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836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一种新型车座,包括鞍座本体、后置挡板和固定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的一侧设有柔软面层,且所述柔软面层得底部设有吸收液层,且所述吸收液层与柔软面层通过鞍座本体固定连接,采用了固定钢杆的材料来保证鞍座本体的稳定性,达到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能,采取了背部在骑行过程中的紧贴,导致汗液流动大,保证了后置挡板的透气效果,保持表面舒适干爽的程度,在底座中,还采用了防震装置为基础的设置,提高了防震的效果,还利用伸缩铁板来控制防震的局部性,使其整个底座收伸缩防震,达到使用的安全性,还采用了后尾灯装置进行对后来车辆的提示,使其在黑暗或者光照没有的情况下,保证了骑行中的安全。

A new type of car sea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seat, including the saddle body, the rear baffle and the fixed steel ba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soft surface layer is provided on one side of the saddle body, and the bottom of the soft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n absorption liquid layer, and the absorption liquid layer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oft surface through the saddle body, and the fixed steel is adopted. The material of the rod ensures the stability of the saddle body, and achieves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saddle. It takes the close of the back in the process of riding, which leads to the large flow of sweat, ensures the air permeability of the rear baffle, and keeps the surface comfortable and dry. In the base, the setting of the shock proof device is also adopted and improved. The effect of the shock proof is also used to control the locality of the shock proof by using the telescopic iron plate, so that the whole base can be telescopic and shockproof, and the safety of the use is achieved. The rear light device is also used to prompt the later vehicles so that the safety of the riding is guaranteed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dark or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车座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鞍座,具体是一种新型车座。
技术介绍
是一种新型的新型车座。它通过物理性制透技术和致冷材料来实现表面舒适程度,鞍座的高度是单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坐垫太高的话膝盖容易受伤,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太低的话脚踏踩不出力量,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势踩踏也会对膝盖与腿部产生不好的影响。唯有正确的坐垫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踩踏效率、并拥有最正确健康又不伤害身体的踩踏姿势。现有的新型车座虽然设计合理,但缺少了表面的舒适性和光滑性,使其在坐下来太久的时候造成臀部温度过高,容易使臀部内密闭而造成的身体危害,而且现有的鞍座在做工质量上有很大的差距,使鞍座的整体性过度的不够柔软,达不到人们所需要的柔软舒适,且固定装置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车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专利技术创造内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车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车座,包括鞍座本体、后置挡板和固定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的一侧设有柔软面层,且所述柔软面层得底部设有吸收液层,且所述吸收液层与柔软面层通过鞍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的一侧设有碳纤维层,且所述碳纤维层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中,所述碳纤维层的一侧设有胶体,且所述胶体安装在鞍座本体中,所述鞍座本体的底部设有拉伸弹簧,且所述拉伸弹簧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中,所述拉伸弹簧的底部设有固定钢杆,且所述固定钢杆与鞍座本体通过拉伸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的一侧设有支架装置,且所述支架装置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中,所述支架装置的顶部设有后置挡板,且所述后置挡板与鞍座本体通过支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且所述底座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中,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防震装置,且所述防震装置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中,所述防震装置的一侧设有螺母,且所述螺母与防震装置通过固定钢杆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创造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鞍座本体的一侧设有纳米液化层,且所述纳米液化层安装在鞍座本体中。作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伸缩铁板,且所述伸缩铁板与底座通过防震装置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鞍座本体的底部设有海绵结构层,且所述海绵结构层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中。作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置挡板的表面设有透气层,且所述透气层嵌入设置在后置挡板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创造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实用性很高,通过固定钢杆的所需位置固定后,使鞍座本体稳定不移动,保证了鞍座的正常工作,利用了柔软面层作为面料,大大的提高表面的舒适程度,达到表面光滑干燥的效果,同时还使用吸收液层进行对汗水的吸收,保证了鞍座本体表面清爽舒适的状态,同时底部还设有海绵结构层来对表面吸收的汗液进行充分的吸收和分散,通过碳纤维层的作用来处理上层的汗液的气味,使得鞍座本体保持着清新的味道,不受汗液的发酵而臭化,还采用了固定钢杆的材料来保证鞍座本体的稳定性,达到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同时设计了后置挡板中的透气层,采取了背部在骑行过程中的紧贴,导致汗液流动大,保证了后置挡板的透气效果,保持表面舒适干爽的程度,在底座中,还采用了防震装置为基础的设置,提高了防震的效果,避免了在凹凸路面的身体抖动,还利用伸缩铁板来控制防震的局部性,使其整个底座收伸缩防震,达到使用的安全性,还采用了后尾灯装置进行对后来车辆的提示,使其在黑暗或者光照没有的情况下,后方来车警惕前方有电动车,保证了骑行中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车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型车座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鞍座本体、2-弹性柔边、3-柔软面层、4-吸收液层、5-海绵结构层、6-碳纤维层、7-固定钢杆、8-后尾灯装置、9-纳米液化层、10-拉伸弹簧、11-胶体、12-支架装置、13-后置挡板、14-透气层、15-底座、16-防震装置、17-螺母、18-伸缩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创造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车座,包括鞍座本体1、后置挡板13和固定钢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柔软面层3,且所述柔软面层3得底部设有吸收液层4,且所述吸收液层4与柔软面层3通过鞍座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碳纤维层6,且所述碳纤维层6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碳纤维层6的一侧设有胶体11,且所述胶体11安装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鞍座本体1的底部设有拉伸弹簧10,且所述拉伸弹簧10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拉伸弹簧10的底部设有固定钢杆9,且所述固定钢杆9与鞍座本体1通过拉伸弹簧10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支架装置12,且所述支架装置12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支架装置12的顶部设有后置挡板13,且所述后置挡板13与鞍座本体1通过支架装置12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15,且所述底座15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底座15的一侧设有防震装置16,且所述防震装置16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防震装置16的一侧设有螺母17,且所述螺母17与防震装置16通过固定钢杆7活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固定钢杆7的所需位置固定后,使鞍座本体1稳定不移动,保证了鞍座的正常工作,利用了柔软面层3作为面料,大大的提高表面的舒适程度,达到表面光滑干燥的效果,同时还使用吸收液层4进行对汗水的吸收,保证了鞍座本体1表面清爽舒适的状态,同时底部还设有海绵结构层5来对表面吸收的汗液进行充分的吸收和分散,通过碳纤维层6的作用来处理上层的汗液的气味,使得鞍座本体1保持着清新的味道,不受汗液的发酵而臭化,还采用了固定钢杆7的材料来保证鞍座本体1的稳定性,达到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同时设计了后置挡板13中的透气层14,采取了背部在骑行过程中的紧贴,导致汗液流动大,保证了后置挡板13的透气效果,保持表面舒适干爽的程度,在底座15中,还采用了防震装置16为基础的设置,提高了防震的效果,避免了在凹凸路面的身体抖动,还利用伸缩铁板18来控制防震的局部性,使其整个底座15收伸缩防震,达到使用的安全性,还采用了后尾灯装置8进行对后来车辆的提示,使其在黑暗或者光照没有的情况下,后方来车警惕前方有电动车,保证了骑行中的安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创造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创造。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创造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车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车座,包括鞍座本体(1)、后置挡板(13)和固定钢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柔软面层(3),且所述柔软面层(3)得底部设有吸收液层(4),且所述吸收液层(4)与柔软面层(3)通过鞍座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碳纤维层(6),且所述碳纤维层(6)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碳纤维层(6)的一侧设有胶体(11),且所述胶体(11)安装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鞍座本体(1)的底部设有拉伸弹簧(10),且所述拉伸弹簧(10)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拉伸弹簧(10)的底部设有固定钢杆(9),且所述固定钢杆(9)与鞍座本体(1)通过拉伸弹簧(10)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支架装置(12),且所述支架装置(12)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支架装置(12)的顶部设有后置挡板(13),且所述后置挡板(13)与鞍座本体(1)通过支架装置(12)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15),且所述底座(15)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底座(15)的一侧设有防震装置(16),且所述防震装置(16)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防震装置(16)的一侧设有螺母(17),且所述螺母(17)与防震装置(16)通过固定钢杆(7)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座,包括鞍座本体(1)、后置挡板(13)和固定钢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柔软面层(3),且所述柔软面层(3)得底部设有吸收液层(4),且所述吸收液层(4)与柔软面层(3)通过鞍座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碳纤维层(6),且所述碳纤维层(6)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碳纤维层(6)的一侧设有胶体(11),且所述胶体(11)安装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鞍座本体(1)的底部设有拉伸弹簧(10),且所述拉伸弹簧(10)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拉伸弹簧(10)的底部设有固定钢杆(9),且所述固定钢杆(9)与鞍座本体(1)通过拉伸弹簧(10)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支架装置(12),且所述支架装置(12)嵌入设置在鞍座本体(1)中,所述支架装置(12)的顶部设有后置挡板(13),且所述后置挡板(13)与鞍座本体(1)通过支架装置(12)固定连接,所述鞍座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士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全福鞍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