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铍多元铜合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67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作接触焊电极的低铍多元铜合金,通过在铜中加入镍、钴、钛、铍、硅合金元素,再经冷热变形加工,固溶和时效处理后,主要物理-机械性能可达到:硬度HV↓[30]180-260,导电率50-65%,软化温度500-560℃,故本发明专利技术合金不仅可替代CuCo2Be合金制作各种闪光对焊电极和焊接不锈钢、耐热钢等材料时的点焊、滚焊电极,以及水平连续铸造中的结晶器内模,并能用于电流密度和受力都较大的电阻对焊和凸焊电极。(*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作接触焊电极的多元铜合金。接触焊分对接焊和搭接焊两类,对接焊包括闪光对焊和电阻对焊,搭接焊包括点焊、滚焊、凸焊。无论哪种接触焊都需要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电极。电极的作用是将电流传输到被焊件上,同时又承受焊接时的压紧力和顶锻力;另外,它距焊缝较近(如对接焊)或者就在焊点或焊缝上(如搭接焊)。所以对制作电极的合金材料有如下性能要求(1)导电率高,在高密度电流流过时自身发热量少;(2)导热性好,能很快将自身热量散失掉;(3)强度、硬度值大,使用中磨耗少;(4)软化温度值高,即在工作温度下受力时不致塌陷变形;(5)化学稳定性高,表面氧化少;(6)不易与焊件粘着或焊合。但从已有的铜基电极合金看传导性能高的,往往强、硬值较低,强、硬度值高的,则传导性能较低。传导性和强、硬度值均高的全优型合金目前还未找到;另外,不同种类的接触焊,或同一种接触焊,焊接不同材质时,由于焊接工艺参数(电流密度、夹紧力、顶锻力等)不相同,对电极用合金各项性能的具体数值要求也不尽相同。1979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公布了IS05182标准,给出各种铜基电极合金的成分和主要性能数据的推荐值。在ISO5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元铜合金,其特征在于铜合金中含有镍、钴、钛、铍和硅元素,各元素在合金中的重量百分比为:Ni0.2~2.0%,Co0.2~2.0%,Ti0.1~0.5%,Be0.1~0.4,Si0.01~0.15%,其余为Cu。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法戴学礼孙箴潘建跃任合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船舶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