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隔板和导流器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9299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9:17
一种组件(16),包括:隔板(17),联接到车身(2)且置于冷却系统(12)和罩壳(18)之间;导流器(19),包括位于所述隔板(17)下方的主体(20);所述导流器(19)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导流器(19)的主体(20)铰接的卡爪(21),该卡爪(21)适于引入到实施在所述隔板(17)中的开口(22)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隔板和导流器的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机动车辆包括具有前部结构的车身,该前部结构限定了尤其由前保险杠界定的发动机舱,该前部结构例如具有上碰撞吸收通道和下碰撞吸收通道。上碰撞吸收通道包括经由碰撞吸收器连接到两个纵梁的端部的上横梁。同样地,下碰撞吸收通道包括经由碰撞吸收器连接到两个纵梁的端部的下横梁。除此之外,车辆在发动机舱内还包括动力总成(以下通过缩略词GMP表示)和限定前面板的冷却系统。前保险杠包括罩壳(也称为外表皮),该罩壳例如遮盖碰撞吸收通道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机动车辆通常还包括位于前保险杠下方并且更确切地在罩壳下方的空气导流器,当车辆运动时,该导流器允许优化空气的循环并由此减少阻力,这有利于车辆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导流器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在车辆组装期间,导流器和罩壳通常在同一组装站上被安装在前部结构上。从文献FR3008373中已知一种组件,包括:-隔板,联接至车身并置于冷却系统和罩壳之间;-导流器,包括位于隔板下方的主体;更确切地,在现有技术的该组件中,当固定导流器时,在第一时间中,导流器通过两个保持装置相对于车身侧向地保持,然后在第二时间中,在将罩壳固定到车身上并且将导流器从保持装置上取出之后,将导流器固定到罩壳。每个保持装置具有适于固定到车身元件上的第一端部和适于固定到导流器上的第二端部,并且在每个端部处呈具有钩子(crochet)的杆的形式。刚刚描述的组件并非没有缺陷。一方面,将导流器固定在罩壳上以及取出固定装置是精细的。事实上,接近位于导流器的高度处的不同固定装置和保持装置的钩子使得操作人员在几乎不可见的情况下工作。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诸如平的或内六角的(Allen)扳手的工具时和/或当在罩下高度较高的车辆(例如,在单体宽敞类型车辆、面包车或厢式货车)上进行固定和取出操作时,固定导流器的操作还更为困难。因此,这些操作在时间上的成本很高,不利于生产效率。除了将导流器固定到罩壳和取出保持装置的困难之外,这些操作还会给一个或多个操作人员带来不适当且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位置,当每天在这些位置重复工作时这些操作成为工作事故源。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件,该组件包括联接到车身的隔板和导流器,该组件允许优化安装导流器所需的时间。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件,该组件包括联接到车身的隔板和导流器,该组件在安装导流器期间改善了操作人员的人体工程学。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动车辆,其包括满足上述目的的组件。为此,一方面,提出一种组件,包括:-隔板,联接到车身且置于冷却系统和罩壳之间;-导流器,包括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主体;所述导流器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导流器的主体铰接的卡爪,该卡爪适于引入到实施在所述隔板中的开口内。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采用以下各个附加特征:-所述隔板固定到所述冷却系统。-所述卡爪包括:●腹板,基本垂直于翼片突出;●翼板,基本垂直于所述腹板突出,使得所述腹板和所述翼板形成L形;所述腹板适于与所述开口的下边缘接触,所述翼板和所述翼片适于来自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翼板面对实施在所述翼片中的孔。-所述卡爪在释放位置和挂锁(accrochage)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在所述挂锁位置中,所述翼板和所述翼片基本平行于所述隔板。-所述卡爪相对于所述导流器的主体的镂空的岛状部铰接。-所述卡爪通过铰接件铰接,所述铰接件通过所述卡爪的厚度减小而获得。-所述导流器和所述卡爪是一体的。-所述组件包括联接到所述车身且置于所述冷却系统和所述罩壳之间的第二隔板,所述导流器包括相对于所述导流器的主体铰接的第二卡爪,该第二卡爪适于引入到实施在第二隔板中的开口内。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机动车辆,包括如上所描述的组件。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和具体地显现,在附图中:-图1是包括具有导流器和隔板的组件的机动车辆的透视图;-图2是将导流器挂锁在车身上更确切地将导流器挂锁在联接到车身的隔板上的步骤的透视图;-图3是将导流器挂锁在隔板上的沿第一方向的透视图;-图4是将导流器安装在隔板上的沿第二方向的透视图;-图5是将罩壳固定到车身和挂锁的导流器上的步骤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包括车身2的机动车辆1,车身包括前部结构3,前部结构限定了由前保险杠4界定的发动机舱。相对于车辆1定义包括三个两两垂直的轴的正交坐标系XYZ,即:-X轴,限定水平纵向方向,与车辆1的总体移动方向一致,-Y轴,限定水平横向方向,与X轴一起限定水平平面XY,-Z轴,限定竖直方向,垂直于水平平面XY。在下面的描述中并且参考上面定义的坐标系,术语“纵向”或“纵向地”是指与X轴一致的方向,术语“横向”或“横向地”是指与Y轴一致的方向,并且术语“竖直”或“竖直地”是指与Z轴一致的方向。前部结构3由翼板、翼板内衬(doublure)和车轮通道(未示出)侧向对称地界定。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前部结构3还包括上碰撞吸收通道5和下碰撞吸收通道6。上碰撞吸收通道5包括经由碰撞吸收器9连接到两个纵梁8的端部的上横梁7。以相同的方式,下碰撞吸收通道6包括经由碰撞吸收器9连接到两个延伸部11的端部的下横梁10。车辆1在发动机舱中尤其包括动力总成(在下文中由缩略词GMP表示且未在附图中示出)和限定前面板的冷却系统12。GMP尤其总成了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以允许将由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车轮。冷却系统12尤其包括风扇总成(在下文中由缩略词GMV表示且未在附图中示出)和散热器13,冷却系统12的主要功能是冷却在发动机中循环的冷却液体。散热器13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横向支撑件14上,该支撑件14在每个端部处经由竖直板15固定到上碰撞吸收通道5上。车辆1还包括组件16,组件包括:-隔板17,联接到车身2且置于冷却系统12和罩壳18之间;-导流器19,包括位于隔板17下方的主体20。导流器19包括相对于导流器19的主体20铰接的卡爪21,该卡爪21适于被引入到实施在隔板17中的开口22内。更确切地,根据附图中所示的示例,组件16包括两个竖直隔板17,这两个竖直隔板17侧向地固定在冷却系统12上,导流器19包括两个卡爪21,每个卡爪21适于被引入到隔板17中的一个的开口22内。根据所示的示例,罩壳18(也称为外表皮且部分示出)遮盖碰撞吸收通道5,6的上横梁7和下横梁10。罩壳18包括呈网格形式的进入口23,其适于使外部空气通入冷却系统12。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竖直隔板17侧向地固定到冷却系统12,换言之固定到前面板上,这些隔板17又被称为“防循环(antirecyclage)隔板”。隔板17置于冷却系统12和罩壳18之间,并且允许防止来自发动机的热空气与外部空气进入冷却系统12中且有害于冷却系统12的热平衡系统。每个隔板17配合位于罩壳18和冷却系统12之间的元件,例如上横梁7和下横梁10,使得位于冷却系统12前方的体积被隔离,并因此仅使得来自外部的空气经由进入口23进入冷却系统12。每个隔板17包括面向碰撞吸收通道5,6的吸收器9的外表面24,该外表面24围绕位于隔板17的下部中的矩形开口22。开口22在下部包括下边缘25。隔板17例如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导流器19位于前保险杠4下方,更确切地位于罩壳18和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包括隔板和导流器的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件(16),包括:‑隔板(17),联接到车身(2)且置于冷却系统(12)和罩壳(18)之间;‑导流器(19),包括位于所述隔板(17)下方的主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器(19)包括相对于所述导流器(19)的主体(20)铰接的卡爪(21),该卡爪(21)适于引入到实施在所述隔板(17)中的开口(22)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03 FR 15562911.一种组件(16),包括:-隔板(17),联接到车身(2)且置于冷却系统(12)和罩壳(18)之间;-导流器(19),包括位于所述隔板(17)下方的主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器(19)包括相对于所述导流器(19)的主体(20)铰接的卡爪(21),该卡爪(21)适于引入到实施在所述隔板(17)中的开口(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16),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7)固定到所述冷却系统(1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6),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1)包括:-腹板(29),基本垂直于翼片(26)突出;-翼板(30),基本垂直于所述腹板(29)突出,使得所述腹板(29)和所述翼板(30)形成L形;所述腹板(29)适于与所述开口(22)的下边缘(25)接触,所述翼板(30)和所述翼片(26)适于来自所述隔板(17)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16),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30)面对实施在所述翼片(26)中的孔(31)。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克·塔韦尼耶纪尧姆·沃尔夫阿诺·莱皮内克里斯多夫·杜佩隆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