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ricycle frame frame device. Between the two side beams,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second beam, the third beam, the fourth beam, and the fifth cross beam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inner keel is composed of a half circular plate between the front end of the two single keel. The structure of the single keel is that the vertical tub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horizontal tube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oblique tube. Butbutt with the back end of the horizontal pipe, the rear end of the inclined tube is butted with the second beam,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vertical pipe and the horizontal pipe is in the arc transition, the upper end of the two vertical tubes is set with half circular plate, two single keels and semicircle plates are formed, a pair of U shaped bumper is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semicircle plate, the opening of a pair of U shaped bumper is set and the inner keel sides are on both sides. A external keel is set between the bumper and the front and lower surface of a pair of side beams,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frame, provide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whole vehicle, and doubles the prime minister's capacity. The design of the frame can carry the cargo of 3000kg 5000kg, ensuring that the frame can not be welded without de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架车架装置
本实用新形涉及三轮车架装置,尤其是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架车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三轮车架设计都是单龙骨架设计(即左右各一个龙骨架),承载能力有限,且极易在车头管与龙骨架连接处开焊断裂。怎样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车架的承重能力,有效的避免车头管与龙骨架连接处开焊断裂的问题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一种三轮车龙骨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架车架装置,大大提高了车架的整体强度,提供了整车的承载能力,将原臣在能力提升了一倍,经试验此车架设计可以承载3000kg-5000kg的货物,保证车架不变形不开焊。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架车架装置,是由:主梁、保险杠、内龙骨、外龙骨、长立柱、第一横梁、边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车头管、短梁、短立柱、主梁后套管、延长架、支撑架、插管构成;两根边梁之间从前到后依次平行设置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为圆柱形,第一横梁、第三横梁、第五横梁、边梁的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横梁设置于两根边梁的前端,第二横梁前侧中部垂直设置插管,第一横梁的一侧设置延长架;内龙骨由两个单龙骨前端之间设置半圆板构成,单龙骨的结构为:竖管垂直于横管的前端,斜管前端与横管后端对接,斜管前端与横管的夹角为120~130°,斜管后端与第二横梁对接,竖管与横管的交汇处呈圆弧过渡,两个竖管的上端设置半圆板,两个单龙骨与半圆板一体成形,半圆板的两侧设置一对U形的保险杠,一对U形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架车架装置,是由:主梁(1)、保险杠(2)、内龙骨(3)、外龙骨(4)、长立柱(5)、第一横梁(6)、边梁(7)、第二横梁(8)、第三横梁(9)、第四横梁(10)、第五横梁(11)、车头管(12)、短梁(13)、短立柱(14)、主梁后套管(15)、延长架(16)、支撑架(17)、插管(18)构成;其特征在于:两根边梁(7)之间从前到后依次平行设置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8)、第三横梁(9)、第四横梁(10)、第五横梁(11),第二横梁(8)和第四横梁(10)为圆柱形,第一横梁(6)、第三横梁(9)、第五横梁(11)、边梁(7)的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横梁(6)设置于两根边梁(7)的前端,第二横梁(8)前侧中部垂直设置插管(18),第一横梁(6)的一侧设置延长架(16);内龙骨(3)由两个单龙骨前端之间设置半圆板构成,单龙骨的结构为:竖管垂直于横管的前端,斜管前端与横管后端对接,斜管前端与横管的夹角为120~130°,斜管后端与第二横梁(8)对接,竖管与横管的交汇处呈圆弧过渡,两个竖管的上端设置半圆板,两个单龙骨与半圆板一体成形,半圆板的两侧设置一对U形的保险杠(2),一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车双龙骨架车架装置,是由:主梁(1)、保险杠(2)、内龙骨(3)、外龙骨(4)、长立柱(5)、第一横梁(6)、边梁(7)、第二横梁(8)、第三横梁(9)、第四横梁(10)、第五横梁(11)、车头管(12)、短梁(13)、短立柱(14)、主梁后套管(15)、延长架(16)、支撑架(17)、插管(18)构成;其特征在于:两根边梁(7)之间从前到后依次平行设置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8)、第三横梁(9)、第四横梁(10)、第五横梁(11),第二横梁(8)和第四横梁(10)为圆柱形,第一横梁(6)、第三横梁(9)、第五横梁(11)、边梁(7)的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横梁(6)设置于两根边梁(7)的前端,第二横梁(8)前侧中部垂直设置插管(18),第一横梁(6)的一侧设置延长架(16);内龙骨(3)由两个单龙骨前端之间设置半圆板构成,单龙骨的结构为:竖管垂直于横管的前端,斜管前端与横管后端对接,斜管前端与横管的夹角为120~130°,斜管后端与第二横梁(8)对接,竖管与横管的交汇处呈圆弧过渡,两个竖管的上端设置半圆板,两个单龙骨与半圆板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强,董现杰,周济亮,段会香,于高峰,孙恒军,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盛江红强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