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45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热蒸汽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热气体发生器。过热气体发生器包括耐热的过热气体发生的外筒,外筒为进口和出口贯通的腔体结构,以及配置在该外筒外部的加热线圈,通过向所述线圈施加电压而对外筒内部腔体的蒸汽进行加热,外筒腔体内安装内部隔套组件,内部隔套组件的相对于外筒的进口和出口是独立密封的空腔体,且与外筒腔体内部相通,内部隔套组件上设置若干透气孔,使从外筒进口进入的蒸汽能够进入内部隔套组件,同时加热获得的过热气体从透气孔流出到外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重量轻、蒸汽产生充分且温度温和可控,同时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且成本低廉,可在食品、包装等多行业领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热气体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过热蒸汽发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蒸汽产生充分且温度温和可控的过热气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水在标准压力下以100℃沸腾,产生水蒸气。如果从该水蒸气除去水分而做成完全的气体,则通过将该水蒸气进一步加热,能够得到远远超过100℃的高温过热蒸汽。通过用该过热蒸汽加热食品,可在短时间内进行不带有烤焦的烹调。另外,还可作为医疗器械的加热杀菌消毒的热源而利用。利用过热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过热蒸汽,在解冻、烧成、蒸煮、脱油等的食品加工、或杀菌、干燥等的领域使用时,必须进行对应其用途的温度设定。然而,在现有的过热蒸汽发生装置中,磁力线的发生带来的焦耳热会使箱体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因此,仅利用开关电源来进行温度的控制是极为困难的,从而具有这样的问题即、对过热蒸汽发生装置的各种用途不具有柔软性。另外,在现有技术的过热蒸汽发生装置中,虽然高温蒸汽的产生为可能,但由于对蒸汽的过度加热效率低,因此在食品的加热消毒及其他用途的利用时,难以产生充分量的蒸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蒸汽产生充分且温度温和可控的过热气体发生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过热气体发生器,包括耐热的过热气体发生的外筒,外筒为进口和出口贯通的腔体结构,以及配置在该外筒外部的加热线圈,通过向所述线圈施加电压而对外筒内部腔体的蒸汽进行加热,外筒腔体内安装内部隔套组件,内部隔套组件的相对于外筒的进口和出口是独立密封的空腔体,且与外筒腔体内部相通,内部隔套组件上设置若干透气孔,使从外筒进口进入的蒸汽能够进入内部隔套组件,同时加热获得的过热气体从透气孔流出到外筒出口。进一步地,所述的内部隔套组件为一对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底部封闭内部形成腔体,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顶部中间即腔体顶部敞开,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顶部边沿连接在外筒内壁上,一对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腔体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顶部边沿连接在外筒内壁上,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顶部边沿活动连接在外筒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顶部边沿活动连接在外筒内壁上,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顶部边沿与外筒内壁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内部隔套组件上设置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在内部隔套组件上呈螺旋状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的透气孔在内部隔套组件上呈螺旋状分布,相邻透气孔间圆周夹角为45°。进一步地,所述的内部隔套组件上设置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在内部隔套组件轴向上等距离分布。工作时,蒸汽从外筒进口进入外筒腔体进口侧,然后从第一内部隔套上的透气孔进入内部隔套组件的腔体内,从而进入中腔,外筒外部设置有加热线圈,使得蒸汽在中腔内再次加热成为过热气体,过热气体经由第二内部隔套上的透气孔进入外筒腔体出口侧,此时气体不仅温度升高,其体积及密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使得蒸汽成为过热气体且密度增大,提升了蒸汽的使用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重量轻、蒸汽产生充分且温度温和可控,同时本技术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且成本低廉,可在食品、包装等多行业领域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外筒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外筒A-A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内部隔套径向剖面图;图中:1、外筒,2、第一内部隔套,3、第二内部隔套,4、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过热气体发生器,包括耐热的过热气体发生的外筒1,外筒1为进口和出口贯通的腔体结构,以及配置在外筒1外部的加热线圈,通过向所述线圈施加电压而对外筒1内部腔体的蒸汽进行加热,外筒1腔体内安装内部隔套组件,内部隔套组件为一对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即第一内部隔套2和第二内部隔套3,第一内部隔套2和第二内部隔套3底部封闭内部形成腔体,第一内部隔套2和第二内部隔套3顶部中间即腔体顶部敞开,第一内部隔套2和第二内部隔套3顶部边沿螺纹活动连接在外筒1内壁上,第一内部隔套2和第二内部隔套3腔体相对设置,保证其各自相对于外筒1的进口和出口是独立密封的空腔体,且与外筒1腔体内部即中腔相通。如图3所示,第一内部隔套2和第二内部隔套3上设置若干透气孔,透气孔4在第一内部隔套2和第二内部隔套3呈螺旋状分布,相邻透气孔4间圆周夹角为45°,优选地透气孔4在第一内部隔套2和第二内部隔套3轴向上等距离分布。工作时,蒸汽从外筒1进口进入外筒1腔体进口侧,然后从第一内部隔套2上的透气孔4进入第一内部隔套2腔体内,从而进入中腔,外筒1外部设置有加热线圈,使得蒸汽在中腔内再次加热成为过热气体,过热气体经由第二内部隔套2上的透气孔4进入外筒1腔体出口侧,此时气体不仅温度升高,其体积及密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使得蒸汽成为过热气体且密度增大,提升了蒸汽的使用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过热气体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过热气体发生器,包括耐热的过热气体发生的外筒,外筒为进口和出口贯通的腔体结构,以及配置在该外筒外部的加热线圈,通过向所述线圈施加电压而对外筒内部腔体的蒸汽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外筒腔体内安装内部隔套组件,内部隔套组件的相对于外筒的进口和出口是独立密封的空腔体,且与外筒腔体内部相通,内部隔套组件上设置若干透气孔,使从外筒进口进入的蒸汽能够进入内部隔套组件,同时加热获得的过热气体从透气孔流出到外筒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过热气体发生器,包括耐热的过热气体发生的外筒,外筒为进口和出口贯通的腔体结构,以及配置在该外筒外部的加热线圈,通过向所述线圈施加电压而对外筒内部腔体的蒸汽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外筒腔体内安装内部隔套组件,内部隔套组件的相对于外筒的进口和出口是独立密封的空腔体,且与外筒腔体内部相通,内部隔套组件上设置若干透气孔,使从外筒进口进入的蒸汽能够进入内部隔套组件,同时加热获得的过热气体从透气孔流出到外筒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隔套组件为一对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底部封闭内部形成腔体,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顶部中间即腔体顶部敞开,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顶部边沿连接在外筒内壁上,一对截面为T型半封闭隔套腔体相对设置。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易王新贾寒飞潘国辉韩雅楠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诺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