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735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25
自动变速器具有安装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a1)的第一接合构件(C1)、在第二动力传递路径(a2)中安装于输入轴(30)与齿轮系(50)之间的第二接合构件(C2)以及在第二动力传递路径(a2)中安装于比第二接合构件(C2)更靠车轮(8L、8R)侧的第三接合构件(TWC)。第一接合构件(C1)位于无级变速机构(40)和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是第二动力传递路径(a2)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a1)连接的车轮(8L、8R)侧的连接部分,该第一接合构件(C1)在前进行驶时能够切换为接合状态,在后退行驶时能够切换为分离状态,在惯性行驶时能够切换为分离状态。第二接合构件(C2)及第三接合构件(TWC)在前进行驶时至少一方切换为分离状态,在后退行驶时双方均切换为接合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动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无级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该无级变速机构例如能够使驱动源和车轮驱动连接,并且能够无级变速。
技术介绍
以往,装载有带式无级变速机构(CVT)等无级变速机构的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比较普及。作为装载有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已知具有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安装在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初级带轮与内燃机之间的自动变速器。然而,在该自动变速器中,在前进时及后退时的任一种情况下,均需要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夹持压,因此,期望减轻内燃机的负载。因此,开发如下自动变速器,即,利用后退专用的齿轮系来固定变速比,以在后退时不使用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作为这样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已知具有如下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具有与内燃机驱动连接的输入轴、与车轮驱动连接的输出轴、能够使输入轴及输出轴连接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能够使输入轴及输出轴连接的齿轮系(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自动变速器中,在第一轴上依次配置有输入轴、与齿轮系连接或切断的连接切断机构、前进用离合器、初级带轮,在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上依次配置有次级带轮、后退用离合器、输出轴。在该自动变速器中,在前进时,通过将前进用离合器形成为接合状态来使输入轴和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将连接切断机构形成为切断状态来使输入轴和齿轮系断开,将后退用离合器形成为分离状态来使齿轮系和输出轴断开,将输入轴的旋转经由前进用离合器及无级变速机构向输出轴传递。另外,在该自动变速器中,在后退时,通过将前进用离合器形成为分离状态来使输入轴和无级变速机构断开,将连接切断机构形成为连接状态来使输入轴和齿轮系连接,将后退用离合器形成为接合状态来使齿轮系和输出轴连接,将输入轴的旋转经由连接切断机构、齿轮系以及后退用离合器向输出轴传递。根据该自动变速器,在后退时能够不经由无级变速机构传递驱动力,因此,能够不需要夹持压,并且能够减轻内燃机的负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579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中,由于次级带轮和输出轴直接连接,因此,在前进行驶中的车辆减速变为低速行驶并执行怠速停止控制而内燃机停止时,为了防止机械式油泵停止而无级变速机构的夹持压减小导致带打滑,例如,必须使用电动油泵来产生夹持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能够对利用无级变速机构的前进行驶和不利用无级变速机构而利用齿轮系的后退行驶进行切换,并且,即使在怠速停止控制时因驱动源的停止未产生夹持压,也不需要电动油泵等其他的夹持压产生部。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与车辆的驱动源驱动连接;输出轴,与车轮驱动连接;无级变速机构,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第一接合构件,安装于经由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将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通过在前进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并且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分离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第二接合构件,在经由齿轮系将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接合构件的所述驱动源侧与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接合构件的所述车轮侧连接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中,安装于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齿轮系之间,通过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以及第三接合构件,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中安装于比所述第二接合构件更靠所述车轮侧,通过在前进行驶时至少在所述第二接合构件为接合状态的情况下切换为分离状态并且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所述第一接合构件位于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和连接部分之间,并且在惯性行驶时所述第一接合构件能够切换为分离状态,所述连接部分是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连接的所述车轮侧的连接部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第一接合构件位于无级变速机构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连接的车轮侧的连接部分之间,并且在惯性行驶时能够切换为分离状态。因此,在减速中、停止前的怠速停止控制时,通过将第一接合构件切换为分离状态,车轮进行旋转,而驱动源及无级变速机构停止,因此,能够防止无级变速机构的带打滑。由此,能够对利用无级变速机构的前进行驶和不利用无级变速机构而利用齿轮系的后退行驶进行切换,并且,即使在怠速停止控制时因驱动源的停止未产生夹持压,也不需要电动油泵等其他的夹持压产生部。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装载了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框图。图1B是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图2是表示装载了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变形例的车辆的框图。图3是表示装载了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另一变形例的车辆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A说明自动变速器3的实施方式。装载了自动变速器3的车辆1具有内燃机(驱动源)2、自动变速器3、控制自动变速器3的ECU4及油压控制装置5和车轮8L、8R等。内燃机2是例如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与自动变速器3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变速器3为所谓的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型。但是,自动变速器3并不限定关于FF型,也可以是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型。自动变速器3具有自动变速器3的输入轴30、起步装置10、无级变速机构40、齿轮系50、副轴部60、差动装置80、左右的驱动轴82L、82R以及容纳上述构件的变速箱90。自动变速器3具有相互平行的轴即第一轴AX1~第四轴AX4。第一轴AX1与内燃机2的曲轴20同轴。在该第一轴AX1上配置有与曲轴20驱动连接的输入轴30、起步装置10、与起步装置10的输出侧连接的中间轴31、安装于中间轴31的第二离合器(第二接合构件)C2、安装于第二离合器C2的第一齿轮32、无级变速机构40的初级带轮41以及该初级带轮41的旋转轴即初级轴47。第二离合器C2被安装为,内周部安装于中间轴31,并且外周部与第一齿轮32一体旋转。在第二轴AX2上配置有无级变速机构40的次级带轮42及该次级带轮42的旋转轴即次级轴48、输出轴33、能够使次级轴48及输出轴33接合或分离的第一离合器(第一接合构件)C1、双向离合器(第三接合构件)TWC、安装于双向离合器TWC的第二齿轮34以及安装于输出轴33的驱动齿轮35。双向离合器TWC被安装为,内周部安装于输出轴33,并且外周部与第二齿轮34一体旋转。在第三轴AX3上配置有副轴部60的副轴61、从动齿轮62以及驱动齿轮63。在第四轴AX4上配置有差动装置80以及左右的驱动轴82L、82R。在各驱动轴82L、82R上设置有左右的车轮8L、8R。在自动变速器3中,将经由无级变速机构40使输入轴30和输出轴33连接的动力传递路径作为第一动力传递路径a1,在第一动力传递路径a1中安装有第一离合器C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C1相比无级变速机构40更靠车轮8L、8R侧配置。第一离合器C1是摩擦接合构件,具有通过油压相对于未图示的油压伺服器的供排而接合或分离的多板或单板的摩擦板,并且通过摩擦板彼此的摩擦所引起的接合或分离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第一离合器C1在前进行驶时能够切换为接合状态,在后退行驶时能够切换为分离状态,在惯性行驶时能够切换为分离状态,从而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第一离合器C1用作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变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其中,具有:输入轴,与车辆的驱动源驱动连接;输出轴,与车轮驱动连接;无级变速机构,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第一接合构件,安装于经由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将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通过在前进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并且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分离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第二接合构件,在经由齿轮系将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接合构件的所述驱动源侧与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接合构件的所述车轮侧连接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中,安装于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齿轮系之间,通过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以及第三接合构件,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中安装于比所述第二接合构件更靠所述车轮侧,通过在前进行驶时至少在所述第二接合构件为接合状态的情况下切换为分离状态并且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所述第一接合构件位于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和连接部分之间,并且在惯性行驶时所述第一接合构件能够切换为分离状态,所述连接部分是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连接的所述车轮侧的连接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30 JP 2015-2138881.一种自动变速器,其中,具有:输入轴,与车辆的驱动源驱动连接;输出轴,与车轮驱动连接;无级变速机构,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第一接合构件,安装于经由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将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通过在前进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并且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分离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第二接合构件,在经由齿轮系将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接合构件的所述驱动源侧与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接合构件的所述车轮侧连接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中,安装于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齿轮系之间,通过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以及第三接合构件,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中安装于比所述第二接合构件更靠所述车轮侧,通过在前进行驶时至少在所述第二接合构件为接合状态的情况下切换为分离状态并且在后退行驶时切换为接合状态,来进行动力传递或切断动力传递,所述第一接合构件位于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和连接部分之间,并且在惯性行驶时所述第一接合构件能够切换为分离状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越直树平尾智哉泷沢昌士新堂启太稻叶一哉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