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络筒机支架的自动抬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50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络筒机支架的自动抬起装置,主要结构包括气缸、气缸盖、活塞、活塞杆、减振油筒、大小弹簧、万向接头、气孔、控制器,它采用了机、电、气、液一体化设计,机械结构、空气压缩、电器控制、油液减振为一体,结合使用,使络筒机支架能够自动抬起、同步刹车,气缸、气缸盖、活塞、活塞杆、大小弹簧、密封圈、气孔组成机械气动机构,减振油筒、密封圈、油腔、机油组成油液减压缓冲减振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能稳定可靠,安装使用方便,可减少纺纱络筒机的纱筒与槽筒摩擦,减少纱线断头、起毛,提高了纱线质量和生产效率,是十分理想的纺纱络筒机的自动抬起、同步刹车装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纺纱络筒机支架的自动抬起装置,属纺纱机械设备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的

技术介绍
在纺织工业中,纱线的纺制是十分重要的,将直接影响织物质量,最常用的纺纱设备是自动纺纱络筒机,以适应毛线、棉线的纺纱需要,我国目前使用的自动纺纱络筒机大都为日本进口,国产机型较少。目前,国内使用的进口和国产的自动纺纱络筒机性能大都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在络筒机上大都没有设置筒子架自动抬起及同步刹车功能,给络筒机的使用造成了很大障碍,支架抬起受限,致使纱线质量下降,断头多,纱线粗细不均匀,织物疵点多,正品率不高影响纱线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就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设计一种新型的纺纱络筒机支架的自动抬起装置,利用本身的结构特征,采用机、电、气、液一体化设计,使纺纱自动络筒机支架能够完成自动抬起、同步刹车功能,有效的防止断线,减少接头,达到提高纱线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本技术主要结构包括气缸、气缸盖、活塞、活塞杆、减振油筒、大小弹簧、万向接头、气孔、控制器;气缸1的左部为密封圈29、气缸盖2,气缸盖2左端部有回气孔12,气缸1的右部为密封圈8、减振油筒9;气缸1的中间内部为活塞杆3,活塞杆3的左外部有调整螺母4,并联接万向接头5,万向接头5内有安装孔6,活塞杆3穿过气缸盖2、气缸1、活塞15进入减振油筒9内的油腔20,并联接活塞堵18、阻逆片17,并由紧固螺母16固定;气缸1右部的减振油筒9的外部为联接头10,联接头10内有安装孔11,减振油筒9内部为油腔20;气缸1的内部为气腔19,在气腔19内,在活塞杆3上有大弹簧13、小弹簧14、压盖42、压台41、钢珠40;气缸1的上侧部有气孔7、气管接口39;万向接头5、安装孔6联接控制器25,联接头10、安装孔11联接络筒机支架。所述的气缸1呈圆筒柱形,内部为气腔19、活塞杆通孔24、活塞导套30,气缸1的左外部为联接螺纹21、右外部为联接螺纹22、密封圈压盖23,气缸1的外侧部有气孔7。所述的活塞33呈圆体柱形,活塞33的外部有密封圈槽34、内部有密封圈槽38,活塞33内中部为锥孔36、轴孔35,活塞33右端部有均气槽37。所述的控制器25,左部为导线孔27,正面为标牌26,下部为接插座31,接插座31上有接插孔32,中部有通孔式螺孔28;控制器25内部为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电磁线卷B1、三极管E1、二级管V1、V2、V3、集成块NE、电容C1、C2、电阻R1、R2、R3、电源端VCC及导线组成整体电路,并由接插座31、接插孔32与络筒机电路联接。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使纺纱络筒机支架有了自动抬起、同步刹车装置,它采用了机、电、气、液一体化设计,机械结构、空气压缩、电器控制、油液减振为一体,结合使用,使络筒机支架能够自动抬起、同步刹车,气缸、气缸盖、活塞、活塞杆、大弹簧、小弹簧、密封圈、气孔组成机械气动机构,减振油筒、密封圈、油腔内的机油油液减压、缓冲、减振,控制器电路完成定时操纵、同步刹车功能,此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功能稳定可靠,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可减少络筒机的纱筒与槽筒摩擦,减少了纱线断线率、起毛率,提高了纱线质量和生产效率,是十分理想的纺纱络筒机支架的自动抬起、同步刹车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整体结构府视图图3为整体结构侧视图图4为图2的A-A剖面图图5为气缸主视图图6为气缸侧视图图7为活塞主视图图8为活塞侧视图图9为控制器主视图图10为控制器仰视图图11为控制器电路图图中所示,零件件号、电路器件代号如下1、气缸、2、气缸盖、3、活塞杆、4、调整螺母,5、万向接头,6、安装孔,7、气孔,8、密封圈,9、减振油筒,10、联接头,11、安装孔,12、回气孔,13、大弹簧,14、小弹簧,15、活塞,16、紧固螺母,17、阻逆片,18、活塞堵,19、气腔,20、油腔,21、联接螺纹,22、联接螺纹,23、密封圈压盖,24、活塞杆通孔,25、控制器,26、标牌,27、导线孔、28、螺孔,29、密封圈,30、活塞导套,31、接插座,32、接插孔,33、活塞,34、密封圈槽,35、轴孔,36、锥孔,37、均气槽,38、密封圈槽,39、气管接口,40、钢珠,41、压台,42、压盖。电路器件代号NE、集成块,B、电磁线圈,E、三极管,V、二级管,R、电阻,C、电容,VCC、电源端。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2、3、4所示,为本装置传动联接装配位置图,各零件要按联接关系安装牢固,并进行调试,气缸1是本装置功能的主要实施零件,气缸1与气缸盖2由密封圈29严格密封,不得漏气,气孔7、气管接口39是压缩空气的进口,要保持畅通,气腔19是压缩空气的储存腔,其压强值以3.5兆帕为宜。气腔19内的活塞杆3上的大弹簧13、小弹簧14是活塞气动伸缩的动力,有伸拉复位功能、弹性要好,大小弹簧可互补,调整螺母4可限位调整活塞杆的伸缩距离。减振油筒9、密封圈8、油腔20及其内的油液组成减压、缓冲减振机构,气动时可使活塞杆13、活塞15缓慢伸缩,安全可靠,减振油筒9可用强度好的塑料材料制作。图5、6所示,是气缸结构图,承受气动压力,要用强度好的合金结构钢制作,气孔7要畅通,活塞杆通孔24要与活塞杆3配合灵活。图7、8所示,是活塞结构图,承受气动推力,要用强度好的合金结构钢制作。图9、10所示,是控制器25的结构图,需用绝缘性好的塑料材料制作,接插位置要正确。图11所示,是控制器电路图,所使用的电器元件要联接正确,焊接牢固,功能正常。实施例1使用方法本装置安装在纺纱络筒支架上;处于准工作状态;万向接头5安装孔6、联接头10、安装孔11固定在相应位置;气孔7、气管接口39与络筒机上的空气压缩气路联通;控制器25与络筒机上的刹车开关联接;向减振油筒9内注入机油油液;开启控制器25,拉动万向接头5,压缩气体由气管接口39、气孔7进入气缸1,活塞杆3拉动活塞15,大小弹簧13、14进行弹性变化,通过减振油箱9上的联接头10拉动支架缓慢抬起,完成抬起功能后,控制器25自动同步完成刹车功能; 各功能完成后,支架复原,从而完成了自动抬起,同步刹车的全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纺纱络筒机支架的自动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技术主要结构包括气缸、气缸盖、活塞、活塞杆、减振油筒、大小弹簧、万向接头、气孔、控制器;气缸(1)的左部为密封圈29、气缸盖(2),气缸盖(2)左端部有回气孔(12),气缸(1)的右部为密封圈(8)、减振油筒(9);气缸(1)的中间内部为活塞杆(3),活塞杆(3)的左外部有调整螺母(4),并联接万向接头(5),万向接头(5)内有安装孔(6),活塞杆(3)穿过气缸盖(2)、气缸(1)、活塞(15)进入减振油筒(9)内的油腔(20),并联接活塞堵(18)、阻逆片(17),并由紧固螺母(16)固定;气缸(1)右部的减振油筒(9)的外部为联接头(10),联接头(10)内有安装孔(11),减振油筒(9)内部为油腔(20);气缸(1)的内部为气腔(19),在气腔(19)内,在活塞杆(3)上有大弹簧(13)、小弹簧(14)、压盖(42)、压台(41)、钢珠(40);气缸(1)的上侧部有气孔(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纱络筒机支架的自动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包括:气缸、气缸盖、活塞、活塞杆、减振油筒、大小弹簧、万向接头、气孔、控制器;气缸(1)的左部为密封圈29、气缸盖(2),气缸盖(2)左端部有回气孔(12),气缸(1)的右部为密封圈(8)、减振油筒(9);气缸(1)的中间内部为活塞杆(3),活塞杆(3)的左外部有调整螺母(4),并联接万向接头(5),万向接头(5)内有安装孔(6),活塞杆(3)穿过气缸盖(2)、气缸(1)、活塞(15)进入减振油筒(9)内的油腔(20),并联接活塞堵(18)、阻逆片(17),并由紧固螺母(16)固定;气缸(1)右部的减振油筒(9)的外部为联接头(10),联接头(10)内有安装孔(11),减振油筒(9)内部为油腔(20);气缸(1)的内部为气腔(19),在气腔(19)内,在活塞杆(3)上有大弹簧(13)、小弹簧(14)、压盖(42)、压台(41)、钢珠(40);气缸(1)的上侧部有气孔(7)、气管接口(39);万向接头(5)、安装孔(6)联接控制器(25),联接头(10)、安装孔(11)联接络筒机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新钧苏宝和张学功李巍卿杨建伟马强赵蕴李凯群郭莉英权秀成王玉新徐春光李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金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