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93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机滤器座、机油冷却器和筒形滤清器盖,所述机滤器座上表面边缘设置有止动片,上表面中部区域设置有内六角锥形螺塞,侧面安装有旁通阀,另一侧面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腔体;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机滤器座通过中心螺杆部件连接固定,所述机油冷却器设有冷却油路,所述中心螺杆设有中心油路并与出油油路连通;所述筒形滤清器盖旋装在机油冷却器下部,所述筒形滤清器盖上表面设有进油孔,所述滤清器内腔设有滤芯总成,所述滤芯总成与中心螺杆下端连接,所述中心管连通中心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滤清和冷却功能集成,适用于各种发动机,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日后维修和保养,机油过滤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为车辆发动机等部件提供清洁机油的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
技术介绍
大部分发动机为除去机油中的杂质,保证发动机稳定可靠地运转,增加发动机各运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均在发动机上加装机油滤清器对机油进行滤清。在发动机开发过程中,为了快速实现匹配多类型轻型整车,满足其多样性空间布置需求的目标,需要尽可能的优化发动机外部结构,实现零部件功能的集成。机油滤清器、冷却器作为发动机外围布置零件,其结构和功能的设计直接影响了缸体的结构复杂程度及发动机附件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了滤清和冷却功能集成,结构紧凑,增加了零件安全可靠性的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机滤器座、机油冷却器和筒形滤清器盖,所述机滤器座上表面边缘设置有止动片,上表面中部区域设置有内六角锥形螺塞,所述机滤器座内安装有旁通阀,机滤器座的侧面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腔体,所述进油口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出油口与出油油路相通,所述旁通阀连通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机滤器座通过中心螺杆连接固定,所述机油冷却器带有冷却翅片,所述机油冷却器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中心螺杆内设有中心油路并与出油油路连通;所述筒形滤清器盖旋装在机油冷却器下部构成滤清器内腔,所述筒形滤清器盖上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滤清器内腔设有带有中心管的滤芯总成,所述滤芯总成与中心螺杆下端连接,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油路。进一步地,所述止动片用于连接固定机滤器座和机油冷却器,所述止动片装配有十字槽盘头螺钉,所述十字槽盘头螺钉装配有六角薄螺母和弹簧垫圈。进一步地,所述旁通阀包括旁通阀座、旁通阀弹簧、钢球和旁通阀密封圈,所述旁通阀座通过螺纹配合在机滤器座上,旁通阀座和机滤器座配合的缝隙填装有旁通阀密封圈,防止油从缝隙处泄露,所述钢球顶靠在所述旁通阀内腔通道的末端将旁通阀内腔通道密封,钢球通过所述旁通阀弹簧连接旁通阀座,所述旁通阀内腔通道连通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进一步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外侧设有进冷却液口和出冷却液口,所述冷却液为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螺杆包括螺杆及盖板,螺杆端部设有螺母,螺母与盖板通过密封圈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简化了机油在缸体上的流道布置;2、冷却器设置在滤清器和底座之间,既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现有结构空间,方便了整机布置,又能充分冷却机油;3、旋接结构设计可以满足在取下滤清器盖时一并带出滤芯总成,使更换备件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的B-B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部件的A-A剖视图;其中,1、机滤器座;2、中心螺杆;3、机油冷却器;4、螺母;5、滤芯总成;6、六角薄螺母;7、弹簧垫圈;8、止动片;9、十字槽盘头螺钉;10、内六角锥形螺塞;11、旁通阀座;12、旁通阀弹簧;13、钢球;14、旁通阀密封圈;15、筒形滤清器盖;16、旁通阀;17、进油口;18、出油口;19、回油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4所示,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机滤器座1、机油冷却器3和筒形滤清器盖15,所述机滤器座1上表面边缘设置有止动片,上表面中部区域设置有内六角锥形螺塞10,侧面安装有旁通阀16,另一侧面上设有进油口17、出油口18和回油腔体19,所述进油口17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出油口18与出油油路相通;所述机油冷却器3与机滤器座1通过中心螺杆2部件连接固定,所述机油冷却器3带有冷却翅片,所述机油冷却器3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中心螺杆2设有中心油路并与出油油路连通;所述筒形滤清器盖10旋装在机油冷却器3下部构成滤清器内腔,所述筒形滤清器盖10上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滤清器内腔设有带有中心管的滤芯总成5,所述滤芯总成5与中心螺杆2下端连接,所述中心管连通中心油路。所述止动片8用于连接固定机滤器座1和机油冷却器3,所述止动片8装配有十字槽盘头螺钉9,所述十字槽盘头螺钉9装配有六角薄螺母6和弹簧垫圈7。所述旁通阀16包括旁通阀座11、旁通阀弹簧12、钢球13和旁通阀密封圈14,所述旁通阀弹簧12在旁通阀腔体内活动,弹簧装配有旁通阀密封圈14,弹簧前端连接有钢球13,另一端连接旁通阀座11,所述旁通阀腔体一侧与出油油路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3外侧设有进冷却液口和出冷却液口,所述冷却液为水。所述中心螺杆2包括螺杆及盖板,螺杆端部设有螺母4,螺母4与盖板通过密封圈密封。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自发动机缸体主油路来的润滑油,从机滤底座1上的进油口17进入进油油路,流经机油冷却器3,与缸体内冷却液换热,再经过筒形滤清器盖上表面的进油孔进入滤清器,经过滤芯总成5的润滑油通过中心油路进入机油冷却器3,再次冷却,从机油冷却器3流入机滤器座1内出油油路,再通过出油口进入发动机缸体内。当汽车启动瞬间或者爬坡时,供油不足,从进油口17进入的机油对旁通阀弹簧12的端部钢球13产生压力,当机油压力升高达到设定值时,机油顶开旁通阀弹簧12的钢珠13,旁通阀弹簧12产生压缩位移,机油随之通过旁通阀16,不经机油冷却器3直接进入出油油路,确保发动机内机油供应充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机滤器座(1)、机油冷却器(3)和筒形滤清器盖(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滤器座(1)上表面边缘设置有止动片,上表面中部区域设置有内六角锥形螺塞(10),所述机滤器座(1)内安装有旁通阀(16),机滤器座(1)的侧面上设有进油口(17)、出油口(18)和回油腔体(19),所述进油口(17)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出油口(18)与出油油路相通,所述旁通阀(16)连通所述进油口(17)和出油口(18);所述机油冷却器(3)与机滤器座(1)通过中心螺杆(2)连接固定,所述机油冷却器(3)带有冷却翅片,所述机油冷却器(3)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中心螺杆(2)内设有中心油路并与出油油路连通;所述筒形滤清器盖(15)旋装在机油冷却器(3)下部构成滤清器内腔,所述筒形滤清器盖(15)上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滤清器内腔设有带有中心管的滤芯总成(5),所述滤芯总成(5)与中心螺杆(2)下端连接,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机滤器座(1)、机油冷却器(3)和筒形滤清器盖(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滤器座(1)上表面边缘设置有止动片,上表面中部区域设置有内六角锥形螺塞(10),所述机滤器座(1)内安装有旁通阀(16),机滤器座(1)的侧面上设有进油口(17)、出油口(18)和回油腔体(19),所述进油口(17)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出油口(18)与出油油路相通,所述旁通阀(16)连通所述进油口(17)和出油口(18);所述机油冷却器(3)与机滤器座(1)通过中心螺杆(2)连接固定,所述机油冷却器(3)带有冷却翅片,所述机油冷却器(3)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中心螺杆(2)内设有中心油路并与出油油路连通;所述筒形滤清器盖(15)旋装在机油冷却器(3)下部构成滤清器内腔,所述筒形滤清器盖(15)上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滤清器内腔设有带有中心管的滤芯总成(5),所述滤芯总成(5)与中心螺杆(2)下端连接,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油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片(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兴李加宁殷晶晶喻少东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江铃集团鑫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