降耗。粉剂润滑器应用以后,由于摩擦力的减小,过去用于克服这些摩擦力的能量——电能不需要了,可以节省下来。由过大的摩擦力产生的机件和纺织器材的磨损也随之减少,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生产成本降低。3是润滑剂来源广泛,使用效果好。选用的润滑粉剂如滑石粉,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其微粒的形状是近似圆球形或圆柱形,摩擦系数低,润滑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效果明显。4是减少机械空锭,提高生产效率。使用本技术后,胶圈回转变得轻松平稳了,吊胶圈和胶圈损伤的现象被根除了,由前述原因而引起的机械空锭现象也没有了。使得纺纱工序的生产效率有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纱线条干质量的改善,使纱线的强力弱环减少,从纺纱或细纱开始后的各道工序断头的现象减少了。因此可以提高纺纱或细纱以后各道工序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可广泛应用于细纱机或粗纱机上的牵伸机构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纺纱机的中罗拉2牵伸形式的示意图图2是粉剂润滑器5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粉剂润滑器5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2,图3,本技术的粉剂润滑器5有一个两端密封的中空管体51,管体51是粉剂润滑器5的主要构件,它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管体51的内部装有润滑粉剂54。可以在管体51的两端孔上均设置有端盖53。端盖53上的止口与管体51的端孔呈过盈配合,使端盖起3嵌合在管体51上。也可以将管体51的一端孔与管壁制成一体,使管体51成为盲孔,在另一端上设置有端盖53,端盖53嵌合在管体51另一端的管孔中。打开端盖53可向管体51内部装入润滑粉剂54,嵌合端盖53,可防止润滑粉剂54从管孔流出。管体51的外径一般以放入胶圈1中既不会碰撞到张力钩4,又能与胶圈1内圈的上、下两内表面相切为准,其外径为15-30毫米,用于细纱机上的管体51外径稍细一些,用于粗纱机上的管体51外径则稍粗一些。管体51的长度与中罗拉2轴承座间的内空距离相当,以保证管体51在中罗拉2轴承座间可以转动又没有太大的轴向间隙为好。因此,管体51的长度不能大于其内空距离,可以相等或略短一点。管体51对应各胶圈1的部位上设置有出粉口52。管体51内部的润滑粉剂54是细度为100-400目的滑石粉或石墨粉。在管体51内壁的出粉口52部位设置有筛网55。管体51上的出粉口52为如图2中所示的长方形,或为圆孔形,其圆孔形出粉口52可大可小,对应一个胶圈1可为一个孔也可为多个小孔。出粉口52的大小和筛网55的密度决定了粉剂润滑器5上润滑粉剂54投放量的多少。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出粉口52的大小和筛网55的密度来调节润滑粉剂54的投放量。粉尘润滑器5的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管体51水平放置于中罗拉2轴承座内空之间的各胶圈1内圈中,依靠其自身的重量下落,与胶圈1内圈的两内表面相切,由其托起并支撑管体51。纺纱机工作时,由于粉尘润滑器5与胶圈1内表面相切,当胶圈1回转时,其内圈的两内表面就摩擦带动粉尘润滑器5的管体51外壁以相同的线速度旋转。每当其出粉口52转至朝下时,管体51内的润滑粉剂54在自重的作用下,从筛网55和出粉口52流出,对应撒向胶圈1的内表面。撒落在胶圈1内表面上的润滑粉剂54随着胶圈1的回转和张力钩4的压迫,均匀的贴附在胶圈1的内表面上,然后被带到胶圈1与金属表面形成的摩擦界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由于摩擦介质——润滑粉剂54分隔了胶圈1与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在胶圈1转动中空气也跟随进入了这个了摩擦界面,形成一层以润滑粉剂——空气混合物为介质的润滑膜。它能够较好地降低胶圈1与金属表面的摩擦系数,使胶圈1回转变得轻松平稳。将本技术的粉剂润滑器5应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纺纱机胶圈的粉剂润滑器,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51),管体(51)的内部装有润滑粉剂(54),管体(51)的外径为15-30毫米,管体(51)水平放置于中罗拉(2)轴承座内空之间的各胶圈(1)内圈中,管体(51)对应各胶圈(1)的部位上设置有出粉口(5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安
申请(专利权)人:刘洪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