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坐垫弹簧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124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1:11
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坐垫弹簧减震装置,托架机构的坐垫托架前端支架、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上方设置坐垫,托架机构的坐垫托架与坐垫之间的空腔内设置坐垫垫片,托架机构下部的一对吊耳之间设置减震弹簧前连接头的吊环,一对吊耳下方的预留孔与减震弹簧前连接头的吊环通过销轴铰接,减震弹簧后连接头下端设置于底座弹簧支架的U形口内,底座弹簧支架上方的预留孔和减震弹簧后连接头下端的预留孔通过销轴铰接,坐垫支撑架的一角设置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的U形口内,坐垫支撑架的预留孔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下方的预留孔通过销轴铰接,有效缓冲驾驶中的坐垫颠簸,满足各种复杂路面骑乘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坐垫弹簧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加工
,尤其是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坐垫弹簧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交通日益便利,人们出行更多的依赖交通工具,摩托车由于体型小、使用方便和非常具有驾驭感而深受人们喜爱,人的驾驶时间越来越长,坐垫对人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传统的边三轮摩托车坐垫都是固定在车身上,不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驾驶人;仅能调整坐垫泡沫结构和硬度,无法满足复杂路面骑乘体验,因此,怎样解决边三轮摩托车坐垫不可调节的问题,怎样能够调节坐垫适应各种驾驶员,提高驾驶舒适度,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边三轮摩托车坐垫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坐垫弹簧减震装置,通过本技术的坐垫弹簧减震装置,可根据驾驶员个人情况调节坐垫高低,有效缓冲驾驶中的坐垫颠簸,满足各种复杂路面骑乘体验。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坐垫弹簧减震装置,是由:底座、底座弹簧支架、底座弹簧支架安装孔、坐垫支撑架、坐垫托架、吊耳、坐垫托架前端支架、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后连接头、调节环、锁紧螺母、减震弹簧前连接头、坐垫、坐垫垫片构成;底座一端上表面设置坐垫支撑架,底座另一端上表面设置底座弹簧支架,底座弹簧支架的侧视结构为U形;托架机构的结构为:坐垫托架的侧视结构为倒U形,坐垫托架的俯视结构为长方形,坐垫托架的一端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对应固定,坐垫托架前端支架的侧视结构为倒U形,坐垫托架的U形口的两个下端面分别与一对吊耳的上端面对应固定,坐垫托架的另一端端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和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以与其相连的坐垫托架的长方形的短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和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的俯视结构为V形,坐垫托架、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坐垫托架前端支架、一对吊耳一体成形,坐垫托架、坐垫托架前端支架、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所构成的结构的整体呈开口向上的C形;减震机构的结构为:减震弹簧前连接头由螺纹柱上端设置吊环构成,减震弹簧前连接头的螺纹柱与调节环内的螺纹孔螺接,调节环上端面漏出的减震弹簧前连接头螺纹柱的外周设置锁紧螺母,调节环的下方与减震弹簧后连接头之间缠绕减震弹簧;托架机构的坐垫托架前端支架、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上方设置坐垫,托架机构的坐垫托架与坐垫之间的空腔内设置坐垫垫片,托架机构下部的一对吊耳之间设置减震弹簧前连接头的吊环,一对吊耳下方的预留孔与减震弹簧前连接头的吊环通过销轴铰接,减震弹簧后连接头下端设置于底座弹簧支架的U形口内,底座弹簧支架上方的预留孔和减震弹簧后连接头下端的预留孔通过销轴铰接,坐垫支撑架的一角设置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的U形口内,坐垫支撑架的预留孔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下方的预留孔通过销轴铰接,使托架机构以坐垫托架前端支架上的销轴为轴心旋转。所述减震机构的锁紧螺母用于调节减震弹簧前连接头的螺纹柱在减震弹簧内的位置,以达到调节坐垫角度的目的。所述减震弹簧后连接头为锻铝件。所述减震弹簧前连接头为锻铝件。所述坐垫支撑架朝向吊耳的一面向内凹陷呈V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的坐垫弹簧减震装置,可根据驾驶员个人情况调节坐垫高低,有效缓冲驾驶中的坐垫颠簸,满足各种复杂路面骑乘体验。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显著,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结实耐用,不易损坏,组装方便,维修维护方便,本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已得到本领域专家和众多驾驶员的一致好评,适合普遍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托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3、4中:底座1、底座弹簧支架1-1、底座弹簧支架安装孔1-2、坐垫支撑架2、坐垫托架3-1、吊耳3-2、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减震弹簧4-1、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调节环4-3、锁紧螺母4-4、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坐垫5、坐垫垫片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底座1一端上表面设置坐垫支撑架2,底座1另一端上表面设置底座弹簧支架1-1,底座弹簧支架1-1的侧视结构为U形;托架机构的结构为:坐垫托架3-1的侧视结构为倒U形,坐垫托架3-1的俯视结构为长方形,坐垫托架3-1的一端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对应固定,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的侧视结构为倒U形,坐垫托架3-1的U形口的两个下端面分别与一对吊耳3-2的上端面对应固定,坐垫托架3-1的另一端端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和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以与其相连的坐垫托架3-1的长方形的短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和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的俯视结构为V形,坐垫托架3-1、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一对吊耳3-2一体成形,坐垫托架3-1、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所构成的结构的整体呈开口向上的C形;减震机构的结构为: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由螺纹柱上端设置吊环构成,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的螺纹柱与调节环4-3内的螺纹孔螺接,调节环4-3上端面漏出的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螺纹柱的外周设置锁紧螺母4-4,调节环4-3的下方与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之间缠绕减震弹簧4-1;托架机构的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上方设置坐垫5,托架机构的坐垫托架3-1与坐垫5之间的空腔内设置坐垫垫片6,托架机构下部的一对吊耳3-2之间设置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的吊环,一对吊耳3-2下方的预留孔与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的吊环通过销轴铰接,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下端设置于底座弹簧支架1-1的U形口内,底座弹簧支架1-1上方的预留孔和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下端的预留孔通过销轴铰接,坐垫支撑架2的一角设置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的U形口内,坐垫支撑架2的预留孔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下方的预留孔通过销轴铰接,使托架机构以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上的销轴为轴心旋转。所述减震机构的锁紧螺母4-4用于调节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的螺纹柱在减震弹簧4-1内的位置,以达到调节坐垫5角度的目的。所述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为锻铝件。所述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为锻铝件。所述坐垫支撑架2朝向吊耳3-2的一面向内凹陷呈V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坐垫弹簧减震装置,是由:底座(1)、底座弹簧支架(1‑1)、底座弹簧支架安装孔(1‑2)、坐垫支撑架(2)、坐垫托架(3‑1)、吊耳(3‑2)、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减震弹簧(4‑1)、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调节环(4‑3)、锁紧螺母(4‑4)、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坐垫(5)、坐垫垫片(6)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1)一端上表面设置坐垫支撑架(2),底座(1)另一端上表面设置底座弹簧支架(1‑1),底座弹簧支架(1‑1)的侧视结构为U形;托架机构的结构为:坐垫托架(3‑1)的侧视结构为倒U形,坐垫托架(3‑1)的俯视结构为长方形,坐垫托架(3‑1)的一端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对应固定,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的侧视结构为倒U形,坐垫托架(3‑1)的U形口的两个下端面分别与一对吊耳(3‑2)的上端面对应固定,坐垫托架(3‑1)的另一端端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和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以与其相连的坐垫托架(3‑1)的长方形的短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和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的俯视结构为V形,坐垫托架(3‑1)、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一对吊耳(3‑2)一体成形,坐垫托架(3‑1)、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所构成的结构的整体呈开口向上的C形;减震机构的结构为: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由螺纹柱上端设置吊环构成,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的螺纹柱与调节环(4‑3)内的螺纹孔螺接,调节环(4‑3)上端面漏出的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螺纹柱的外周设置锁紧螺母(4‑4),调节环(4‑3)的下方与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之间缠绕减震弹簧(4‑1);托架机构的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上方设置坐垫(5),托架机构的坐垫托架(3‑1)与坐垫(5)之间的空腔内设置坐垫垫片(6),托架机构下部的一对吊耳(3‑2)之间设置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的吊环,一对吊耳(3‑2)下方的预留孔与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的吊环通过销轴铰接,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下端设置于底座弹簧支架(1‑1)的U形口内,底座弹簧支架(1‑1)上方的预留孔和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下端的预留孔通过销轴铰接,坐垫支撑架(2)的一角设置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的U形口内,坐垫支撑架(2)的预留孔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下方的预留孔通过销轴铰接,使托架机构以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上的销轴为轴心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坐垫弹簧减震装置,是由:底座(1)、底座弹簧支架(1-1)、底座弹簧支架安装孔(1-2)、坐垫支撑架(2)、坐垫托架(3-1)、吊耳(3-2)、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减震弹簧(4-1)、减震弹簧后连接头(4-2)、调节环(4-3)、锁紧螺母(4-4)、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坐垫(5)、坐垫垫片(6)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1)一端上表面设置坐垫支撑架(2),底座(1)另一端上表面设置底座弹簧支架(1-1),底座弹簧支架(1-1)的侧视结构为U形;托架机构的结构为:坐垫托架(3-1)的侧视结构为倒U形,坐垫托架(3-1)的俯视结构为长方形,坐垫托架(3-1)的一端与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对应固定,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的侧视结构为倒U形,坐垫托架(3-1)的U形口的两个下端面分别与一对吊耳(3-2)的上端面对应固定,坐垫托架(3-1)的另一端端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和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以与其相连的坐垫托架(3-1)的长方形的短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和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的俯视结构为V形,坐垫托架(3-1)、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一对吊耳(3-2)一体成形,坐垫托架(3-1)、坐垫托架前端支架(3-3)、第一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4)、第二坐垫托架后端支架(3-5)所构成的结构的整体呈开口向上的C形;减震机构的结构为:减震弹簧前连接头(4-5)由螺纹柱上端设置吊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强詹辉杨政融孙恒军董现杰杨大伟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盛江红强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