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673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注塑下模,所述注塑下模内部设置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压合杆,所述第一压合杆顶部设置有缓冲套管,且缓冲套管通过定位板与推板卡扣连接,所述推板表面设置有弹簧管,所述平衡板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二压合杆,所述注塑下模顶部设置有镂空板,所述注塑下模底部焊接有底座,且底座顶部两侧焊接有下模支架,所述下模支架通过伸缩杆与上模支架连接,且上模支架内侧设置有注塑上模,所述注塑上模内部设置有注塑管,所述注塑上模下表面设置有冷却板,且冷却板顶部设置有冷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注塑成型模具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注塑过程高效安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而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在现代工厂企业生产加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注塑成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于注塑模具的压合过程不够精确,同时在物品出料过程中摩擦力较大,影响了出料的及时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注塑下模,所述注塑下模内部设置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压合杆,所述第一压合杆顶部设置有缓冲套管,且缓冲套管通过定位板与推板卡扣连接,所述推板表面设置有弹簧管,所述平衡板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二压合杆,所述注塑下模顶部设置有镂空板,所述注塑下模底部焊接有底座,且底座顶部两侧焊接有下模支架,所述下模支架通过伸缩杆与上模支架连接,且上模支架内侧设置有注塑上模,所述注塑上模内部设置有注塑管,所述注塑上模下表面设置有冷却板,且冷却板顶部设置有冷却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模支架与下模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软胶垫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注塑上模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卡柱,所述注塑上模底部两侧开设有与限位卡柱相对应的限位卡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冷却板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冷气输送的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缓冲套管内部为中空结构,且缓冲套管内表壁设置有用于润滑的导油板。本技术中,首先通过设置的软胶垫圈,能够对下模支架和上模支架连接处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灰尘和水渍对连接处造成污染的现象,从而降低连接处的使用磨损,提高模具的使用安全性,其次通过设置的限位卡柱和限位卡槽,能够对注塑上模和注塑下模的压合过程起到精确的定位作用,使得限位卡柱和限位卡槽相互卡扣,从而避免注塑上模与注塑下模发生偏移的现象,提高注塑的稳定性,最后通过缓冲套管内表壁设置的导油板,能够对定位板起到润滑的效果,从而降低定位板升降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便于推板的升降移动,进而能够将注塑物品及时的推出模具凹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哑铃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注塑上模、2-上模支架、3-下模支架、4-注塑下模、5-平衡板、6-底座、7-第二压合杆、8-第一压合杆、9-镂空板、10-冷却管、11-注塑管、12-冷却板、13-推板、14-弹簧管、15-定位板、16-缓冲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注塑下模4,注塑下模4内部设置有平衡板5,平衡板5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压合杆8,第一压合杆8顶部设置有缓冲套管16,且缓冲套管16通过定位板15与推板13卡扣连接,推板13表面设置有弹簧管14,平衡板5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二压合杆7,注塑下模4顶部设置有镂空板9,注塑下模4底部焊接有底座6,且底座6顶部两侧焊接有下模支架3,下模支架3通过伸缩杆与上模支架2连接,且上模支架2内侧设置有注塑上模1,注塑上模1内部设置有注塑管11,注塑上模1下表面设置有冷却板12,且冷却板12顶部设置有冷却管10。上模支架2与下模支架3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软胶垫圈,注塑上模1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卡柱,注塑上模1底部两侧开设有与限位卡柱相对应的限位卡槽,冷却板12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冷气输送的通孔,缓冲套管16内部为中空结构,且缓冲套管16内表壁设置有用于润滑的导油板。缓冲套管16内表壁的导油板内部储存有定量的润滑油,并且通过微孔逐渐渗出导油板,然后对定位板15进行润滑,从而降低定位板15与缓冲套管16内表壁的相对摩擦力,便于推板13的升降移动。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底座6将注塑下模4安装在工作地点,注塑上模1连接到动力设备,当注塑上模1受到推动力下降时,在上模支架2和下模支架3的保护下与注塑下模4压合,推板13受到压力挤压弹簧管14使其压缩,将定位板15推向缓冲套管16内部底端,此时注塑管11导入注塑物料,注塑之后通过冷却板12进行冷却成型,部分滴落的注塑物料落入镂空板9内收集,然后注塑上模1复位,弹簧管14复位回弹,通过推板13将注塑成型的物品推出凹槽,则该注塑成型模具完整运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注塑下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下模(4)内部设置有平衡板(5),所述平衡板(5)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压合杆(8),所述第一压合杆(8)顶部设置有缓冲套管(16),且缓冲套管(16)通过定位板(15)与推板(13)卡扣连接,所述推板(13)表面设置有弹簧管(14),所述平衡板(5)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二压合杆(7),所述注塑下模(4)顶部设置有镂空板(9),所述注塑下模(4)底部焊接有底座(6),且底座(6)顶部两侧焊接有下模支架(3),所述下模支架(3)通过伸缩杆与上模支架(2)连接,且上模支架(2)内侧设置有注塑上模(1),所述注塑上模(1)内部设置有注塑管(11),所述注塑上模(1)下表面设置有冷却板(12),且冷却板(12)顶部设置有冷却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冷却工业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注塑下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下模(4)内部设置有平衡板(5),所述平衡板(5)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压合杆(8),所述第一压合杆(8)顶部设置有缓冲套管(16),且缓冲套管(16)通过定位板(15)与推板(13)卡扣连接,所述推板(13)表面设置有弹簧管(14),所述平衡板(5)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二压合杆(7),所述注塑下模(4)顶部设置有镂空板(9),所述注塑下模(4)底部焊接有底座(6),且底座(6)顶部两侧焊接有下模支架(3),所述下模支架(3)通过伸缩杆与上模支架(2)连接,且上模支架(2)内侧设置有注塑上模(1),所述注塑上模(1)内部设置有注塑管(11),所述注塑上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隆义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