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机械、电气、能源、宇航、医学,日用工程等方面用于制做各种在温度变化造成形状记忆效应的敏感元件的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现在的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多种合金系,有金-镉,银-镉,铟-钛,镍-钛系,锰基,铈基,镍基,铜基和铁基等。但应用最成功,研究最彻底的是镍-钛系。其记忆能力,耐腐蚀性能,耐磨性,生理适应性,疲劳强度及使用寿命均是较好的。但由于价格昂贵,(每公斤1500~3000元以上)熔炼、控制工艺复杂,一般企业则无法问津。铜基记忆合金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容易加工成型,记忆能力较强,制造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引人注目。在铜基中有铜-锌-铝系,铜-铝-镍系,铜-铝-铍系,铜-锌-铝-锰-镍系等几种金属系。其中研究应用较多的是铜-锌-铝系及铜-铝-锌系及铜-铝-镍系,见《机械工程材料》(1988年第五期)。关于铜-铝-铍系研究应用很少,《日本工业材料特辑》(1983年第31卷第1号)有这方面的探讨,其只有三元合金的研究,没有辅加元素的研究。合金记忆性能改善不大。同镍-钛基相比,铜基合金总的存在着疲劳强度低,形状记忆稳定性差和易产生粗晶、晶界氧化及晶界脆断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基形状记忆合金,其中以铜、铝、铍作为主加元素。主加元素铝的含量在7~15%(重量百分比、下同),铍含量0.1~2%,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合金中增加了硼、铬、钛、稀土这几种元素作为微量辅加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元源,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