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541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银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的防镀银层变色剂。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凡士林为15%~30%,KC-E103为85%~70%,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解决了目前采用氰化镀银工艺镀银易变色的问题,而且显著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银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的防镀 银层变色剂。
技术介绍
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反光能力,可焊性较好,易于抛光,与基体 结合力好。镀银层在电机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汽发和大型同步电 机产品上的导电元件和接触元件。镀银层在空气中容易变色,其变色不仅影 响外观,更重要的是使元件接触电阻增加,影响导电元件和接触元件的导电 性能,另外,还易造成镀银焊接的困难。当前国内外防止镀银层变色的技术有1、 镀银后加镀贵金属在镀银层表面再镀一层贵金属,如金、铑、钯、铂等能有效地防止银层 变色,但成本太高, 一般只用于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少数军用产品上。2、 镀光亮银复旦大学研制的FB镀银光亮剂,只要在氰化镀银液中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加入此光亮剂,就会得到全板光亮的银镀层,而且其防变色的效果非常好,FB光亮剂是双组份的,其中FB-1是一种直碳链带有多个不饱和键的有机化 合物,FB-2添加剂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RrR2-S03Na,它本身不 具有使银层产生光亮作用,但能扩大电流密度范围,使镀层结晶更加细致, 使其抗变色能力更高。但该方法使用复杂。3、 化学钝化有些单位将镀银的镀件清水洗净后进行铬酸处理,即化学钝化。经化学 钝化后镀银层表面生成一层化学钝化膜,以隔离银镀层表面与腐蚀介质的接 触,来防止银镀层的变色,但由于此钝化膜较薄,实践证明单独使用效果不理想,抗变色能力较差。经此化学钝化工序,银镀层的厚度要减少l 3nm。 因此,为保证银镀层的厚度,需化学钝化的零件,必须加厚镀层。 4、浸涂有机防银变色剂有些厂家在镀银件钝化后再浸涂有机防银变色剂。如BY-2、 DJB-823、 FB-4、 TPS-Ag、 LY-9025、 SP-90S等能使银镀层表面生成一薄层固态膜,改 善表面摩擦性能,具有润滑作用,接触电阻稳定,抗变色能力好,尤其是适 合接插开关元件等器件。但镀银件钝化的钝化液中含铬,是对人体有毒的物 质,使用够安全,而且由于需钝化还会损伤银镀层的厚度。由于目前电镀采用的氰化镀银工艺比较稳定,在不考虑改变现行的工艺 规范情况下,考虑安全及生产的稳定性,应该避免采用含铬类的防变色剂或 易燃性的防变色剂而且该防变色剂成本要低。而目前已知的防银变色剂不能 满足上述全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氰化镀银工艺安全及生产的稳定性 的成本低的防银变色剂。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 剂,其组分及含量为凡士林 15% 30%KC-E103 85% 70%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所述KC-E103为上海巨石有限公司生产的 带电清洗剂。上述的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所述凡士林可为医用凡士林。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 医用凡士林25% ' KC-E103 75% 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解决了目前采用氰化镀银工艺镀银易变色的问题,避免采用含铬类的防变色剂或易燃性的防变色剂,而且显著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凡士林 15% 30% KC-E103 85% 70%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上述KC-E103为上海巨石有限公司生产的 带电清洗剂。将上述两种组分在室温下充分搅匀混合即可。 实施例2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 医用凡士林 15% 30% KC-E103 85% 70%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上述KC-E103为上海巨石有限公司生产的 带电清洗剂。其中医用凡士林为在一般药房内购买的医用凡士林,如上海雷 允上药房等药房均可购买到。将上述两种组分在室温下充分搅匀混合即可。实施例3优选地,上述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SD-2,其组分及 含量为医用凡士林 25% KC-E103 75Q/0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上述KC-E103为上海巨石有限公司生产的 带电清洗剂。将上述两种组分在室温下充分搅匀混合即可。 使用方法 应先将其充分搅匀。小零件可浸渍其中,大零件则用刷涂或喷涂的方法 涂于表面,然后任其自然干燥。下面用试验来进一步说明该防镀银层变色剂的效果。1、室外大气暴露试验一般镀银层等级分类如下甲级未变色,基本保持原镀层色泽;乙级局部轻微变色,颜色呈浅黄色或淡粉色;丙级局部中度变色,颜色呈黄棕色;丁级局部严重变色,颜色呈黄褐色或紫褐色;戊级全部变色,颜色呈深黑灰色或深黑色。将用氰化镀银工艺生产的镀银铜接头分别用水性防变色剂和上述SD-2 防变色剂处理,然后,挂在电镀工段室外3个月,进行大气暴露试验。试验结果用其他防变色剂处理的接头已经变成黑灰色,而用上述SD-2防变色剂处理的接头表面略变黄,仅有点状黑色。镀银层等级仍属于乙级。明显好于其他变色剂。表1为上述试验的防银变色观察对比结果。表 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2、接触电阻的测试电机零部件镀银是为了提高导电性,而经防变色处理应不影响导电性。 因此必须进行接触电阻的测试。测试方法是将两个用氰化镀银工艺生产的镀银铜接头用螺栓拧紧,用微欧计测量。所测得的接触电阻值如表2所示。表2<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由上可知,镀银件经过上述各防变色剂处理后,其接触电阻相差不大。 而且与未进行防变色处理的镀银件接触电阻相近。因此,使用这些防变色剂 都不会影响导电性能。因此,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得知本专利技术的防镀银层变色剂适合作为 用氰化镀银工艺生产的镀银层的变色剂。能显著地防止镀银层变色。'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之用,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 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 求所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凡士林15%~30%KC-E103 85%~70%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所述KC-E103为上海巨石有限公司生产的带电清洗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 特征在于,所述凡士林为医用凡士林。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 组分及含量为医用凡士林 25% KC-E103 75Q/0 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银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的防镀银层变色剂。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凡士林为15%~30%,KC-E103为85%~70%,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解决了目前采用氰化镀银工艺镀银易变色的问题,而且显著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C23C22/02GK101348622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氰化镀银工艺的新防镀银层变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 凡士林 15%~30% KC-E103 85%~70% 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所述KC-E103为上海巨石有限公司生产的带电清洗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