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及具有该凸轮轴相位器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94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及具有该凸轮轴相位器的发动机,包括定子、转子,定子上设置有间隔柱,转子包括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的叶片,两个相邻的定子间隔柱及转子基座组成一保压腔,叶片伸入保压腔内,将所述保压腔分割为进角保压腔及滞角保压腔,转子的叶片在转动中形成有进角保压腔初始位及进角保压腔终止位,转子基座内设置有与进角保压腔连通的进角油道,至少有一个进角油道形成缓冲油道,当叶片位于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缓冲油道的出油口的位置与定子间隔柱的端面相对。通过缓冲油道与进角保压腔的配合,当定子与转子随着扭震往复冲击时,有效的实现缓冲减震的作用,攻克了发动机凸轮轴相位器定子与转子碰撞产生的噪音难题。

A camshaft phase detector and an engine with the camshaft phas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mshaft phase device and an engine with the camshaft phase device, including a stator and a rotor. A stator is arranged on the stator. The rotor includes a base and a blade arranged on the base. Two adjacent stator spacers and the rotor base are composed of a pressure retaining cavity, and the blades are inserted into the pressure retention chamber. The pressure cavity is divided into an inlet angle retaining cavity and a hysteresis holding chamber. The rotor blade is formed with the initial position of the inlet angle retaining cavity and the termination position of the inlet pressure retaining cavity in the rotation. The inlet of the rotor base is provided with the inlet angle connecting the inlet angle retaining cavity. At least one angle oil channel is formed to form a buffer oil channel, when the blade is located at the initial angle retaining cavity. The position of the oil outlet of the buffer oil path is relative to the end face of the stator space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uffer channel and the inlet angle retaining cavity, when the stator and rotor are impacted with the torsion shock, the effect of buffer and shock absorption is effectively realized, and the noise problem caused by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tator and the rotor of the engine camshaft phase device is overco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及具有该凸轮轴相位器的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及具有该凸轮轴相位器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法规的日趋严格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发动机技术也日益进步。当前凸轮轴相位器(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包括进气可变、排气可变和进排气同时可变,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由于发动机凸轮轴的扭震,相位器在初始位置或者在瞬间复位时位置定子与转子会随着扭震往复冲击,此时会产生敲击噪音,现有技术中的缓冲结构都是通过在定子上设计缓冲腔,转子上增加对应凸台来配合实现缓冲,制造复杂,并且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及具有该凸轮轴相位器的发动机,该凸轮轴相位器通过改变进角保压腔的回油道的位置,来避免定子与转子之间因撞击而产生的噪音,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及具有该凸轮轴相位器的发动机,包括定子及套设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上设置有间隔柱,所述转子包括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叶片,两个相邻的所述间隔柱及所述基座组成一保压腔,所述叶片伸入所述保压腔内,所述叶片将所述保压腔分割为进角保压腔及滞角保压腔,所述转子的叶片在转动中形成有进角保压腔初始位及进角保压腔终止位,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与所述进角保压腔连通的进角油道,至少有一个所述进角油道形成缓冲油道,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缓冲油道的出油口的位置与该缓冲油道对应的进角保压腔的所述间隔柱的端面相对。进一步地,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在所述缓冲油道对应的所述进角保压腔内,所述叶片与所述间隔柱之间形成有缓冲腔。进一步地,在所述缓冲油道对应的所述进角保压腔内,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位于所述缓冲油道与所述叶片之间的所述基座的外圆周面,与所述间隔柱的端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缓冲油道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间隙油道。进一步地,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在所述缓冲油道对应的所述进角保压腔内,所述间隔柱的侧边与所述缓冲油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至10°。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端面与所述定子的内壁相抵,所述叶片的端面上向所述基座所在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密封于所述叶片的端面与所述定子的内壁之间。进一步地,除所述缓冲油道对应的叶片外的所述叶片中,形成有至少一个限位叶片,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所述限位叶片与对应的所述间隔柱的侧壁相抵。进一步地,除所述缓冲油道对应的所述进角保压腔外的所述进角保压腔中,在所述间隔柱的侧壁上,向间隔柱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有储杂腔。进一步地,在所述限位叶片上还设置有限位销安装孔。进一步地,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滞角保压腔连通的滞角油道,所述滞角油道与所述滞角保压腔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凸轮轴相位器。综上所述,在本技术中,通过改变缓冲油道的位置,使缓冲油道的出油口与间隔柱的端面相对,减缓了在叶片回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进角保压腔与缓冲油道之间油液的流速,在定子与转子随着扭震往复冲击的情况下,能避免定子与转子之间产生直接撞击,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解决噪音问题。由于本技术仅涉及一个进角油道位置的改动,不对转子及定子的其它结构进行改变,因此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凸轮轴相位器在进角油道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凸轮轴相位器中定子与转子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及具有该凸轮轴相位器的发动机,用于解决发动机凸轮轴相位器定子与转子碰撞噪音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凸轮轴相位器,利用缓冲油道和其他零部件的有效配合,当定子与转子随着扭震往复冲击的情况下,能避免定子与转子之间产生直接撞击,使相位器无噪音的运转。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凸轮轴相位器在进角油道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凸轮轴相位器中定子与转子的结构分解图。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凸轮轴相位器包括转子10及定子20,转子10套设于定子20内,定子20上设置有沿定子20周向布设,且向转子10所在方向延伸的间隔柱21,转子10包括基座11及沿基座11的周向布设,并向定子10所在方向延伸的叶片12,两个相邻的间隔柱21与基座11组成一保压腔30,叶片12伸入保压腔30内,叶片12将保压腔30分割为进角保压腔31及滞角保压腔32,转子10的叶片12在转动中形成有进角保压腔初始位(如图1中叶片12的位置,即进角保压腔31体积最小时叶片12的位置)及进角保压腔终止位(即进角保压腔体积最大时叶片12的位置),基座11内设置有与进角保压腔31连通的进角油道40,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进角油道40形成缓冲油道41,当叶片12位于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缓冲油道41的出油口的位置与该缓冲油道41对应的进角保压腔31的间隔柱21的端面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叶片12位于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缓冲油道41的出油口的位置与该缓冲油道41对应的进角保压腔31的间隔柱21的端面相对,因此,在叶片12即将进入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进角保压腔31与缓冲油道41之间连通状态受到了间隔柱21的影响,此时油液的流通速度要小于缓冲油道41与进角保压腔31连通时油液的流通速度,因此能够对叶片12进行一定的缓冲,该缓冲能够防止叶片12与间隔柱21发生碰撞,继而产生噪音。因此,本技术通过缓冲油道41和其他部件的有效配合,在定子20与转子10随着扭震往复冲击的情况下,能避免定子20与转子10之间产生直接撞击,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解决噪音问题。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A处的放大图。参见图3,为了进一步对转子10进行缓冲,当转子10的叶片12运动至位于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在缓冲油道41所对应的进角保压腔31内,叶片12与间隔柱21之间形成有缓冲腔35。由于此时缓冲油道41的出油口的位置与间隔柱21的端面相对,缓冲油道41与进角保压腔31的连通受到限制,缓冲腔35内的油液能够在叶片12回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的过程中,对叶片12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了叶片12直接与间隔柱21发生碰撞,更好地避免了噪声的产生。与此同时,在缓冲油道41对应的进角保压腔31内,当叶片12位于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位于缓冲油道41与叶片12之间的基座11的外圆周面,与间隔柱21的端面之间形成有供缓冲油道41与缓冲腔35连通的间隙油道50,该间隙油道50可以通过削减与此对应的基座11的外周圆面或与此对应的间隔柱21的端面形成。在基座转动的过程中,液体油可以通过间隙油道50在缓冲油道41与进角保压腔31之间流动。进一步地,当叶片12位于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在缓冲油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及具有该凸轮轴相位器的发动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包括定子及套设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上设置有间隔柱,所述转子包括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叶片,两个相邻的所述间隔柱及所述基座组成一保压腔,所述叶片伸入所述保压腔内,所述叶片将所述保压腔分割为进角保压腔及滞角保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叶片在转动中形成有进角保压腔初始位及进角保压腔终止位,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与所述进角保压腔连通的进角油道,至少有一个所述进角油道形成缓冲油道,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缓冲油道的出油口的位置与该缓冲油道对应的进角保压腔的所述间隔柱的端面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凸轮轴相位器,包括定子及套设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上设置有间隔柱,所述转子包括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叶片,两个相邻的所述间隔柱及所述基座组成一保压腔,所述叶片伸入所述保压腔内,所述叶片将所述保压腔分割为进角保压腔及滞角保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叶片在转动中形成有进角保压腔初始位及进角保压腔终止位,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与所述进角保压腔连通的进角油道,至少有一个所述进角油道形成缓冲油道,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缓冲油道的出油口的位置与该缓冲油道对应的进角保压腔的所述间隔柱的端面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轴相位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在所述缓冲油道对应的所述进角保压腔内,所述叶片与所述间隔柱之间形成有缓冲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轮轴相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油道对应的所述进角保压腔内,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保压腔初始位时,位于所述缓冲油道与所述叶片之间的所述基座的外圆周面,与所述间隔柱的端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缓冲油道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间隙油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轴相位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进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威尹建东沈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