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intensity of the conductor of the existing automobile wire after being simplified is not enough, and the adhesive force of the terminal is easy to redu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high strength, can be achieved with conductor and terminal adhesion excellent automobile wire of copper alloy wire, copper alloy wire and the use of their automobile wire, for resolving the issue is the means of copper alloy wire containing total of 0.45 mass% or more and 2 mass% following the election, Ti, Sn, Fe Ag, Mg, Zn, Cr and P in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element, the content of H in the ratio is below 10ppm, the remainder comprising Cu and inevitable impuriti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合金线材、铜合金绞线和汽车用电线。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有导体和包覆在导体的外周的绝缘体的汽车用电线。作为上述导体,一般已知将多根铜合金线材绞合而得到的铜合金绞线等。汽车用电线在配设于汽车中时,通常将电线末端部的绝缘体剥离而在露出的导体上压接端子。近年来,随着汽车的轻量化,要求对汽车用电线进行轻量化。作为用于实现汽车用电线的轻量化的方法,已知例如将导体细径化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之前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涉及由铜合金构成的铜箔的技术,所述铜合金含有500~2500质量ppm的Sn,氧含量为20质量ppm以下、氢含量为2质量ppm以下,且余量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111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上所述使导体细径化时,每根铜合金线材的线材直径变细。因此,现有的细径化后的汽车用电线存在导体的强度容易变得不足、并且与端子的粘着力(固着力)容易降低这样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涉及箔的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汽车用电线。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提供能够实现具有高导体强度、与端子的粘着力优良的汽车用电线的铜合金线材、铜合金绞线以及使用了它们的汽车用电线。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反复进行了多种实验。其结果,得到了如下的见解。即,如果铜合金线材的线材直径变细,则在铜合金的H含量过量时,因H引起的晶粒的晶界裂纹的影响增大。其结果是,在汽车用电线中压接有端子的情况下,与端子的粘着力降低。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本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合金线材,其为用于汽车用电线的导体的铜合金线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化学成分组成:含有合计为0.4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选自由Fe、Ti、Sn、Ag、Mg、Zn、Cr和P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元素,H含量以质量比计为10ppm以下,余量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14 JP 2014-0826641.一种铜合金线材,其为用于汽车用电线的导体的铜合金线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化学成分组成:含有合计为0.4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选自由Fe、Ti、Sn、Ag、Mg、Zn、Cr和P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元素,H含量以质量比计为10ppm以下,余量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合金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成分组成中,O含量以质量比计为20ppm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合金线材,其特征在于,拉伸强度为400MPa以上。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铜合金线材,其特征在于,线材伸长率为5%以上。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铜合金线材,其特征在于,导电率为62%IACS以上。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铜合金线材,其特征在于,线材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启之,井上明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