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968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其防止布置于车体前围部的上方开放部分的树脂构件脱离,并且支撑树脂构件的固定部分从而即使有过大的载荷从上方施加时也不会阻碍车体的折叠。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包括:树脂构件(8),其布置于车体前围部(3)的上方开放部分;夹子(12),其布置于树脂构件(8)的后表面侧;支架(13),其组装到在挡风玻璃(2)的下部侧的车体前围部(3);锁定部,其设置于支架(13)的板面;以及接合部,其设置于夹子(12)并且与支架(13)的锁定部接合,其中,在接合部与锁定部接合的状态下,夹子(12)组装到支架(13)。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a vehicl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a vehicle, which prevents a resin member arranged above the open part of the front of the body, and supports a fixed part of the resin member so that the body's folding will not be hindered even if a large load is applied above the body. The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includes a resin member (8) which is placed above the front of the front of the body (3); a clamp (12) is placed on the rear surface side of the resin member (8); the bracket (13) is assembled into the front of the body of the car (3)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windshield (2); the locking part is set on the plate surface of the bracket (13); and A joint, which is arranged in a clamp (12) and joins with a locking section of the bracket (13), wherein the clamp (12) is assembled to the bracket (13) in a state where the joint part is joined to the locking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汽车的前部车体结构包括:前围护板(dashpanel),其将发动机室和车室分隔开;前围部,其连接到前围护板并且在前围护板的上侧附近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挡风玻璃,其为前围部的上侧附近的延伸到车顶的前玻璃。前围部包括前围前板、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前围上装饰件、和前围板(cowlpanel)。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131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如果从上方对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前围格栅(前围上装饰件)施加载荷,则前围格栅的后端部分会与挡风玻璃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其防止布置于车体前围部的上方开放部分的树脂构件脱离,并且支撑树脂构件的固定部分从而即使有过大的载荷从上方施加时也不会阻碍车体的折叠。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树脂构件,其布置于车体前围部的上方开放部分;夹子,其布置于所述树脂构件的后表面侧;支架,其组装到在挡风玻璃的下部侧的所述车体前围部;锁定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板面;以及接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夹子并且与所述支架的所述锁定部接合,其中,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锁定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夹子组装到所述支架。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在车体前围部的上方开放部分处布置的树脂构件脱离。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支架安装部X的放大立体图。图3示出了前围上装饰件的组装部,其中的(a)部分是示出在组装时夹子的变型的沿着图1中的线A-A的截面图,(b)部分是示出在组装了前围上装饰件的状态下的沿着图1中的线A-A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图3中的支架和前围上装饰件安装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4中的夹子安装部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夹子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组装到夹子安装部的夹子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安装到前围上板的支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8的图面详细说明图示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3的(a)和图3的(b)均示出作为车辆的汽车的前部车体,并且车体1的前面设置有用作前玻璃的挡风玻璃2。在挡风玻璃2的下部侧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有前围部3,并且在前围部3的下方设置有将发动机室4与车室5分隔开的前围护板6。通过在挡风玻璃2的下部侧的前围上板7、在发动机室4的上方侧以固定的宽度分隔前围上板7的前方侧的前围前板(未示出)和作为树脂构件的前围上装饰件8,使前围部3形成封闭的截面结构。前围上装饰件8设置成阻挡由前围前板(未示出)和前围上板7形成的具有U字状横截面的槽,通过使前围上装饰件8的后端部向上立起而形成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壁部8a,并且将与挡风玻璃2接触的密封构件9安装到壁部8a的末端部8b。在前围上装饰件8的后端部立起的壁部8a的后表面设置有保持挡风玻璃2的下端部的L字形保持部10。保持部10的下表面一体地设置有夹子支撑构件11,夹子支撑构件11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狭缝11a。在后表面侧具有用作接合部的突起部12a的夹子12安装到夹子支撑构件11。在夹子12中,设置有突起部12a的后表面12b的中央部分12c如图4至图7所示地与两侧部12d分隔开,并且夹子12形成为具有如图3所示的在纵截面中的倒V字状的可动部。夹子12的前表面12e设置有向前延伸的腿部12f,并且腿部12f的一端设置有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T字状的止动片12g。此外,突起部12a的下方设置有通过使中央部分12c的下端延伸而构造的锁定片12h。附图标记12i表示将后表面12b的中央部分12c与各侧部12d分隔开的狭缝。相反,如图4、图5和图8所示,L字形支架13安装到在前围上板7的前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固定间隔配置的预定数量的位置中的各个位置。前围上板7包括:第一纵壁面部7a,其设置成从挡风玻璃2的下部后方向下并且挡风玻璃2的下端连接到第一纵壁面部7a;连接面部7b,其从第一纵壁面部7a的下端朝向车体后方延伸;以及第二纵壁面部7c,其从连接面部7b的后端向下延伸。L字形支架13通过一个或多个焊点w等安装到前围上板7的连接面部7b。L字形支架13由弯曲成L字形的带状板构成,并且包括待固定到连接面部7b的基端部13a和前端部立起的组装面13b,L字形支架13弯曲成朝向车体后方倾斜。L字形支架13的各个侧部均设置有凸缘部13c,并且两侧的凸缘部13c的弯曲部分的各个边缘部分均设置有缺口部13d。此外,在支架13的组装面13b上以预定尺寸设置有作为与夹子12的突起部12a接合的锁定部的开口部(孔)13e。在正常状态下不容易发生脱离,但是由于支架13的开口部13e的组装面积大于夹子12的突起部12a的组装面积,所以在施加了过大的冲击力时容易发生脱离。下面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的组装步骤。通过焊点w(参照图8)将L字形支架13的基端部13a固定到前围上板7的连接面部7b的预定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将腿部12f组装到设置于L字形保持部10的下表面的夹子支撑构件11的狭缝11a来安装夹子12,其中L字形保持部10设置于前围上装饰件8的后端立起部的壁部8a的后表面。接下来,使夹子12的突起部12a与支架13的立起的组装面13b的开口部13e接合。由于夹子12的中央部分12c如图3的(a)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地翘曲,所以突起部12a在翘曲状态下与开口部13e接合。由于夹子12的两个侧部12d和锁定片12h被开口部13e的缘部锁定,所以夹子12保持在突起部12a与开口部13e接合的状态。如上所述,由于前围上装饰件8的后端部的壁部8a通过夹子支撑构件11、夹子12和支架13连接到前围上板7,所以即使从上方压前围上装饰件8,也能保持前围上装饰件8和前围上板7的接合。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即使从上方压前围上装饰件8也能保持前围上装饰件8和前围上板7的接合,所以能够防止前围上装饰件8变形的风险。另外,在对前围上装饰件8施加过大载荷的情况下,支架13在两侧的凸缘部13c的弯曲部分处所设置的缺口部13d处容易弯曲。这在不阻碍前围上装饰件8的向后移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前围上装饰件8的脱离,这允许在施加了过大载荷的情况下吸收冲击。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作为布置于车体前围部的上方开放部分的树脂构件的前围上装饰件8的脱离。另外,支架13的组装面13b设置有作为锁定部的开口部13e,并且夹子12安装到前围上装饰件8的后表面,在夹子12的后表面具有突起部12a,该突起部12a作为接合部用于与开口部13e接合。结果,在一定程度的载荷的情况下防止前围上装饰件8脱离,并且在载荷大于上述情况时支架13弯曲从而脱离前围上装饰件8,这有助于前围上装饰件8的变形。还有,由于形成有开口部13e的支架13的前端部弯曲成向后上方倾斜,所以当组装面13b的上部向后倾倒时组装容易脱开。此外,由于支架13是悬臂支撑的,所以支架13容易变形。此外,由于在支架13的前端倾斜面和组装在车体前围部3的固定面之间的角部处的位于两侧的侧缘部形成有缺口部13d,所以支架13容易通过缺口部13d弯曲。结果,如果施加过大的冲击,则支架13容易弯曲,这能够使损伤最小化。而且,由于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车体结构包括:树脂构件,其布置于车体前围部的上方开放部分;夹子,其布置于所述树脂构件的后表面侧;支架,其组装到在挡风玻璃的下部侧的所述车体前围部;锁定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板面;以及接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夹子并且与所述支架的所述锁定部接合,其中,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锁定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夹子组装到所述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19 JP 2016-2455311.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车体结构包括:树脂构件,其布置于车体前围部的上方开放部分;夹子,其布置于所述树脂构件的后表面侧;支架,其组装到在挡风玻璃的下部侧的所述车体前围部;锁定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板面;以及接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夹子并且与所述支架的所述锁定部接合,其中,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锁定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夹子组装到所述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组装面设置有用作所述锁定部的开口部,在所述夹子的后表面具有突起部,该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宪尚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