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72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将机动车动力总成支承在机动车车身处的支承装置(1),支承装置具有流体工作腔(2),流体工作腔(2)通过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与在支承装置(1)的壳体(21)中存在的流体平衡腔(3)在流动方面连通,其中,流体工作腔(2)和流体平衡腔(3)被分隔元件(8)分隔,在分隔元件(8)中存在至少一个流体通道。在此设置成,分隔元件(8)借助于在周向上包围分隔元件(8)的弹性元件(7)与壳体(21)脱耦,其中,壳体(21)具有接纳流体平衡腔(3)的盖件(5)和保持支承装置的弹性体(18)的支撑件(20),其中,盖件(5)如此接合到支撑件(20)和弹性元件(7)之间,使得在相对于支承装置(1)的纵向中轴线(4)的径向方向上观察,依次是弹性元件(7)、盖件(5)和支撑件(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支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将机动车动力总成支承在机动车车身处的支承装置,支承装置具有流体工作腔,流体工作腔通过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与在支承装置的壳体中存在的流体平衡腔在流动方面连通,其中,流体工作腔和流体平衡腔被分隔元件分隔开,在分隔元件中存在至少一个流体通道。
技术介绍
支承装置用于以减振的方式将机动车动力总成、例如内燃机支承在另一装置、优选地机动车车身处。就此而言,支承装置也可被称为减振装置。可设置成,支承装置固定在也称为发动机支架的副车架处,发动机支架自身固定在机动车车身的承载结构处。就此而言,副车架可与承载结构一起形成机动车车身。因此,机动车动力总成通过支承装置与副车架并且相应地与机动车车身相连接或可相连接。如果支承装置设置成用于将内燃机支承机动车车身处,则名称发动机支座也是常见的。以下仅仅阐述支承装置作为发动机支座的应用,即,用于将机动车动力总成或内燃机支承在机动车车身处。然而,显然,支承装置也可设置成用于其它应用目的,其中,可以相似的方式使用以下实施方案。机动车动力总成通过支承装置固定在机动车车身处,特别是通过支承装置支撑在机动车车身处。就此而言,支承装置如此布置在机动车动力总成和机动车车身之间,即,其被作用到机动车动力总成上的重力影响挤向机动车车身的方向。优选地,不是仅仅设置唯一的支承装置用于支承机动车动力总成,而是相反地设置多个支承装置,其设计成与所描述的支承装置相同或至少相似。支承装置具有流体工作腔以及流体平衡腔。流体工作腔和流体平衡腔通过流体通道在流动方面相互连通。优选地,流体工作腔处于在机动车动力总成和机动车车身之间的有效连接中。这意味着,机动车动力总成通过流体工作腔、确切地说处于流体工作腔中的流体支撑在机动车车身处。就此,在机动车动力总成例如由于振动移动时,流体工作腔的体积改变。处于流体工作腔中的流体在体积减小时通过流体通道从流体工作腔中被挤入流体平衡腔中。相反地,如果体积增大,则流体可从流体平衡腔中通过流体通道流回流体工作腔中。支承装置用于以减振的方式支承机动车动力总成,即,应抑制或至少减弱从机动车动力总成到机动车车身上的振动传递。在流体通道中,为此可存在至少一个节流部,从而可借助于节流部调节支承装置的减振性能。流体平衡腔的体积不可或大多数情况以很小的程度布置在机动车动力总成和机动车车身之间的有效连接中。例如,为此流体平衡腔位于支承装置的壳体中,其中,壳体特别是刚性的。虽然可设置成,机动车动力总成通过壳体支撑在机动车车身处,然而由于刚性的设计方案,机动车动力总成的重量至少不直接地引起流体平衡腔的体积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现在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出一种支承装置,其相对于已知的支承装置具有的优点是,特别是在支承装置的低结构成本和减振性能能更好地调整的同时,实现对机动车动力总成的振动可靠地减弱。根据本专利技术,这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支承装置实现。在此设置成,分隔元件借助于在周向上包围分隔元件的弹性元件与壳体脱耦,其中,壳体具有接纳流体平衡腔的盖件和保持支承装置的弹性体的支撑件,其中,盖件如此接合到支撑件和弹性元件之间,使得在相对于支承装置的纵向中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观察,依次是弹性元件、盖件和支撑件。分隔元件使流体工作腔与流体平衡腔分隔开并且此外具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流体工作腔和流体平衡腔通过该至少一个流体通道在流动方面彼此连通。就此而言,分隔元件位于流体工作腔和流体平衡腔之间。为了在流体工作腔和流体平衡腔之间建立在流动方面连通,在分隔元件中构造至少一个流体通道。显然,备选地也可设置成,流体通道由分隔元件形成,或分隔元件至少局部地一起形成流体通道。分隔元件优选地布置在壳体中或至少布置在该处。例如,分隔元件固定在壳体处。流体通道可至少局部地设计成喷嘴形的或者整体作为喷嘴存在。例如,流体通道沿着其整个纵向延伸在横截面中是圆形的。附加地或备选地,其可在整个纵向延伸上直线地或者至少局部弯曲地伸延。例如,流体通道在其通入流体工作腔中的端部处和/或在其通入流体平衡腔中的端部处具有扩大部,从而流体通道的直径在流体工作腔的方向上和/或流体平衡腔的方向上变大。分隔元件例如垂直于或至少几乎垂直于支承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分隔元件浮动地布置在支承装置的壳体中,确切地说支承在其中。这意味着,分隔元件至少可稍微相对于壳体移动,特别是可相对于支承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在径向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上移动。为了该目的,设置弹性元件,其在相对于纵向中轴线的周向上优选地完全包围分隔元件。就此而言设置成,分隔元件布置成与壳体、确切地说壳体的壳体壁间隔开,即,不与壳体或壳体壁接触。为了使分隔元件与壳体间隔开,设置弹性元件。例如,弹性元件在周向上连续地位于分隔元件和壳体、确切地说壳体壁之间,并且保持分隔元件与壳体、确切地说壳体壁间隔开。作为分隔元件,例如可使用波纹膜盒,流体平衡腔至少局部地、特别是完全构造在波纹膜盒中。例如,流体平衡腔一方面由弹性元件或波纹膜盒限制,并且另一方面由分隔元件限制。为了该目的,弹性元件可流体密封地与分隔元件相连接或固定在分隔元件处。优选地,盖件和/或分隔元件由一种或多种刚性的材料制成。这意味着,分隔元件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朝盖件的方向挤压弹性元件,而盖件自身在径向方向上向内朝分隔元件挤压弹性元件。通过将弹性元件布置在盖件和分隔元件之间,使分隔元件与壳体且特别是盖件脱耦。然而同时,实现了弹性元件的可靠固定,即,通过弹性元件至少力锁合地固定在盖件和分隔元件之间。附加地,可在弹性元件和一方面盖件和/或另一方面分隔元件之间设置形状配合连接。此外设置成,壳体具有盖件和支撑件,其中,盖件接合到支撑件和弹性元件之间。盖件用于接纳流体平衡腔和/或弹性元件。在此,盖件可具有突出部、特别是中央的突出部,其接合到流体平衡腔的环形中。例如,突出部伸到分隔元件处。特别优选地,弹性元件夹紧保持在盖件和分隔元件之间。附加地或备选地,可设置形状配合连接。支撑件例如用于连结或固定第一支承部位,机动车动力总成可固定在第一支承部位处。例如,第一支承部位通过弹性体、特别是弹性体本体连结。支撑件用于支撑或保持弹性体。即,弹性体借助于支撑件固定。例如,弹性体注塑或喷铸在支撑件处。支撑件优选地由比弹性体更硬的材料、特别是金属、优选地钢制成。例如,第一支承部位位于具有弹性体、特别是弹性体本体的支承盖处。弹性体优选地通过支承芯与第一支承部位相连接。然而,显然第一支承部位也可直接位于弹性体处。例如,支承芯被接纳在弹性体中,特别是被注塑在其中。以这种方式,实现可靠地相对于弹性体保持第一支承部位。弹性体与分隔元件共同限定出流体工作腔。例如,弹性体具有凹口,其被分隔元件搭接或封闭。弹性体可侧向地包围分隔元件,从而其例如(在轴向方向上观察)布置成与盖件搭接。为了实现盖件在支撑件处持久且稳定的固定,盖件应接合到支撑件和弹性元件之间。在此,盖件优选地一方面贴靠在支撑件处并且另一方面贴靠在弹性元件处,特别是在径向外部贴靠在支撑件处并且在径向内部贴靠在弹性元件处。因此,在相对于支承装置的纵向中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观察,依次是、特别是直接依次是弹性元件、盖件和支撑件。这特别是意味着,弹簧元件、盖件和支撑件在轴向方向上观察彼此重叠,即,分别局部地布置在相对于纵向中轴线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支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别是用于将机动车动力总成支承在机动车车身处的支承装置(1),该支承装置具有流体工作腔(2),该流体工作腔(2)通过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与存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的壳体(21)中的流体平衡腔(3)在流动方面连通,其中,所述流体工作腔(2)和所述流体平衡腔(3)被分隔元件(8)分隔开,在所述分隔元件中存在至少一个流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元件(8)借助于在周向上包围所述分隔元件(8)的弹性元件(7)与壳体(21)脱耦,其中,所述壳体(21)具有接纳所述流体平衡腔(3)的盖件(5)和保持所述支承装置的弹性体(18)的支撑件(20),其中,所述盖件(5)如此接合到所述支撑件(20)和所述弹性元件(7)之间,使得在相对于所述支承装置(1)的纵向中轴线(4)的径向方向上观察,所述弹性元件(7)、所述盖件(5)和所述支撑件(20)相继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28 DE 102015015487.7;2015.10.12 EP EP151891.一种特别是用于将机动车动力总成支承在机动车车身处的支承装置(1),该支承装置具有流体工作腔(2),该流体工作腔(2)通过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与存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的壳体(21)中的流体平衡腔(3)在流动方面连通,其中,所述流体工作腔(2)和所述流体平衡腔(3)被分隔元件(8)分隔开,在所述分隔元件中存在至少一个流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元件(8)借助于在周向上包围所述分隔元件(8)的弹性元件(7)与壳体(21)脱耦,其中,所述壳体(21)具有接纳所述流体平衡腔(3)的盖件(5)和保持所述支承装置的弹性体(18)的支撑件(20),其中,所述盖件(5)如此接合到所述支撑件(20)和所述弹性元件(7)之间,使得在相对于所述支承装置(1)的纵向中轴线(4)的径向方向上观察,所述弹性元件(7)、所述盖件(5)和所述支撑件(20)相继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与所述分隔元件(8)一起围成所述流体平衡腔(3)。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元件(8)通过所述弹性元件(7)固定在壳体(21)处。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8)通过支撑件(20)固定在引导装置(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沃尔曼C·梅尔T·时梅尔T·施特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威巴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