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过滤隔板,包括隔板、水流通道、隔网,隔板的一侧分布有若干进水口,隔板另一侧分布若干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隔网分别与水流通道相连,隔网设置在隔板的中间,隔网包括挤压织网和编织网,挤压织网设置在编织网的上层,隔网对角线位置设置有内凹弧形角,隔网左侧底部的水流通道与底部内凹弧形角相连,隔网右侧出水口处连接的水流通道与顶部内凹弧形角边缘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持水流均匀流动的同时加强水流在隔网内的翻滚,提升不同离子间的融合,保证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分布均匀,避免进出水口通道处杂质的堆积,从而阻塞通道正常的输水功能,为后期水处理中的脱盐和抗污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盐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过滤隔板。
技术介绍
当今盐水分离技术成为处理海水中盐分的一种常用技术,通过加入离子膜中的阴阳膜,经过电离作用,能够在过滤的过程中将海水中的离子进行分离,将海水中的浓盐废水进行过滤,同时可以将淡盐水分离出来进行下一步利用。水质的不断恶化直接给传统盐水分离技术的过滤造成了巨大问题,由于水质中掺杂了不少别的离子,导致过滤的过程中一方面容易导致膜污垢的堆积,影响过滤效率,同时,由于过多杂质的阻碍,导致水中的离子无法接触,导致脱盐率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过滤隔板,提升阴阳离子膜之间水流的翻滚速度,促进水中离子的融合,避免膜上污垢的堆积。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过滤隔板,包括隔板、水流通道、隔网,隔板的一侧分布有若干进水口,隔板另一侧分布若干出水口,隔网设置在隔板的中间,水流通道包括进水口通道和出水口通道,进水口水流通道分别与进水口、隔网相连,出水口水流通道分别与出水口、隔网相连,隔网包括挤压织网和编织网,挤压织网设置在编织网的上层,所述隔网对角处设置相对应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内凹弧形角,其中一个内凹弧形角与隔网一侧进水口水流通道相连,另一个内凹弧形角与隔网右侧出水口处连接的水流通道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交错设置在隔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隔板厚度为0.8-1.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隔板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挤压织网和编织网的孔为菱形形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挤压织网与编织网的孔径设置为3_X3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挤压织网和编织网的边缘焊接在隔板内部。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本技术采用挤压织网与编织网的双层网作为隔网,水流经过挤压织网与编织网的共同作用,保持水流均匀流动的同时加强水流在隔网内的翻滚,提升不同离子间的融合,同时,隔板上的隔网的边缘处设计成内凹弧形状,能够保证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分布均匀,避免进出水口通道处杂质的堆积,从而阻塞通道正常的输水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复合型过滤隔板的示意图。图2为复合型过滤隔板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隔网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_隔板、2_进水口、3_进水口水流通道、4-隔网、4a-挤压织网、4b-编织网、5-出水口水流通道、6-出水口、7-内凹弧形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复合型过滤隔板1,隔板I上设置有进水口 2、出水口 6、水流通道、隔网4,若干个进水口 2与出水口 6呈交错位置设置在隔板的两侧,隔网4位于隔板中间位置,进水口2与出水口 6包括连接水流通道的接口和未连接水流通道的接口,进水口 2通过进水口水流通道3将水引入隔网4,隔网4通过出水口水流通道5将水输送至出水口 6,隔网4包括挤压织网4a和编织网4b,所述挤压织网4a设置在编织网4b的上侧,在隔网4对角线上设置两个内凹弧形角7,底部进水口 2处的内凹弧形角7与最下方进水口水流通道3相连,顶部出水口 6的内凹弧形角7与顶部出水口水流通道5相连,这种隔网4对角线的特殊设计能够保证水流在隔网4内均匀流动,避免水流中沉积的杂质堆积在隔网4角落,避免堵塞水流通道将隔网4内输送水流。未连接水流通道的进水口 2与连接水流通道进水口 2分别将需要过滤的水输送至隔网4内,隔网4采用挤压织网4a与编织网4b的双层结构,能够大大加强水流在隔网4内的翻滚速率,同时也能够保证水流在隔网4流动的平稳性,在增加水流速率的同时加强水中离子的融合,提高脱盐率,根据挤压织网4a和编织网4b不同材质及网格的不同形式,能够增加水中的各种离子在隔网4内的运动,极大提高阴阳膜在抗污染性上的效果。隔板主要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隔板的厚度设置为0.8至1.0毫米,挤压隔网4与编织网4b构成的隔网4厚度设置在0.5mm,挤压织网4a与编织网4b的网孔孔径为3mmX 3mm,由于水流对隔网4的不断冲刷,隔网4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隔板上,随着水流对隔网4的冲击,容易造成隔网4的脱落,采用焊接的方式能够将隔网4稳定的设置在隔板上,保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复合型过滤隔板,包括隔板、水流通道、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一侧分布有若干进水口,所述隔板另一侧分布若干出水口,隔网设置在隔板的中间,水流通道包括进水口通道和出水口通道,进水口水流通道分别与进水口、隔网相连,出水口水流通道分别与出水口、隔网相连,隔网包括挤压织网和编织网,所述挤压织网设置在编织网的上层,所述隔网对角处设置相对应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内凹弧形角,其中一个内凹弧形角与隔网一侧进水口水流通道相连,另一个内凹弧形角与隔网右侧出水口处连接的水流通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过滤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交错设置在隔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过滤隔板,其特征在于:隔板厚度为0.8-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复合型过滤隔板,其特征在于:隔板由聚乙烯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过滤隔板,其特征在于:挤压织网和编织网的孔为菱形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过滤隔板,其特征在于:挤压织网与编织网的孔径设置为 3mm X 3mm η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复合型过滤隔板,其特征在于:挤压织网和编织网的边缘焊接在隔板内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过滤隔板,包括隔板、水流通道、隔网,隔板的一侧分布有若干进水口,隔板另一侧分布若干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隔网分别与水流通道相连,隔网设置在隔板的中间,隔网包括挤压织网和编织网,挤压织网设置在编织网的上层,隔网对角线位置设置有内凹弧形角,隔网左侧底部的水流通道与底部内凹弧形角相连,隔网右侧出水口处连接的水流通道与顶部内凹弧形角边缘相连。本技术保持水流均匀流动的同时加强水流在隔网内的翻滚,提升不同离子间的融合,保证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分布均匀,避免进出水口通道处杂质的堆积,从而阻塞通道正常的输水功能,为后期水处理中的脱盐和抗污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IPC分类】C02F1/469【公开号】CN204848383【申请号】CN201520427235【专利技术人】毛斌, 毛雪明, 毛成伟, 童红柱, 罗汉东, 凌华存 【申请人】江苏华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过滤隔板,包括隔板、水流通道、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一侧分布有若干进水口,所述隔板另一侧分布若干出水口,隔网设置在隔板的中间,水流通道包括进水口通道和出水口通道,进水口水流通道分别与进水口、隔网相连,出水口水流通道分别与出水口、隔网相连,隔网包括挤压织网和编织网,所述挤压织网设置在编织网的上层,所述隔网对角处设置相对应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内凹弧形角,其中一个内凹弧形角与隔网一侧进水口水流通道相连,另一个内凹弧形角与隔网右侧出水口处连接的水流通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斌,毛雪明,毛成伟,童红柱,罗汉东,凌华存,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