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自卸车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31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19
一种矿用自卸车斗,涉及一种车斗,包括车斗本体,在车斗本体的前部设有铰接连接的前推板,在前推板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头,在车斗本体后板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气缸A,在气缸A与连接头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杆,在车斗本体的下面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和振动底座,所述振动底座呈“凸”形状,在中部凸面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排凹孔,所述上板包括中部板和铰接在中部板两侧的翻折板,在中部板的下面设有与多排凹孔相配合的多排凸头,在两侧的翻折板与振动底座两侧的凹陷面之间均设有气缸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卸料方便,不用人工即可完成自动卸料,有效保证了人身安全。

A mine dump truck

A bucket, including a front part of the front of the buck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ea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face of the front push plate, and a cylinder A is separat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face of the rear plate of the bucket body, and a push rod is fixed between the cylinder A and the connecting head respectively.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buck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plate and a vibrating base. The vibration base is a \convex\ shape, and a multi row concave hole is arranged evenly on the middle convex surface. The upper plate comprises a middle plate and a folding plate hi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iddle plate, and a multi row of concave holes are provided under the middle plate. The multi row convex head is equipped with cylinder B on both sides of the folding plate and the concave surface on both sides of the vibration base.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nloading, and the automatic unloading can be completed without manual work, and the safety of the body is ensured eff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自卸车斗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斗,尤其是涉及一种矿用自卸车斗。
技术介绍
公知的,大型矿用自卸车被广泛应用于各大矿山,由于装载能力的提高,对装载矿料的箱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大型矿用自卸车在卸载矿料时,虽然车斗箱可以旋转90°,但由于矿料的重力和粘性,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卸载,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工作强度很大,需要至少2个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自卸车斗。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用自卸车斗,包括车斗本体,在车斗本体的前部设有铰接连接的前推板,在前推板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头,在车斗本体后板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气缸A,在气缸A与连接头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杆,在车斗本体的下面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和振动底座,所述振动底座呈“凸”形状,在中部凸面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排凹孔,所述上板包括中部板和铰接在中部板两侧的翻折板,在中部板的下面设有与多排凹孔相配合的多排凸头,在两侧的翻折板与振动底座两侧的凹陷面之间均设有气缸B。所述的矿用自卸车斗,所述凹孔为半圆孔,所述凸头为小于凹孔直径的半圆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矿用自卸车斗,通过设置气缸A与推杆,卸矿料时推杆顶住连接头将前推板推开,便于下料,省去了人工打开推板,避免矿石滚落的危险,设置通过凹孔和凸头连接的底板和振动底座,凸头直径小于凹孔直径,在矿料下落时的振动带动底板和振动底座之间产生共振,从而加速矿料的下落,在两侧的翻折板与振动底座两侧的凹陷面之间均设有气缸B,便于顶升两侧的翻折板,使翻折板与中部板之间产生下滑角度,本技术结构简单、卸料方便,不用人工即可完成自动卸料,有效保证了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振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推板;2、车斗本体;3、连接头;4、推杆;5、底板;6、气缸A;7、后板;8、翻折板;9、振动底座;10、气缸B;11、凹陷;12、凹孔。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结合附图1-3所述的矿用自卸车斗,包括车斗本体2,在车斗本体2的前部设有铰接连接的前推板1,在前推板1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头3,在车斗本体2后板7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气缸A6,在气缸A6与连接头3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杆4,在车斗本体2的下面设有底板5,所述底板5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和振动底座9,所述振动底座9呈“凸”形状,在中部凸面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排凹孔12,所述上板包括中部板和铰接在中部板两侧的翻折板8,在中部板的下面设有与多排凹孔12相配合的多排凸头,在两侧的翻折板8与振动底座9两侧的凹陷11面之间均设有气缸B10。所述的矿用自卸车斗,所述凹孔为半圆孔,所述凸头为小于凹孔直径的半圆孔。实施本技术所述的矿用自卸车斗,在使用时,通过气缸A6推动推杆4,卸矿料时推杆4顶住连接头3将前推板1推开,便于下料,省去了人工打开前推板1,避免矿石滚落的危险,通过凹孔12和凸头连接的底板5和振动底座9,凸头直径小于凹孔12直径,在矿料下落时的振动带动底板5和振动底座9之间产生共振,从而加速矿料的下落,在两侧的翻折板8与振动底座9两侧的凹陷11面之间均设有气缸B10,便于顶升两侧的翻折板8,使翻折板8与中部板之间产生下滑角度,本技术结构简单、卸料方便,不用人工即可完成自动卸料,有效保证了人身安全。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为了公开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技术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技术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矿用自卸车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用自卸车斗,包括车斗本体,其特征是:在车斗本体的前部设有铰接连接的前推板,在前推板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头,在车斗本体后板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气缸A,在气缸A与连接头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杆,在车斗本体的下面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和振动底座,所述振动底座呈“凸”形状,在中部凸面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排凹孔,所述上板包括中部板和铰接在中部板两侧的翻折板,在中部板的下面设有与多排凹孔相配合的多排凸头,在两侧的翻折板与振动底座两侧的凹陷面之间均设有气缸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自卸车斗,包括车斗本体,其特征是:在车斗本体的前部设有铰接连接的前推板,在前推板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头,在车斗本体后板的内面两侧分别设有气缸A,在气缸A与连接头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杆,在车斗本体的下面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和振动底座,所述振动底座呈“凸”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丽珍郭家栋苗丁孙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源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