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及快速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5920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及其快速繁殖方法,该培养基包括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三者采用特定的培养基配方,显著提高了穗花牡荆组培的增殖系数和生根率,从而提高了穗花牡荆的繁殖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选择穗花牡荆当年生枝条作为外植体材料,其生长旺盛、分生能力强,在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中不易产生褐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穗花牡荆的繁殖效率,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及快速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及快速繁殖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繁殖

技术介绍
穗花牡荆(Vitexagnus-castusL.)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芳香灌木,花期6-9月,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我国江苏、上海等地也有栽培。穗花牡荆花朵美丽,是夏季难得的时令花卉,其蓝紫色大型花序在植物造景中不可多得,在园林绿化上也有广泛的用途。穗花牡荆中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果实长期以来一直用于治疗女性疾病,作为药材已被收录于德国CommissionE植物药专论中。穗花牡荆目前主要靠播种或扦插进行繁殖培育,但繁殖率低、生长慢,无法快速高效地满足科研及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穗花牡荆的快速繁殖方法。组织培养技术是目前植物快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繁殖系数高、成苗时间短和便于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的优势,但由于组织培养一直存在的褐变、菌类污染、玻璃化现象等难题,目前对于穗花牡荆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及其快速繁殖方法,以提高穗花牡荆的繁殖效率,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首先提供了一种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它包括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芽诱导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0.1mg/LNAA+30g/L蔗糖+6g/L琼脂;所述增殖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1.0mg/L6-BA+0.2mg/LIBA+30g/L蔗糖+6g/L琼脂;所述生根培养基的成分包括1/2MS+1.0mg/LIBA+20g/L蔗糖+6g/L琼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穗花牡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穗花牡荆当年生枝条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将外植体用洗涤剂仔细刷洗,再于流水下冲洗,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转入酒精溶液中振荡10s取出,无菌水清洗1次,再转入质量浓度0.1%的升汞溶液中振荡8-10min取出,无菌水清洗3-5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将外植体剪成带单芽的茎段;(2)芽诱导培养:将步骤(1)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到上述的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2000Lx,光周期14/10h;(3)增殖培养:将步骤(2)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腋芽切下,每个茎段保留1-2个芽点,接种到上述的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诱导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2000Lx,光周期14/10h;(4)生根培养:将步骤(3)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剪成带2个芽点的茎段或茎尖,接种到上述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组培苗,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2000Lx,光周期14/10h;(5)移栽:将组培苗栽入苗床基质中;所述苗床基质包括珍珠岩和蛭石,其体积比为1︰1;在苗移栽前,苗床基质用百菌清进行灭菌;移栽完成后,用多菌灵1000倍溶液喷雾浇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用遮阳网进行遮荫,控制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5%;待移栽的组培苗生出新根,去掉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控制相对湿度为7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洗涤剂为质量浓度0.3-0.5%的肥皂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外植体用洗涤剂仔细刷洗后于流水下冲洗的时间为30-35min。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酒精溶液的体积浓度为7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将丛生芽剪成带2个芽点的茎段或茎尖,下端芽点距离下方切口0.5-1c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与步骤(5)中间还包括炼苗步骤,将步骤(4)得到的组培苗移到组培室外,进行常温闭瓶炼苗2天后再进行步骤(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组织培养穗花牡荆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三者采用特定的培养基配方,显著提高了穗花牡荆组培的增殖系数和生根率,从而提高了穗花牡荆的繁殖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方法选择穗花牡荆当年生枝条作为外植体材料,其生长旺盛、分生能力强,在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中不易产生褐变。综上,本专利技术提高了穗花牡荆的繁殖效率,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穗花牡荆芽诱导培养3周的生长情况示意图;图2为穗花牡荆增殖培养8周的生长情况示意图;图3为穗花牡荆生根培养30天的生长情况示意图;图4为组培苗移栽成活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简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穗花牡荆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穗花牡荆当年生枝条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材料;将外植体用质量浓度0.3-0.5%的肥皂水仔细刷洗,再于流水下冲洗30-35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转入体积浓度75%的酒精溶液中振荡10s取出,无菌水清洗1次,再转入质量浓度0.1%的升汞溶液中振荡8-10min取出,无菌水清洗3-5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将外植体剪成带单芽的茎段。2、芽诱导培养将步骤1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所述芽诱导培养基的成分为MS+0.1mg/LNAA+30g/L蔗糖+6g/L琼脂,灭菌前的pH值用1M的NaOH溶液调至6.0;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2000Lx,光周期14/10h;茎段培养1周后,开始萌发出1对腋芽,3周后,腋芽可伸长至2-3cm,详见图1。3、增殖培养将步骤2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腋芽切下,每个茎段保留1-2个芽点,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诱导培养,所述增殖培养基的成分为MS+1.0mg/L6-BA+0.2mg/LIBA+30g/L蔗糖+6g/L琼脂;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2000Lx,光周期14/10h;培养4周后,丛生芽可长到2-5cm,培养8周后,丛生芽可长至8-10cm,详见图2,增殖系数平均可达12,高可达20;每个芽可剪切出2-3个带1-2个芽点的继代材料;此后每隔8周左右,将丛生芽剪成带1-2个芽点的材料,进行继代培养。4、生根培养将步骤3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剪成带2个芽点的茎段或茎尖,下端芽点距离下方切口0.5-1cm,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组培苗,所述生根培养基的成分为1/2MS+1.0mg/LIBA+20g/L蔗糖+6g/L琼脂;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2000Lx,光周期14/10h;培养10天左右开始生根,30天左右生根率可达95%,平均生根5.5根,根长最长可达5cm,详见图3。5、闭瓶炼苗为了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将步骤4得到的组培苗移到组培室外,进行常温闭瓶炼苗2天。6、移栽炼苗完成后,将组培苗栽入苗床基质中;所述苗床基质包括珍珠岩和蛭石,其体积比为1︰1;在苗移栽前,苗床基质用百菌清进行灭菌;移栽完成后,用多菌灵1000倍溶液喷雾浇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用遮阳网进行遮荫,控制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5%;待移栽的组培苗生出新根,去掉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控制相对湿度为75%;其移栽成活率为95%。二、培养基最优试验(1)芽诱导培养基最优试验选择穗花牡荆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试验对象,将外植体按照上述步骤1的方法处理后分别接种到下述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及快速繁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芽诱导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0.1mg/L NAA+30g/L蔗糖+6g/L琼脂;所述增殖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1.0mg/L 6‑BA+0.2mg/L IBA+30g/L蔗糖+6g/L琼脂;所述生根培养基的成分包括1/2MS+1.0mg/L IBA+20g/L蔗糖+6g/L琼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芽诱导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0.1mg/LNAA+30g/L蔗糖+6g/L琼脂;所述增殖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1.0mg/L6-BA+0.2mg/LIBA+30g/L蔗糖+6g/L琼脂;所述生根培养基的成分包括1/2MS+1.0mg/LIBA+20g/L蔗糖+6g/L琼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穗花牡荆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芽诱导培养基在灭菌前的pH值为6.0。3.一种穗花牡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穗花牡荆当年生枝条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将外植体用洗涤剂仔细刷洗,再于流水下冲洗,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转入酒精溶液中振荡10s取出,无菌水清洗1次,再转入质量浓度0.1%的升汞溶液中振荡8-10min取出,无菌水清洗3-5次,无菌滤纸吸去水分,将外植体剪成带单芽的茎段;(2)芽诱导培养:将步骤(1)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2000Lx,光周期14/10h;(3)增殖培养:将步骤(2)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腋芽切下,每个茎段保留1-2个芽点,接种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诱导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2000Lx,光周期14/10h;(4)生根培养:将步骤(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丹曾俊程帅王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七彩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