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久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977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耐久性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通过水泥、高性能减水剂、偏高岭土和微硅粉硅灰、碳化硅砂活性炭和磨细矿粉、絮凝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磨碎制得。最后采用DLT 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其进行检测;结石效率高、硬化强度好,减水率高,减水率可高达20%;混凝土粘聚性好且易于搅拌;抗冻耐久性好;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收缩,产品稳定性好,长期储存无分层、沉淀现象发生。

Preparation method of high durability underwater non dispersible concre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durable underwater non dispersive concrete, which is prepared by cement, high performance water reducing agent, metakaolin and microsilicon powder silica fume, carbonized silica sand activated carbon, fine mineral powder and flocculant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In the end, the test is carried out by the test regulations of DLT 5117 and 2000 \underwater non dispersive concrete\; the stone efficiency is high, the hardening strength is good, the water reducing rate is high, the water reducing rate can be as high as 20%; the concrete is good in cohesiveness and easy to stir; the frost resistance is good,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and the shrinkage of concrete can be obviously reduced. Product stability is good, long-term storage no layering, precipitation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久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高耐久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普通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砂、石子以及外加剂组成,而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最重要的是添加了一项外加剂——水下不分散剂,即絮凝剂。为了配制性能良好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对于其各组分材料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没有制定有关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规程和标准,而德国、日本等国,也只有不分散剂及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试验方法。为了配制性能良好质量可靠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需要全面的考虑其各项特性,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必须合理的满足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要求。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水下抗分散性能和流动性能对其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絮凝剂也称为不分散剂或抗分散剂,指掺入新拌混凝土中使混凝土在水中浇筑过程中,具有抑制水泥流失和骨料离析特性,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良好性能的专用外加剂。絮凝剂混合问题的实质是混凝剂水解产物在水中的扩散问题。使水中胶体颗粒同时脱稳产生凝聚,是取得好的絮凝效果的先决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好的达到抗分散性、水陆强度比以及自流平的目的,这也是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最为重要的性能。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水泥500~600重量份;高性能减水剂6~10重量份;偏高岭土和微硅粉硅灰等比例混合物20~50重量份,碳化硅砂活性炭和磨细矿粉以等比例混合30~40重量份;絮凝剂在混凝土中掺加量为:2~3重量份;其絮凝剂组分包括:(1)按下述重量比例,秤取各原料,经磨碎机磨碎而成。聚丙烯酰胺溶液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按照等比例混合20~50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05重量份,混凝土超塑化剂6~15重量份;熟石灰粉4~8重量份;维素醚0~0.1重量份;阳离子醚化剂0.5~0.1重量份;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0~0.05重量份;优选的情况下,所述絮凝剂各原料的混合比例为:聚丙烯酰胺溶液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按照等比例混合30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5重量份,混凝土超塑化剂8~12重量份;熟石灰粉5重量份;维素醚0.5重量份;阳离子醚化剂0.2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0.05重量份。(2)将各原料粉碎后混匀,其中,所述原料粉碎的颗粒直径均小于300μm;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高耐久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的使用方法: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情况下,阳离子醚化剂、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纤维素醚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的分子量大于20Da。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情况下,所述的混凝土超塑化剂选自磺化萘甲醛缩合物(SNF)或改性木质磺酸盐(MLS)。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情况下,絮凝剂掺量为2.5重量份;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情况下,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7份,减水率大于25%。采用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其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的水下不分散快凝型材料,结石效率高、硬化强度好,可以在净水、动水条件下直接灌注施工,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填充性和自密实性。可广泛用于水下工程的修复、填充、防护等,技术经济效益显著,解决了凝结时间长、硬化强度低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进行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畴。实施例1(1)将各原料粉碎后混匀,经磨碎机磨碎而成,备用水泥500重量份;高性能减水剂6重量份;偏高岭土和微硅粉硅灰等比例混合物50重量份,碳化硅砂活性炭和磨细矿粉以等比例混合30重量份;絮凝剂在混凝土中掺加量为2.5重量份;其中,所述絮凝剂组分包括:聚丙烯酰胺溶液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按照等比例混合3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5重量份,混凝土超塑化剂12重量份;熟石灰粉5重量份;维素醚0.5重量份;阳离子醚化剂0.2重量份;羟乙基纤维素0.05重量份,分子量大于20Da。所述混凝土超塑化剂选自磺化萘甲醛缩合物(SNF),所述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7份,减水率大于25%。采用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其进行检测;结石效率高、硬化强度好,减水率高,减水率可高达20%;混凝土粘聚性好且易于搅拌;抗冻耐久性好;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收缩,产品稳定性好,长期储存无分层、沉淀现象发生。实施例2(1)将各原料粉碎后混匀备用水泥500重量份;高性能减水剂6重量份;偏高岭土和微硅粉硅灰等比例混合物40重量份,碳化硅砂活性炭和磨细矿粉以等比例混合35重量份;絮凝剂在混凝土中掺加量为2.5重量份;其中,所述絮凝剂组分包括:聚丙烯酰胺溶液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按照等比例混合30重量份;混凝土超塑化剂10重量份;熟石灰粉6重量份;维素醚0.1重量份;阳离子醚化剂0.3重量份;分子量大于20Da。羟丙基甲基纤维0.05重量份。所述混凝土超塑化剂选自磺化萘甲醛缩合物(SNF)或改性木质磺酸盐(MLS)。所述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大于25%。所述原料粉碎的颗粒直径均小于300μm。采用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其进行检测;结石效率高、硬化强度好,减水率高,减水率可高达20%;混凝土粘聚性好且易于搅拌;抗冻耐久性好;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收缩,产品稳定性好,长期储存无分层、沉淀现象发生。实施例3(1)将各原料粉碎后混匀备用水泥500重量份;高性能减水剂6重量份;偏高岭土和微硅粉硅灰等比例混合物40重量份,碳化硅砂活性炭和磨细矿粉以等比例混合35重量份;絮凝剂在混凝土中掺加量为2.5重量份;所述絮凝剂各原料的混合比例为:聚丙烯酰胺溶液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按照等比例混合30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5重量份,混凝土超塑化剂8~12重量份;熟石灰粉5重量份;维素醚0.5重量份;阳离子醚化剂0.2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0.05重量份。所述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大于25%。所述原料粉碎的颗粒直径均小于300μm。采用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其进行检测;结石效率高、硬化强度好,减水率高,减水率可高达20%;混凝土粘聚性好且易于搅拌;抗冻耐久性好;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收缩,产品稳定性好,长期储存无分层、沉淀现象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耐久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各原料粉碎后混匀,经磨碎机磨碎而成:水泥 500~600重量份;高性能减水剂 6~10重量份;偏高岭土和微硅粉硅灰等比例混合物 20~50重量份,碳化硅砂活性炭和磨细矿粉以等比例混合 30~40重量份;絮凝剂在混凝土中掺加量为2~3重量份;其中,所述絮凝剂组分包括:按下述重量比例,秤取各原料聚丙烯酰胺溶液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按照等比例混合 20~50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 0~0.05重量份,混凝土超塑化剂 6~15重量份;熟石灰粉 4~8重量份;维素醚 0~0.1重量份;阳离子醚化剂 0.5~0.1重量份;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 0~0.05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久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各原料粉碎后混匀,经磨碎机磨碎而成:水泥500~600重量份;高性能减水剂6~10重量份;偏高岭土和微硅粉硅灰等比例混合物20~50重量份,碳化硅砂活性炭和磨细矿粉以等比例混合30~40重量份;絮凝剂在混凝土中掺加量为2~3重量份;其中,所述絮凝剂组分包括:按下述重量比例,秤取各原料聚丙烯酰胺溶液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按照等比例混合20~50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05重量份,混凝土超塑化剂6~15重量份;熟石灰粉4~8重量份;维素醚0~0.1重量份;阳离子醚化剂0.5~0.1重量份;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0~0.05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混合比例为:水泥550重量份;高性能减水剂8重量份;偏高岭土和微硅粉硅灰等比例混合物20~35重量份,碳化硅砂活性炭和磨细矿粉以等比例混合35重量份;絮凝剂在混凝土中掺加量为3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不分散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董爱平杨建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