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433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池,循环水池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远离循环水池的一端连接有离心泵,离心泵远离第一导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第二导管远离离心泵的一端连接有管道泵,管道泵远离第二导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导管,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的顶部连接有同一个U型导管,U型导管内安装有蝶阀,第三导管远离管道泵的一端连接有炉头本体,第二导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根据水的压力大小来自动控制管道泵的启动与关闭,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而且节省了人力和电能。

A device for cooling the head of a cooling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a cooling furnace head, including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circulating pool. One side of the circulating pool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catheter. One end of the first catheter is connected to a centrifugal pump far away from the circulating pool, and a second catheter and a second catheter are connected to the side of the first catheter. One end of the pump far away from the centrifugal pump is connected with a pipe pump. The one side of the pipe pump far away from the second catheter is connected with a third catheter. The top of the second catheter and the third catheter is connected to the same U type catheter. A butterfly valve is installed in the U tube. The third catheter is connected to the end of the pump,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catheter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one. The top of the second catheter is opened first. A movable rod is installed in the first through hole through slid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It can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starting and closing of the pipe pump according to the pressure of water, and basically realizes the automation control, and saves the manpower and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化炉是一种具有环保除烟系统的一种炉具,在使用石墨化炉的过程中,炉头的温度会急剧升高,炉头的温度如果过高的话会引起炉头的损坏,因此在使用石墨化炉的过程中需要对炉头进行冷却。现有的技术中,大多数对炉头的冷却方法都是采用潜水轮给炉头供水进行冷却,使用潜水轮进行供水时,由于潜水轮的功率有限,很有可能造成管道内水的压力不足,导致无法对炉头进行供水,因此设计一种能对管道内水补充压力的装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技术就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池,循环水池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远离循环水池的一端连接有离心泵,离心泵远离第一导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第二导管远离离心泵的一端连接有管道泵,管道泵远离第二导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导管,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的顶部连接有同一个U型导管,U型导管内安装有蝶阀,第三导管远离管道泵的一端连接有炉头本体,第二导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外,第二导管的上方设有对称焊接在活动杆两侧的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焊接在第二导管顶部的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方槽,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方槽内,方槽内设有开设在支撑杆顶部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滑动安装有顶杆,且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方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焊接固定,其中一个固定块靠近活动杆的一侧设有开设在支撑杆顶部的第三通孔,第二导管的顶部焊接有立柱,立柱的顶端贯穿第三通孔并延伸至第三通孔外,立柱的顶部焊接有横杆,横杆靠近活动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铜块,第一铜块的上方设有焊接在活动杆一侧的连接块,连接块上焊接有第二铜块,第二铜块与第一铜块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池靠近离心泵的一侧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导管套设在第一密封圈内。优选的,所述离心泵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第一安装块,管道泵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第二安装块,炉头本体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第三安装块。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内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活动杆套设在第二密封圈内。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管的顶部内壁上焊接有活动套设在活动杆上的连接板,活动杆位于第二导管内的一端焊接有支撑板,连接板的底部焊接有套设在活动杆上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支撑板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方槽的顶部内壁上焊接有套设在顶杆上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支撑杆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电源的正极与管道泵的正极相连接,管道泵的负极与第一铜块相连接,第二铜块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底座、循环水池、第一导管、离心泵、第二导管、管道泵、第三导管、U型导管、蝶阀、炉头本体、第一通孔、活动杆、支撑杆、固定块、方槽、第二通孔、顶杆、第三通孔、立柱、横杆、第一铜块、连接块、第二铜块共同构建了一种冷却炉头装置,通过底座、循环水池、第一导管、离心泵、第二导管、管道泵、第三导管、U型导管、蝶阀、炉头本体的配合,可以对炉头本体进行供水,从而对炉头本体进行冷却,通过第一通孔、活动杆、支撑杆、固定块、方槽、第二通孔、顶杆、第三通孔、立柱、横杆、第一铜块、连接块、第二铜块的配合,当水的压力过小时可以自动启动管道泵进行加压,当水的压力较大时可以自动关闭管道泵停止加压,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根据水的压力大小来自动控制管道泵的启动与关闭,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而且节省了人力和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的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的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的B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循环水池、3第一导管、4离心泵、5第二导管、6管道泵、7第三导管、8U型导管、9蝶阀、10炉头本体、11第一通孔、12活动杆、13支撑杆、14固定块、15方槽、16第二通孔、17顶杆、18第三通孔、19立柱、20横杆、21第一铜块、22连接块、23第二铜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池2,循环水池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导管3,第一导管3远离循环水池2的一端连接有离心泵4,离心泵4远离第一导管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5,第二导管5远离离心泵4的一端连接有管道泵6,管道泵6远离第二导管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导管7,第二导管5和第三导管7的顶部连接有同一个U型导管8,U型导管8内安装有蝶阀9,第三导管7远离管道泵6的一端连接有炉头本体10,第二导管5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杆12,且活动杆1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11外,第二导管5的上方设有对称焊接在活动杆12两侧的支撑杆13,两个支撑杆13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焊接在第二导管5顶部的固定块14,两个固定块14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方槽15,支撑杆13的一端延伸至方槽15内,方槽15内设有开设在支撑杆13顶部的第二通孔16,第二通孔16内滑动安装有顶杆17,且顶杆17的两端分别与方槽15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焊接固定,其中一个固定块14靠近活动杆12的一侧设有开设在支撑杆13顶部的第三通孔18,第二导管5的顶部焊接有立柱19,立柱19的顶端贯穿第三通孔18并延伸至第三通孔18外,立柱19的顶部焊接有横杆20,横杆20靠近活动杆1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铜块21,第一铜块21的上方设有焊接在活动杆12一侧的连接块22,连接块22上焊接有第二铜块23,第二铜块23与第一铜块21相接触,通过底座1、循环水池2、第一导管3、离心泵4、第二导管5、管道泵6、第三导管7、U型导管8、蝶阀9、炉头本体10、第一通孔11、活动杆12、支撑杆13、固定块14、方槽15、第二通孔16、顶杆17、第三通孔18、立柱19、横杆20、第一铜块21、连接块22、第二铜块23共同构建了一种冷却炉头装置,通过底座1、循环水池2、第一导管3、离心泵4、第二导管5、管道泵6、第三导管7、U型导管8、蝶阀9、炉头本体10的配合,可以对炉头本体10进行供水,从而对炉头本体10进行冷却,通过第一通孔11、活动杆12、支撑杆13、固定块14、方槽15、第二通孔16、顶杆17、第三通孔18、立柱19、横杆20、第一铜块21、连接块22、第二铜块23的配合,当水的压力过小时可以自动启动管道泵6进行加压,当水的压力较大时可以自动关闭管道泵6停止加压,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根据水的压力大小来自动控制管道泵6的启动与关闭,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而且节省了人力和电能。本技术中,循环水池2靠近离心泵4的一侧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导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池(2),循环水池(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导管(3),第一导管(3)远离循环水池(2)的一端连接有离心泵(4),离心泵(4)远离第一导管(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5),第二导管(5)远离离心泵(4)的一端连接有管道泵(6),管道泵(6)远离第二导管(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导管(7),第二导管(5)和第三导管(7)的顶部连接有同一个U型导管(8),U型导管(8)内安装有蝶阀(9),第三导管(7)远离管道泵(6)的一端连接有炉头本体(10),第二导管(5)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杆(12),且活动杆(1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11)外,第二导管(5)的上方设有对称焊接在活动杆(12)两侧的支撑杆(13),两个支撑杆(13)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焊接在第二导管(5)顶部的固定块(14),两个固定块(14)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方槽(15),支撑杆(13)的一端延伸至方槽(15)内,方槽(15)内设有开设在支撑杆(13)顶部的第二通孔(16),第二通孔(16)内滑动安装有顶杆(17),且顶杆(17)的两端分别与方槽(15)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焊接固定,其中一个固定块(14)靠近活动杆(12)的一侧设有开设在支撑杆(13)顶部的第三通孔(18),第二导管(5)的顶部焊接有立柱(19),立柱(19)的顶端贯穿第三通孔(18)并延伸至第三通孔(18)外,立柱(19)的顶部焊接有横杆(20),横杆(20)靠近活动杆(1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铜块(21),第一铜块(21)的上方设有焊接在活动杆(12)一侧的连接块(22),连接块(22)上焊接有第二铜块(23),第二铜块(23)与第一铜块(21)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炉头的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池(2),循环水池(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导管(3),第一导管(3)远离循环水池(2)的一端连接有离心泵(4),离心泵(4)远离第一导管(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5),第二导管(5)远离离心泵(4)的一端连接有管道泵(6),管道泵(6)远离第二导管(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导管(7),第二导管(5)和第三导管(7)的顶部连接有同一个U型导管(8),U型导管(8)内安装有蝶阀(9),第三导管(7)远离管道泵(6)的一端连接有炉头本体(10),第二导管(5)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杆(12),且活动杆(1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11)外,第二导管(5)的上方设有对称焊接在活动杆(12)两侧的支撑杆(13),两个支撑杆(13)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焊接在第二导管(5)顶部的固定块(14),两个固定块(14)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方槽(15),支撑杆(13)的一端延伸至方槽(15)内,方槽(15)内设有开设在支撑杆(13)顶部的第二通孔(16),第二通孔(16)内滑动安装有顶杆(17),且顶杆(17)的两端分别与方槽(15)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焊接固定,其中一个固定块(14)靠近活动杆(12)的一侧设有开设在支撑杆(13)顶部的第三通孔(18),第二导管(5)的顶部焊接有立柱(19),立柱(19)的顶端贯穿第三通孔(18)并延伸至第三通孔(18)外,立柱(19)的顶部焊接有横杆(20),横杆(20)靠近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柱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