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构造在机壳中的工作介质箱的动力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构造在机壳中的工作介质箱的动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754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设备(1)。在此设置有机壳(4),在该机壳中布置有工作介质耗用器、工作介质箱(5)以及工作介质泵,其中,在机壳(4)中存在空气室(8),动力设备(1)的至少一根机轴(10)伸入到该空气室中,该空气室通过分隔壁(12)与相邻于空气室(8)构造在机壳(4)中的工作介质箱(5)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设备。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已知文献de 10 2016 215 184 a1。该文献说明了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具有液压传动机构控制器、传动机构壳体、安置到传动机构壳体上的油池以及功率电子设备,该功率电子设备支撑在传动机构壳体和/或油池上。在此规定,液压传动机构控制器和功率电子设备以传动机构中轴线为基准在切向上和/或在轴向上至少局部地彼此并排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设备,该动力设备相对于已知的动力设备具有的优点是,尤其能够实现成本有利并且快速的制造,并且还特别紧凑地构建。

2、根据本专利技术,这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设备来实现。在此,设置有机壳,在该机壳中布置有工作介质耗用器、工作介质箱和工作介质泵,在机壳中存在空气室,动力设备的至少一根机轴伸入该空气室中,该空气室通过分隔壁与相邻于空气室构造在机壳中的工作介质箱隔开。

3、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与适宜的改进方案。

4、动力设备用于驱动机动车辆,因此,就此而言用于提供旨在驱动机动车辆的驱动力矩。为此,动力设备优选地具有动力单元,其至少暂时地与机动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轮在驱动技术上连接。动力单元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机壳中或被机壳容纳。例如,动力单元以电机的形式存在,其至少暂时作为电动机来运行。

5、在机壳中布置有工作介质耗用器、工作介质箱和工作介质泵。将工作介质理解成用于使动力设备运行的介质,其优选地至少暂时地或特别优选地永久地以液态存在。工作介质尤其是润滑介质。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介质耗用器也可以被称为润滑介质耗用器,工作介质箱也可以被称为润滑介质箱,工作介质泵也可以被称为润滑介质泵。替代地,工作介质是冷却介质。此时,工作介质耗用器、工作介质箱和工作介质泵也可以相应地被称为冷却介质耗用器、冷却介质箱和冷却介质泵。

6、例如,工作介质耗用器呈动力单元和/或传动机构的形式。在动力设备的运行期间,为工作介质耗用器至少暂时输送工作介质。工作介质用于工作介质耗用器的润滑和/或调温。术语“工作介质耗用器”不应理解成工作介质耗用器实际耗用工作介质。相反,工作介质耗用器接收工作介质,尤其在工作介质入口处,并且随后优选地在工作介质出口处至少大部分地再次输出该工作介质。

7、为工作介质耗用器输送的工作介质从工作介质箱获得,就此而言,工作介质箱设置和设计成暂存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在其输送给工作介质耗用器之后再次输送给工作介质箱,具体而言,借助工作介质泵进行输送。这意味着,工作介质泵设置和设计成将由工作介质耗用器提供的工作介质朝工作介质箱的方向输送、更确切地说输送到工作介质箱中。

8、优选地存在至少一个其他工作介质泵,通过该其他工作介质泵将工作介质从工作介质箱取出,并且朝工作介质耗用器的方向输送,更确切地说输送给工作介质耗用器。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介质泵和其他工作介质泵可彼此独立地运行,从而使得可通过工作介质泵将工作介质输送给工作介质箱,并且可通过其他工作介质泵从工作介质箱取出并且朝工作介质耗用器的方向输送。然而,优选地,工作介质泵和其他工作介质泵一起运行。它们尤其由共同的驱动器驱动。

9、为了实现动力设备的特别紧凑的设计并且还可简单且成本有利地制造动力设备,工作介质箱构造在机壳中;因此,没有单独的工作介质箱处于机壳之外。此外,工作介质箱完全布置在机壳中。工作介质箱相邻于空气室存在,动力设备的至少一根机轴伸入空气室中。

10、机壳具有基体,机壳盖布置和/或固定在该基体上,以封闭空气室和工作介质箱。就此而言,空气室和工作介质箱相应一方面由基体的壁界定,另一方面由布置或固定在基体处的机壳盖界定。空气室至少局部地被机壳围住。特别优选地,空气室相对于外部环境被以流体不可穿透的形式封闭。为此,优选地,机壳盖以流体不可穿透的形式固定在基体上,使得空气室一方面由基体、更确切地说基体的壁界定,并且另一方面由机壳盖界定,尤其沿机轴的轴向方向。

11、在空气室和工作介质箱之间布置有分隔壁,以便将工作介质箱和空气室至少局部地在流动技术上隔开。分隔壁优选地从基体、更确切地说其壁开始,背离它延伸,尤其是朝向机壳盖的方向延伸。特别优选地,在机壳盖装配在基体处之后,分隔壁以流体不可穿透的形式贴靠机壳盖,以便将空气室和工作介质箱在流动技术上彼此隔开。

12、动力设备的机轴至少局部地处在空气室中。机轴例如是动力单元的组成部分,机轴尤其是动力单元的驱动轴。例如,机轴在空气室中具有齿部,机轴通过该齿部与动力设备的至少一根其他的轴在驱动技术上连接。例如,齿部用于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机轴固定齿轮。为此,齿轮具有配合齿部,其与机轴的齿部形状配合地相互作用。

13、优选地,机轴穿过基体的壁伸入空气室中,机轴尤其可转动地支承在壁上。在此,壁中优选地存在支承凹部,机轴穿过该支承凹部。同样,轴承布置在支承凹部中,机轴通过该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在壁上。轴承尤其作为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存在。

14、可规定,工作介质箱的体积含量与空气室的体积含量一样大,或与空气室的体积含量至少近似一样大。然而,优选地,工作介质箱的体积含量对应于空气室的体积含量的至少20%、至少30%、至少40%或至少50%。由此实现工作介质箱的足够的大小。

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工作介质泵在抽吸侧通过抽吸通道与工作介质耗用器在流动技术上联接,并且在压力侧通过压力通道与工作介质箱在流动技术上联接,并且工作介质箱通过输送通道与工作介质耗用器在流动技术上联接,其中,抽吸通道、压力通道和输送通道相应在构造有开口的情况下敞开地构造在机壳的基体中,并且开口通过固定在基体上的端盖覆盖,使得在流动技术上彼此分开。

16、例如规定,工作介质泵一方面通过抽吸通道与工作介质耗用器联接。这意味着,工作介质泵通过抽吸通道将工作介质从工作介质耗用器、更确切地说其工作介质出口朝工作介质箱的方向输送。另一方面,工作介质泵优选地通过压力通道与工作介质箱接连。就此而言,工作介质泵通过抽吸通道将工作介质从工作介质耗用器的方向抽吸,并且通过压力通道将工作介质朝工作介质箱的方向输送、更确切地说输送到工作介质箱中。

17、优选地,抽吸通道以及压力通道直接与工作介质泵联接,即沿流动方向从工作介质泵开始延伸。同样可规定,抽吸通道延伸至工作介质耗用器的工作介质出口处,并且压力通道延伸至工作介质箱。然而,优选地,抽吸通道与工作介质出口间隔开地布置,并且压力通道与工作介质箱间隔开地布置,从而它们仅部分地延伸到相应的元件。

18、可规定,工作介质箱和工作介质耗用器通过输送通道在流动技术上彼此联接。因此,输送通道沿着在流动技术上的在工作介质箱和工作介质耗用器之间的连接而存在。可规定,输送通道直接始于工作介质箱,并且延伸至工作介质耗用器。然而还可规定,输送通道与工作介质箱、工作介质耗用器或者它们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设备(1),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设备包括机壳(4),在该机壳中布置有工作介质耗用器、工作介质箱(5)以及工作介质泵,在机壳(4)中存在空气室(8),动力设备(1)的至少一根机轴(10)伸入到该空气室中,该空气室借助分隔壁(12)与工作介质箱(5)隔开,该工作介质箱与空气室(8)相邻地构造在机壳(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分隔壁(12)中构造有溢流口(14),工作介质箱(5)通过该溢流口在流动技术上与空气室(8)连接。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4)至少有子区域处于分隔壁(12)的朝向空气室(8)的方向倾斜布置的区域中。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以机轴(10)的转动轴线为基准的横截面中观察,工作介质箱(5)处于机轴(10)的相对两侧。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横截面中观察,工作介质箱(5)以至少180°、至少195°、至少210°或至少225°包围机轴(10)。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工作介质耗用器通过输送通道并且通过工作介质池与回流通道在流动技术上联接,该输送通道经由输送通入口通入到工作介质箱(5)中,该回流通道经由回流通入口通入工作介质箱(5)中,其中,在横截面中观察,溢流口布置在回流通入口的背离输送通入口的一侧。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通道穿过构造在分隔壁(12)中的通孔(13)。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以机轴(10)的转动轴线为基准的纵截面中观察,空气室(8)一方面由机壳(4)的壁(15)界定,另一方面由固定在机壳(4)上的机壳盖(9)界定,其中,仍在纵截面中观察,机壳(4)的壁(15)和机壳盖(9)同向地弯曲和/或斜置。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机壳(4)的壁(15)的背离空气室(8)的一侧布置有分离离合器(19),通过该分离离合器,机轴(10)和/或与机轴(10)在驱动技术上连接的另外的机轴(17)与动力设备(1)的输出法兰(3)在驱动技术上联接。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设备(1),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设备包括机壳(4),在该机壳中布置有工作介质耗用器、工作介质箱(5)以及工作介质泵,在机壳(4)中存在空气室(8),动力设备(1)的至少一根机轴(10)伸入到该空气室中,该空气室借助分隔壁(12)与工作介质箱(5)隔开,该工作介质箱与空气室(8)相邻地构造在机壳(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分隔壁(12)中构造有溢流口(14),工作介质箱(5)通过该溢流口在流动技术上与空气室(8)连接。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4)至少有子区域处于分隔壁(12)的朝向空气室(8)的方向倾斜布置的区域中。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以机轴(10)的转动轴线为基准的横截面中观察,工作介质箱(5)处于机轴(10)的相对两侧。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横截面中观察,工作介质箱(5)以至少180°、至少195°、至少210°或至少225°包围机轴(10)。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塞凯伊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