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车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407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载车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解决了载车装置在垂直升降过程中摆动的问题。载车装置包括载车板、支撑轴、两个载车吊臂和两个加强梁;两个加强梁对称安装在载车板上沿车辆出入方向的两端的底部;载车吊臂包括开口端和闭合端,每个载车吊臂的开口端对应连接一个加强梁的两端;支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载车吊臂的闭合端的中心处连接;两个加强梁底面的中部均设有弧形凹槽;紧邻加强梁下方的载车装置的支撑轴可嵌入弧形凹槽中,与弧形凹槽相配合。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中采用了上述的载车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车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
本技术属于存放多车辆的停车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载车装置及采用该载车装置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汽车占有量不断增加,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的居住空间越来越小,土地资源极其紧缺,几乎没有多少可供停车的位置,停车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为了适应停车的需要,人们开始大量使用机械式停车设备,以解决车位不足的问题。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是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一种,其以占地面积少,容车数量大,成本低等优点被广大用户接受,解决了医院,银行,商超,景区,汽车4S店等场所的停车困境。但是,车辆毕竟是大型设备,在垂直升降过程中对载车装置的稳固性要求比较高,停车设备的安全系数要大,以免发生意外。然而,使用现有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在车辆升降过程中会存在载车装置摆动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载车装置在垂直升降过程中摆动的问题。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摆动的载车装置及采用该载车装置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载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载车板、支撑轴、两个载车吊臂和两个加强梁;所述两个加强梁对称安装在载车板上沿车辆出入方向的两端的底部;所述载车吊臂包括开口端和闭合端,每个载车吊臂的开口端对应连接一个加强梁的两端;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载车吊臂的闭合端的中心处连接;所述两上个加强梁底面的中部均设有弧形凹槽;紧邻加强梁下方的载车装置的支撑轴可嵌入所述弧形凹槽中,与弧形凹槽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凹槽与其相配合的支撑轴之间的配合间隙大于0小于等于8mm。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为半圆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梁与载车板之间、载车吊臂与加强梁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包括主体结构、多个载车装置、升降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底板和两个支撑框架,所述两个支撑框架对称安装在支撑底板两侧,其中一个支撑框架下部为车辆入口;所述升降传动装置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用于驱动升降传动装置转动;所述多个载车装置均匀分布且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框架之间,与升降传动装置相连,并随升降传动装置做上下循环往复运动(运行轨道是垂直型椭圆跑道型的,载车装置沿椭圆型轨道运行),其特殊之处在于,多个载车装置采用了上述载车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是:1、在载车装置中加强梁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弧形凹槽,凹槽刚好与其下方载车装置中支撑轴相配合,在载车装置上升或下降时起到了防摆导向的作用,无需在垂直升降段额外增加外部防摆导向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节约成本。2、采用半圆形的凹槽,更有利于与支撑轴契合,防摆的效果更佳。3、当前市场上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上下相邻载车装置之间都留有一定间隙,增加了停车设备总高度。而本技术在设备动作或停止动作时,垂直升降段载车装置加强梁底部的弧形凹槽被下方载车装置的支撑轴填充,从而使处于同一侧的各载车装置串联在一起,降低了停车设备的总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载车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a、图4b和图4c为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运行时相邻载车装置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主体结构;11-支撑底板;12-支撑框架;2-升降传动装置;3-驱动装置;4-载车装置;41-载车板;42-加强梁;43-载车吊臂;44-支撑轴;42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载车装置4包括载车板41、支撑轴44、两个载车吊臂43和两个加强梁42;两个加强梁42对称安装在载车板41上沿车辆出入方向的两端(即载车板的前后两侧)的底部;载车吊臂43包括开口端和闭合端,呈U型(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V型),每个载车吊臂43的开口端对应连接一个加强梁42的两端,支撑轴4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载车吊臂43的闭合端的中心处连接;两个加强梁的底面的中部均设有半圆形凹槽;各半圆形凹槽与其下方的载车装置的支撑轴相互配合,且配合间隙大于0小于等于8mm。如图2-图3所示,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包括主体结构1、多个载车装置4、升降传动装置2和驱动装置3;主体结构1为钢结构,包括支撑底板11和两个支撑框架12,两个支撑框架12对称安装在支撑底板11两侧,其中一个支撑框架12下部为车辆入口(即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的前侧);升降传动装置2安装在支撑框架12上;驱动装置3安装在支撑框架12上,用于驱动升降传动装置2转动;多个载车装置4均匀分布且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框架12之间,与升降传动装置2相连,并随升降传动装置2做上下循环往复运动。其中,载车装置4采用如图1所示的载车装置。如图4a-图4c运行状态时载车装置的配合示意图所示,当载车装置4垂直上升或下降时,载车装置4的半圆形凹槽恰好被紧邻其下方的载车装置的支撑轴填充;同时,载车装置4的支撑轴也填充至紧邻其上部的载车装置的半圆形凹槽中,使得各载车装置串联在一起,在垂直升降过程中不会左右摆动,安全性高,同时也降低了停车设备的总高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载车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板、支撑轴、两个载车吊臂和两个加强梁;所述两个加强梁对称安装在载车板上沿车辆出入方向的两端的底部;所述载车吊臂包括开口端和闭合端,每个载车吊臂的开口端对应连接一个加强梁的两端;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载车吊臂的闭合端的中心处连接;所述两个加强梁底面的中部均设有弧形凹槽;紧邻加强梁下方的载车装置的支撑轴可嵌入所述弧形凹槽中,与弧形凹槽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板、支撑轴、两个载车吊臂和两个加强梁;所述两个加强梁对称安装在载车板上沿车辆出入方向的两端的底部;所述载车吊臂包括开口端和闭合端,每个载车吊臂的开口端对应连接一个加强梁的两端;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载车吊臂的闭合端的中心处连接;所述两个加强梁底面的中部均设有弧形凹槽;紧邻加强梁下方的载车装置的支撑轴可嵌入所述弧形凹槽中,与弧形凹槽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与其相配合的支撑轴之间的配合间隙大于0小于等于8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为半圆形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浪涛杨茂华王小旭张帆冯安琪张健冯小隆陈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隆翔停车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