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17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纱线卷取机中纱线张力的稳定化。纱线卷取机设有多个卷取单元,每个卷取单元分别设有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传递力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从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21)向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传递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力调节机构可被设置,当作用于解卷绕张力施加件上的负载增大到特定值之上时,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独立旋转。当卷绕张力较弱时,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与松弛消除辊(21)一起旋转以张紧纱线。在卷绕张力超出预定值时,解卷绕张力施加件可防止卷绕张力过大,由此抑制张力变化。传递力调节机构能够改变解卷绕张力施加件所传递的力,因此容易应对不同纺纱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纱线卷取机,其具有一个设在纱线供应侧与卷取装置之间的用于消除纱线松弛部分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特别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纱线卷取机,其采用了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用于例如将纱线拼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松弛纱线卷绕起来,在经过了纱线拼接操作而重新启动卷绕操作时调节纱线张力,并且在正常卷绕过程中抑制卷绕张力的变化。
技术介绍
在纺纱机(例如空气纺纱机)中,利用作为原料的纱条(纤维束)产生纺制纱线,然后将纺制纱线卷绕成预定的筒纱;如果检测到纱线缺陷,则纱线的有缺陷部分会被切割器切断并去除。然后,纱线拼接装置将从作为纱线供应侧的纺纱装置后续供应出的纱线的前端与筒纱侧的纱线端拼接在一起。纱线拼接操作是在纱线保持停止卷绕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为了消除纺纱装置后续供应的纱线的松弛,可以采用这样一个装置,其利用一个被称作松弛消除管的吸管吸引纱线的多余部分,例如日本特开2001-159039号公报中所描述。然而,近来随着纺出速度的增大,纱线松弛量也逐渐增大。因此,越来越难以利用上述吸管系统来应对这种增大的纱线松弛量。吸管系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纱线只被基于负压的吸力空气牵拉,因此难以在纱线松弛消除过程中充分地张紧纱线。因此,为了取代吸管系统,还有一种辊式纱线驻留装置(纱线松弛消除装置)被提出,例如日本特公平4-13272号公报中所描述的,其用于将纺纱装置供给的纱线临时卷绕在驻留辊(松弛消除辊)上,以消除纱线松弛。纱线驻留装置与一个纱线结合装置(纱线拼接装置)一起承载在一个可以沿纺纱机运行的维护装置(作业台车)上。此外,除了驻留辊以外,纱线驻留装置中还设有一个返回元件。该返回元件的功能是,当纱线在拼接过程中向驻留辊上卷绕时引导纱线的导入,并且在纱线从驻留辊上解卷绕之后重新开始向纱筒上卷绕时将纱线引导至卷绕辊并同时向纱线施加一定量的解卷绕张力。除了在纱线拼接操作中消除纱线松弛以外,纱线松弛消除装置还可以用于在正常卷绕操作中调节纱线张力。这涉及到例如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中描述的一项技术。根据该技术,纱线松弛消除装置设在纺纱装置与卷取装置之间,并且包括一个被纱线环绕着的松弛消除辊。接下来,基于筒纱的卷绕速度的变化,增大或减小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以吸收张力(卷绕速度)的变化。具体地讲,通过在纱线卷绕速度增大到超过纺出速度时减小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并在纱线卷绕速度减小到低于纺出速度时增大松弛量,纱线张力(卷绕速度)的变化可以被吸收。例如,如果要形成锥筒纱,则该技术预期能够抑制纱线张力的周期性变化,这种状力变化可能因筒纱的小径侧和大径侧之间的纱线卷绕速度(筒纱的圆周速度)的不同而产生,并且这种不同会导致,在纱线以低速卷绕的小径侧,松弛量增大,而在纱线以高速卷绕的大径侧,松弛量减小。日本特开2001-159039号公报;日本特公平4-13272号公报; 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下面说明第一个技术问题。利用日本特公平4-1327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在重新启动卷绕之后纱线从驻留辊上解卷绕时,纱线驻留装置的返回装置预期将接触纱线以将其张紧。为此,日本特公平4-13272号公报中描述了利用返回元件对卷绕张力进行调节。然而,纱线驻留装置与纱线结合装置一起承载在维护装置上。因此,如果纺纱机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纺纱单元,则不可能使任意一个纺纱单元都能够将纱线卷绕在纱线驻留装置上以实现张力调节。具体地讲,假定纱线拼接操作是在纺纱机的一个纺纱单元上进行的,维护装置已经移至该纺纱单元。然后,如果另一纺纱单元需要进行拼接操作,则维护装置必须尽可能快地移至后一纺纱单元处。因此,正在进行拼接操作的前一纺纱单元必须尽可能快地完成纱线拼接操作并完成纱线从驻留辊的解卷绕,同时利用驻留辊消除纱线松弛。为了提高解卷绕速度,必须采用解卷绕张力调节装置,以将返回元件作用在纱线上的阻力预设在很小的值。然而,这样会带来不利,即同正常卷绕操作中的卷绕张力相比,返回元件与卷绕的筒纱之间的纱线张力即卷绕张力会降低。另一方面,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中没有披露用于调节从松弛消除辊解卷绕的纱线的解卷绕张力的装置。也就是说,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中没有披露任何能够容易地应对诸如纱线类型、纱线数量、纺出速度等纺纱条件变化的装置。因此,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中公开的技术不能在任何纺纱条件变化后校正纱线的解卷绕张力或卷绕张力。结果,纱线可以被卷绕成不良筒纱。另外,对于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中描述的纺纱机,松弛消除装置采用了用于穿线操作的复杂结构。因此,需要采用单独的用于调节张力的张紧器,因而所需的零件数量增多了。该纺纱机的另一个缺点是纱线路径的构成不佳,即纱线需要在很多位置上接触相关零件。第二,纺纱机(例如空气纺纱机)利用作为原料的纱条(纤维束)产生纺制纱线,然后利用纱线卷取机将纺制纱线卷绕成预定的筒纱,纱线卷取机中设有多个卷取单元,并且包括一个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用于消除可能发生在作为纱线供应侧的纺纱装置与卷取装置之间可能出现的纱线松弛。利用这种纺纱机,如果检测到纱线缺陷,纱线缺陷部分被切割器切断并去除。然后,纱线拼接装置将从纺纱装置后续供应出的纱线的前端与筒纱侧的纱线端拼接在一起。纱线拼接操作是在纱线保持停止卷绕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为了消除纺纱装置后续供应的纱线的松弛,可以采用这样一个装置,其利用一个被称作松弛消除管的吸管吸引纱线的多余部分,例如日本特开2001-159039号公报中所描述。然而,近来随着纺出速度的增大,纱线松弛量也逐渐增大。因此,越来越难以利用上述吸管系统来应对这种增大的纱线松弛量。吸管系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纱线只被基于负压的吸力空气牵拉,因此难以在纱线松弛消除过程中充分地张紧纱线。因此,除了吸管系统,还有一种辊式纱线驻留装置(纱线松弛消除装置)被提出,例如日本特公平4-13272号公报中所描述的,其用于将纺纱装置供给的纱线临时卷绕在驻留辊(松弛消除辊)上,以消除纱线松弛。纱线驻留装置与一个纱线结合装置(纱线拼接装置)一起承载在一个可以沿纺纱机运行的维护装置(作业台车)上。此外,除了驻留辊以外,纱线驻留装置中还设有一个返回元件。该返回元件的功能是,当纱线在拼接过程中向驻留辊上卷绕时引导纱线的导入,并且在纱线从驻留辊上解卷绕之后重新开始向纱筒上卷绕时将纱线引导至卷绕辊并同时向纱线施加一定量的解卷绕张力。作为第二个技术问题,利用日本特公平4-13272号公报中描述的技术,纱线驻留装置与纱线结合装置一起承载在维护装置上。假定纱线拼接操作是在纺纱机的一个纺纱单元上进行的,维护装置已经移至该纺纱单元。然后,如果另一纺纱单元需要进行拼接操作,则在进行拼接操作的前一纺纱单元完成纱线拼接操作并且通过消除纱线松弛而实现纱线从驻留辊上解卷绕之前,维护装置不能移至后一纺纱单元处。因此,完成拼接操作所需的时间直接影响纺纱操作的时间。这样,纱线拼接操作的延迟会不利地延迟整个纺纱操作。因此,利用日本特公平4-13272号公报中描述的纱线驻留装置,为了提高在纱线拼接完成之后纱线从驻留辊上解卷绕的速度,可以考虑减小用于引导纱线解卷绕的返回元件作用在纱线上的阻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纱线解卷绕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卷取机,其中设置了多个卷取单元,每个卷取单元分别设有一个纱线松弛消除装置,所述纱线卷取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包括一个被旋转驱动的松弛消除辊、一个可以与松弛消除辊同心旋转的解卷绕张力施加件和一个设在松弛消除辊与解卷绕张力施加件之间的传递力调节机构,所述传递力调节机构从松弛消除辊向解卷绕张力施加件传递旋转驱动力,当等于或小于一个预定值的负载施加在解卷绕张力施加件上时,解卷绕张力施加件与松弛消除辊一起旋转,而当大于所述预定值的负载施加在解卷绕张力施加件上时,解卷绕张力施加件相对于松弛消除辊独立旋转或转动,传递力调节机构可调节传递力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尾修重山昌澄八木宏幸泽田晴稔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