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589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包括中心轴本体,所述中心轴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左定位端头和右定位端头,所述中心轴本体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大传动齿轮和小传动齿轮,所述中心轴本体、左定位端头和右定位端头的内壁中心位置均设有中心油孔,所述中心轴本体的内壁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安装有堵板,所述堵板通过进油管与中心油孔相连,所述筒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出油孔,所述筒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通过接头与筒体相连。该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通过筒体、进油管和升降座的配合,从而避免中心轴本体停止转动时导致润滑油的泄漏,更加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
,具体为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
技术介绍
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变速箱一轴和二轴,通过换挡杆的变换来选择与不同的齿轮啮合,使二轴能输出不同转速、转向和扭矩,现有的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仍存在润滑不足和与其他齿形结构啮合时有卡涩和碰撞等缺点,例如专利号为201420641874.0的专利,包括中间轴本体,中间轴本体的一端设有定位端头,定位端头的后侧设有大传动齿轮,中间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小传动齿轮,该专利虽然一定程度的可改善润滑效果,但中间轴本体停止转动时会导致润滑油的泄漏,不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包括中心轴本体,所述中心轴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左定位端头和右定位端头,所述中心轴本体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大传动齿轮和小传动齿轮,所述中心轴本体、左定位端头和右定位端头的内壁中心位置均设有中心油孔,所述中心轴本体的内壁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安装有堵板,所述堵板通过进油管与中心油孔相连,所述筒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出油孔,所述筒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通过接头与筒体相连,所述筒体的内壁顶端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壁中心位置设有出气孔,所述筒体的内壁中心位置安装有卡座,所述挡板的底端安装有缸体,所述缸体的底端安装有封板,所述缸体的内腔安装有活塞板,所述筒体的内腔底端安装有升降座,所述活塞板通过活塞杆与升降座相连,所述活塞杆贯穿封板的外壁,所述升降座通过复位弹簧与封板相连。优选的,所述升降座通过滑块与筒体相连,所述滑块与筒体的连接处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相匹配。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与封板的连接处安装有滑套。优选的,所述升降座的底端设有密封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通过筒体、进油管和升降座的配合,中心轴本体在转动时,升降座在中心轴本体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堵板的方向运动,升降座与进油管分离,升降座挤压复位弹簧,直至升降座与卡座接触,中心油孔中的润滑油经过进油管、出油孔、接头和导油管对大传动齿轮和小传动齿轮进行润滑,当中心轴本体停止转动时,升降座在复位弹簧的弹性反作用力下向靠近堵板的方向运动,升降座对进油管进行密封,从而避免中心轴本体停止转动时导致润滑油的泄漏,更加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筒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座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轴本体,2、左定位端头,3、右定位端头,4、大传动齿轮,5、小传动齿轮,6、中心油孔,7、筒体,8、堵板,9、进油管,10、出油孔,11、导油管,12、接头,13、挡板,14、出气孔,15、卡座,16、缸体,17、封板,18、活塞板,19、升降座,20、活塞杆,21、复位弹簧,22、滑块,23、滑槽,24、滑套,25、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包括中心轴本体1,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左定位端头2和右定位端头3,左定位端头2和右定位端头3对中心轴本体1进行定位,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大传动齿轮4和小传动齿轮5,所述中心轴本体1、左定位端头2和右定位端头3的内壁中心位置均设有中心油孔6,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内壁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筒体7,所述筒体7的底端安装有堵板8,堵板8对筒体7的底端进行封堵,所述堵板8通过进油管9与中心油孔6相连,进油管9用于连接堵板8与中心油孔6,进油管9贯穿堵板8的外壁,所述筒体7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出油孔10,所述筒体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油管11,导油管11对润滑油进行导向,所述导油管11通过接头12与筒体7相连,接头12用于连接导油管11与筒体7,所述筒体7的内壁顶端安装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的内壁中心位置设有出气孔14,所述筒体7的内壁中心位置安装有卡座15,所述挡板13的底端安装有缸体16,所述缸体16的底端安装有封板17,所述缸体16的内腔安装有活塞板18,挡板13和封板17对活塞板18进行限位,防止活塞板18与缸体16分离,所述筒体7的内腔底端安装有升降座19,卡座15对升降座19进行限位,所述活塞板18通过活塞杆20与升降座19相连,所述活塞杆20贯穿封板17的外壁,所述升降座19通过复位弹簧21与封板17相连,复位弹簧21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30N/CM,复位弹簧21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中心轴本体1在转动时,升降座19在中心轴本体1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堵板8的方向运动,升降座19与进油管9分离,升降座19通过活塞杆20带动活塞板18沿着缸体16的内壁向靠近挡板13的方向运动,缸体16中的气体经出气孔14排出,升降座19挤压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受到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直至升降座19与卡座15接触,中心油孔6中的润滑油经过进油管9、出油孔10、接头12和导油管11对大传动齿轮4和小传动齿轮5进行润滑,避免润滑不足与其他齿形结构啮合时发生卡涩和碰撞,当中心轴本体1停止转动时,升降座19在复位弹簧21的弹性反作用力下向靠近堵板8的方向运动,升降座19对进油管9进行密封,避免中心轴本体1停止转动时导致润滑油的泄漏,所述升降座19通过滑块22与筒体7相连,所述滑块22与筒体7的连接处设有滑槽23,所述滑块22与滑槽23相匹配,升降座19在运动时,升降座19带动滑块22沿着滑槽23的内壁滑动,提高了升降座19在运动时的稳定性,所述活塞杆20与封板17的连接处安装有滑套24,滑套24起到便于活塞杆20与封板17之间转动的作用,所述升降座19的底端设有密封垫25,密封垫25为橡胶材质制成,提高了升降座19与进油管9之间的密封性。中心轴本体1在转动时,升降座19在中心轴本体1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堵板8的方向运动,升降座19与进油管9分离,升降座19通过活塞杆20带动活塞板18沿着缸体16的内壁向靠近挡板13的方向运动,缸体16中的气体经出气孔14排出,升降座19挤压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受到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直至升降座19与卡座15接触,中心油孔6中的润滑油经过进油管9、出油孔10、接头12和导油管11对大传动齿轮4和小传动齿轮5进行润滑,避免润滑不足与其他齿形结构啮合时发生卡涩和碰撞,当中心轴本体1停止转动时,升降座19在复位弹簧21的弹性反作用力下向靠近堵板8的方向运动,升降座19对进油管9进行密封,从而避免中心轴本体1停止转动时导致润滑油的泄漏,更加适合广泛推广。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包括中心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左定位端头(2)和右定位端头(3),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大传动齿轮(4)和小传动齿轮(5),所述中心轴本体(1)、左定位端头(2)和右定位端头(3)的内壁中心位置均设有中心油孔(6),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内壁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筒体(7),所述筒体(7)的底端安装有堵板(8),所述堵板(8)通过进油管(9)与中心油孔(6)相连,所述筒体(7)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出油孔(10),所述筒体(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油管(11),所述导油管(11)通过接头(12)与筒体(7)相连,所述筒体(7)的内壁顶端安装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的内壁中心位置设有出气孔(14),所述筒体(7)的内壁中心位置安装有卡座(15),所述挡板(13)的底端安装有缸体(16),所述缸体(16)的底端安装有封板(17),所述缸体(16)的内腔安装有活塞板(18),所述筒体(7)的内腔底端安装有升降座(19),所述活塞板(18)通过活塞杆(20)与升降座(19)相连,所述活塞杆(20)贯穿封板(17)的外壁,所述升降座(19)通过复位弹簧(21)与封板(1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梭形换挡中间轴,包括中心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左定位端头(2)和右定位端头(3),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大传动齿轮(4)和小传动齿轮(5),所述中心轴本体(1)、左定位端头(2)和右定位端头(3)的内壁中心位置均设有中心油孔(6),所述中心轴本体(1)的内壁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筒体(7),所述筒体(7)的底端安装有堵板(8),所述堵板(8)通过进油管(9)与中心油孔(6)相连,所述筒体(7)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出油孔(10),所述筒体(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油管(11),所述导油管(11)通过接头(12)与筒体(7)相连,所述筒体(7)的内壁顶端安装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的内壁中心位置设有出气孔(14),所述筒体(7)的内壁中心位置安装有卡座(15),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祥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綦江区祥虎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