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940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由预制构件、辅助件及现浇混凝土三部分组成,预制构件包括井圈、井口和标准节,井圈内侧为倒圆台口,井圈和井口连接,井口由三块弧形板拼接,井口上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浇注口A;标准节由三块弧形板拼接,标准节上部均匀设有多个浇注口B;井口和标准节上都留有连接孔和预留孔;辅助件包括木楔、竖向连接钩、水平钉、注浆花管,在弧形板之间用木楔微调护壁直径,井口和标准节之间通过连接孔用竖向连接钩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包括井圈垫层、井口坐浆(砂浆)、预制构件(井口、标准节)接头、肥槽(井口、标准节)填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进度快,成孔质量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
技术介绍
人工挖孔桩是重要的成桩方式之一,具有桩身直径灵活,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在现今应用得比较普遍。人工挖孔桩是先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进而形成的桩,但是人工挖孔桩因采用人工挖掘方式,在挖掘过程中孔壁易垮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且地下水丰富的地段,需大量抽排地下水,易引发周边道路及管线沉降。传统的人工挖孔桩一般采用倒挂式现浇护壁,厚度不小于100mm。护壁高度一般为1m,当遇有局部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砂时为0.3~0.5m。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6.6.10的规定“护壁模板的拆除应在灌注混凝土24h之后”。目前,工地上采用两种做法:一组(2人)循环开挖2个孔桩:快的4~5h完成一节护壁高度,第一天上午完成第一个孔桩第一节,下午完成第二个孔桩第一节;第二天上午施工第一个孔桩第二节,下午施工第二个孔桩第二节……平均进度1节/d,混凝土养生的有效时间为17~18h,偏不安全。慢的8h左右完成一节护壁高度,第一天完成第一个孔桩第一节,第二天完成第一个孔桩第一节;第三天完成第一个孔桩第二节,第四天完成第二个孔桩第二节……平均进度1节/2d,混凝土养生的有效时间为36~38h,偏于安全。另一组(2人)只开挖一个孔桩,头天完成护壁混凝土浇筑,第二天早晨拆除支撑,继续往下开挖。实际进度1节/d,混凝土养生的有效时间为10~12h,偏不安全。综上,混凝土护壁的施工是人工挖孔桩成孔的关键,传统的现浇施工方法不能及时有效地形成支护系统,同时存在安全与进度的矛盾。即传统施工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度缓慢(尤其是当土质条件较差时),在确保进度的前提下偏不安全,且成孔的几何尺寸受支模水平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解决了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护壁的施工方法不能及时有效地形成支护系统,同时存在安全与进度的矛盾,本技术将现有的现浇护壁改为预制装配式护壁,符合建筑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方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其特征在于:由预制构件、辅助件及现浇混凝土三部分组成,预制构件包括井圈、井口和标准节,井圈内侧为倒圆台口,井圈和井口连接,井口由三块弧形板拼接,井口上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浇注口A;标准节由三块弧形板拼接,标准节上部均匀设有多个浇注口B;井口和标准节上都留有连接孔和预留孔;辅助件包括木楔、竖向连接钩、水平钉、注浆花管,在弧形板之间用木楔微调护壁直径,井口和标准节之间通过连接孔用竖向连接钩连接;所述现场现浇混凝土:井圈垫层、井口坐浆、井口填塞、标准节填塞,即现浇混凝土包括井圈垫层、井口坐浆(砂浆)、预制构件(井口、标准节)接头、肥槽(井口、标准节)填塞。所述井圈为整体制作、厚度5cm、外径为孔桩设计直径加40cm。所述井口规格为C30钢筋混凝土,厚度5cm,高度50cm。所述标准节规格为C30钢筋混凝土,厚度5cm,高度25~50cm。所述竖向连接钩用φ10-14钢筋短料制作。所述水平钉用于当土质条件较差时的防垮塌措施,长度控制为孔桩设计直径减30cm,利用废旧钢管、钢筋、木条制成,通过预留孔安装。所述注浆花管用于孔壁外有孔洞时注浆使用,或作为水平钉使用,注浆花管用φ48钢管制作、长度控制为孔桩设计直径减30cm,通过预留孔安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比传统的现浇护壁进度能加快,人生安全更有保障、成孔质量更可靠、施工更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预制件及连接件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护壁配筋透视图。图中标记:1、井圈,2、井口,3、标准节,4、竖向连接钩,5、木楔,6、水平钉,7、注浆花管,8、井圈垫层,9、井口坐浆,10、井口填塞,11、标准节填塞,12、浇注口A,13、浇注口B,14、连接孔,15、预留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见图1-3,一种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其特征在于:由预制构件、辅助件及现浇混凝土三部分组成,预制构件包括井圈1、井口2和标准节3,井圈1内侧为倒圆台口,井圈1和井口2连接,井口2由三块弧形板拼接,井口2上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浇注口A12;标准节3由三块弧形板拼接,标准节3上部均匀设有多个浇注口B13;井口2和标准节3上都留有连接孔14和预留孔15;辅助件包括木楔5、竖向连接钩4、水平钉6、注浆花管7,在弧形板之间用木楔5微调护壁直径,井口2和标准节3之间通过连接孔14用竖向连接钩4连接;所述现场现浇混凝土:井圈垫层8、井口坐浆9、井口填塞10、标准节填塞11,即现浇混凝土包括井圈垫层、井口坐浆(砂浆)、预制构件(井口、标准节)接头、肥槽(井口、标准节)填塞。所述井圈1为整体制作、厚度5cm、外径为孔桩设计直径加40cm。所述井口2规格为C30钢筋混凝土,厚度5cm,高度50cm。所述标准节3规格为C30钢筋混凝土,厚度5cm,高度25~50cm。所述竖向连接钩4用φ10-14钢筋短料制作。所述水平钉6用于当土质条件较差时的防垮塌措施,长度控制为孔桩设计直径减30cm,利用废旧钢管、钢筋、木条制成,通过预留孔15安装。所述注浆花管7用于孔壁外有孔洞时注浆使用,或作为水平钉使用,注浆花管7用φ48钢管制作、长度控制为孔桩设计直径减30cm,通过预留孔15安装。本技术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比传统的现浇护壁进度能加快50%以上,人生安全更有保障、成孔质量更可靠、施工更环保。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其特征在于:由预制构件、辅助件及现浇混凝土三部分组成,预制构件包括井圈(1)、井口(2)和标准节(3),井圈(1)内侧为倒圆台口,井圈(1)和井口(2)连接,井口(2)由三块弧形板拼接,井口(2)上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浇注口A(12);标准节(3)由三块弧形板拼接,标准节(3)上部均匀设有多个浇注口B(13);井口(2)和标准节(3)上都留有连接孔(14)和预留孔(15);辅助件包括木楔(5)、竖向连接钩(4)、水平钉(6)、注浆花管(7),在弧形板之间用木楔(5)微调护壁直径,井口(2)和标准节(3)之间通过连接孔(14)用竖向连接钩(4)连接;所述现场现浇混凝土包括:井圈垫层(8)、井口坐浆(9)、井口填塞(10)、标准节填塞(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其特征在于:由预制构件、辅助件及现浇混凝土三部分组成,预制构件包括井圈(1)、井口(2)和标准节(3),井圈(1)内侧为倒圆台口,井圈(1)和井口(2)连接,井口(2)由三块弧形板拼接,井口(2)上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浇注口A(12);标准节(3)由三块弧形板拼接,标准节(3)上部均匀设有多个浇注口B(13);井口(2)和标准节(3)上都留有连接孔(14)和预留孔(15);辅助件包括木楔(5)、竖向连接钩(4)、水平钉(6)、注浆花管(7),在弧形板之间用木楔(5)微调护壁直径,井口(2)和标准节(3)之间通过连接孔(14)用竖向连接钩(4)连接;所述现场现浇混凝土包括:井圈垫层(8)、井口坐浆(9)、井口填塞(10)、标准节填塞(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1)为整体制作、厚度5cm、外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华刘承华张恒显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