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自适应隔振器及道床隔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525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及道床隔振系统,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该自适应隔振器包括液压系统、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上顶板和振动能量消耗装置。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活塞上开设有第一油孔,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通过第一油孔连通。第一弹性件设置于上顶板和液压缸之间,上顶板与活塞杆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以带动活塞杆相对液压缸滑动;上顶板穿过活塞并与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连接,以带动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相对活塞移动,并调节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该自适应隔振器在高负荷和低负荷状态下均能保持较好的隔振性能,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垂向位移。

An adaptive vibration isolator and a ballast isol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daptive vibration isolator and a ballast bed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ibration isolators. The adaptive vibration isolator comprises a hydraulic system, a first elastic part, a second elastic part, an upper roof plate and a vib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device. The hydraulic system comprises a hydraulic cylinder, a piston and a piston rod, and a first oil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piston, and the first hydraulic cavity and the second hydraulic chamber are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first oil hole. The first elastic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top plate an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upper roof and the piston rod are connected through second elastic parts to drive the piston rod to slide relative to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upper roof passes through the piston and connects to the vib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device to drive the vib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device to move relative to the piston and adjust the effective aperture of the first oil hole. . The adaptive vibration isolator can maintain good isolation performance under high load and low load condition and maintain stable vertical dis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隔振器及道床隔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适应隔振器及道床隔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减振降噪手段中,由于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最为理想,适用于需要较高减振要求的高等或特殊减振地段,如医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在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通过轨道板下设置弹性隔振器,将轨道板的振动与基础隔离,达到减小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的目的。现有的弹性隔振器的刚度特性都是线性刚度或接近于线性刚度,而在浮置板轨道-车辆这个隔振系统中质量的大小会因为列车载重不同发生显著变化,这使得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系统在不同载重工况下的压力差异很大,造成空车重车状态系统性能不一致,空车状态隔振性能差,重车状态轨道垂向位移过大等问题。因此,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自适应隔振器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隔振器,该自适应隔振器结构简单,能实现垂向限位,且在高负荷和低负荷状态下均能保持较好的隔振性能,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垂向位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床隔振系统,其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在空车重车状态下均能保持较佳的隔振性能,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垂向位移。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适应隔振器,包括液压系统、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上顶板和振动能量消耗装置。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并与所述液压缸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将所述液压缸分割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用于容置液压油;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液压缸并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液压缸滑动连接,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上顶板与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液压缸滑动,所述上顶板穿过所述活塞并与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连接,以带动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相对所述活塞移动,并调节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用于根据较大的上顶板受力值,减小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减小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并根据较小的上顶板受力值,增大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增大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还用于当所述上顶板受力值达到极限值的状态下密封所述第一油孔。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铰链组件和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油孔;所述上顶板穿过所述活塞并与所述铰链组件连接,所述移动板能够在所述上顶板的挤压作用力下相对所述活塞滑动,以使调节所述第二油孔和所述第一油孔的连通孔径。进一步地,所述铰链组件和所述移动板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移动板分别通过多个所述铰链组件与所述上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油孔与多个所述第二油孔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的中心连接呈T形,所述上顶板依次穿过所述活塞杆的中心及所述活塞的中心,并与多个所述铰链组件连接,多个所述移动板关于所述活塞的中心轴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上顶板包括顶盖和传动杆,所述顶盖与所述传动杆连接呈T形,所述顶盖与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传动杆依次穿过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并与所述铰链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卡设与所述卡槽内,另一端与所述顶盖抵持。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液压缸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环环在所述液压缸周缘,且一端与所述底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顶盖抵持。进一步地,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链支座、第二铰链支座和连杆,所述第一铰链支座与所述上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支座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链支座及所述第二铰链支座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导轨上开设有第三油孔,所述第三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孔连通,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道床隔振系统,包括浮置板道床和多个所述的自适应隔振器。所述自适应隔振器包括液压系统、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上顶板和振动能量消耗装置;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并与所述液压缸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将所述液压缸分割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用于容置液压油;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液压缸并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液压缸滑动连接,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上顶板与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液压缸滑动,所述上顶板穿过所述活塞并与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连接,以带动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相对所述活塞移动,并调节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用于根据较大的上顶板受力值,减小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减小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并根据较小的上顶板受力值,增大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增大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还用于当所述上顶板受力值达到极限值的状态下密封所述第一油孔。所述浮置板道床与多个所述上顶板的端面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其上顶板用于受力,在挤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二弹性件及活塞杆带动活塞相对液压缸滑动,并且由于第二弹性件能够产生回复力,因此上顶板还能够带动振动能量消耗装置动作,以调节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在上顶板受力值较大的状态下,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能够减小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减小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在上顶板受力值较小的状态下,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能够增大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增大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并且,当上顶板受力值达到极限值的状态下,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能密封第一油孔。因此,在上顶板高负荷和低负荷状态下均能保持较好的隔振性能,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垂向位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道床隔振系统,由于采用该自适应隔振器,在空车重车状态下均能保持较佳的隔振性能,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垂向位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的第一工况下有效孔径大小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隔振器的第二工况下有效孔径大小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适应隔振器及道床隔振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系统、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上顶板和振动能量消耗装置;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并与所述液压缸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将所述液压缸分割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用于容置液压油;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液压缸并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液压缸滑动连接,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上顶板与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液压缸滑动;所述上顶板穿过所述活塞并与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连接,以带动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相对所述活塞移动,并调节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用于根据较大的上顶板受力值,减小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减小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并根据较小的上顶板受力值,增大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增大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还用于当所述上顶板受力值达到极限值的状态下密封所述第一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系统、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上顶板和振动能量消耗装置;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并与所述液压缸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将所述液压缸分割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用于容置液压油;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液压缸并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液压缸滑动连接,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上顶板与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液压缸滑动;所述上顶板穿过所述活塞并与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连接,以带动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相对所述活塞移动,并调节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用于根据较大的上顶板受力值,减小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减小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并根据较小的上顶板受力值,增大所述第一油孔的有效孔径,以增大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还用于当所述上顶板受力值达到极限值的状态下密封所述第一油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能量消耗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铰链组件和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油孔;所述上顶板穿过所述活塞并与所述铰链组件连接,所述移动板能够在所述上顶板的挤压作用力下相对所述活塞滑动,以使调节所述第二油孔和所述第一油孔的连通孔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和所述移动板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移动板分别通过多个所述铰链组件与所述上顶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强谢远明李彦彭军刘建徐子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