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799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其下模模座呈“L”形状且包括模座基部、设置于模座基部后端部且呈竖向布置的模座安装部,模座安装部的上端部延伸至模座基部的上端侧,模座基部的上表面与模座安装部的前表面通过圆角过渡,模座基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螺纹孔;模座安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且横截面呈圆形状的模座安装孔,模座安装孔内嵌装有呈圆棒形状且竖向布置的模座垫料,模座垫料与模座安装孔间隙配合,模座垫料上端面位于模座安装部上端面的下端侧;模座安装部的上端面开设有朝前开口的避让槽,避让槽的后端与模座安装孔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的优点。

A lower die structure applied to automatic pressure rive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wer die structure applied to an automatic pressure riveting machine, with the lower die seat in the shape of \L\, which includes the base of the die seat, the rear end of the base of the die base and the vertical arrangement of the mounting part. The upper end of the mounting part of the die seat is extende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of the die base,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of the die base is installed with the die seat.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part is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round angle.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base of the mold base is set up with a complete threaded hole. The mounting section of the die seat has an upwards opening and a circular shape of the die seat installation hole. In additi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mould cushion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end sid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mold seat installation part,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mold seat installation s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opening, a shelter slot,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shelter slo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unting hole of the mold base. Through the structure desig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压铆机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
技术介绍
在压铆加工过程中,现有技术一般通过自动压铆机来实现压铆加工。其中,对于自动压铆机而言,其压铆模具设计非常重要。然而,现有自动压铆机的下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该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包括有下模模座,下模模座呈“L”形状,下模模座包括有模座基部、设置于模座基部后端部且呈竖向布置的模座安装部,模座基部与模座安装部为一体结构,模座安装部的上端部延伸至模座基部的上端侧,模座基部的上表面与模座安装部的前表面通过圆角过渡,模座基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螺纹孔;模座安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且横截面呈圆形状的模座安装孔,模座安装孔内嵌装有呈圆棒形状且竖向布置的模座垫料,模座垫料与模座安装孔间隙配合,模座垫料上端面位于模座安装部上端面的下端侧;模座安装部的上端面开设有朝前开口的避让槽,避让槽的后端与模座安装孔连通,避让槽的宽度值与模座安装孔的直径值相等。其中,所述下模模座为铝质模座。其中,所述模座垫料为铝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其包括有下模模座,下模模座呈“L”形状,下模模座包括有模座基部、设置于模座基部后端部且呈竖向布置的模座安装部,模座基部与模座安装部为一体结构,模座安装部的上端部延伸至模座基部的上端侧,模座基部的上表面与模座安装部的前表面通过圆角过渡,模座基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螺纹孔;模座安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且横截面呈圆形状的模座安装孔,模座安装孔内嵌装有呈圆棒形状且竖向布置的模座垫料,模座垫料与模座安装孔间隙配合,模座垫料上端面位于模座安装部上端面的下端侧;模座安装部的上端面开设有朝前开口的避让槽,避让槽的后端与模座安装孔连通,避让槽的宽度值与模座安装孔的直径值相等。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1——下模模座11——模座基部111——螺纹孔12——模座安装部121——模座安装孔13——圆角14——避让槽2——模座垫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包括有下模模座1,下模模座1呈“L”形状,下模模座1包括有模座基部11、设置于模座基部11后端部且呈竖向布置的模座安装部12,模座基部11与模座安装部12为一体结构,模座安装部12的上端部延伸至模座基部11的上端侧,模座基部11的上表面与模座安装部12的前表面通过圆角13过渡,模座基部1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螺纹孔111。进一步的,模座安装部12开设有朝上开口且横截面呈圆形状的模座安装孔121,模座安装孔121内嵌装有呈圆棒形状且竖向布置的模座垫料2,模座垫料2与模座安装孔121间隙配合,模座垫料2上端面位于模座安装部12上端面的下端侧。更进一步的,模座安装部12的上端面开设有朝前开口的避让槽14,避让槽14的后端与模座安装孔121连通,避让槽14的宽度值与模座安装孔121的直径值相等。其中,下模模座1为铝质模座,模座垫料2为铝棒。本技术的模座垫料2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嵌装于模座安装部12的模座安装孔121内,当模座垫料2因破损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模座垫料2从模座安装孔121内取出即可。在本技术安装过程中,模座基部11的螺纹孔111与相应的锁紧螺丝相配合,即本技术的模座基部11可通过螺纹孔111与锁紧螺丝相配合而安装于自动压铆机的工作台位置。需进一步指出,模座安装部12的上端面开设有避让槽14结构,该避让槽14结构能够对压铆零件的非压铆位置进行避让。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的优点。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模模座(1),下模模座(1)呈“L”形状,下模模座(1)包括有模座基部(11)、设置于模座基部(11)后端部且呈竖向布置的模座安装部(12),模座基部(11)与模座安装部(12)为一体结构,模座安装部(12)的上端部延伸至模座基部(11)的上端侧,模座基部(11)的上表面与模座安装部(12)的前表面通过圆角(13)过渡,模座基部(1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螺纹孔(111);模座安装部(12)开设有朝上开口且横截面呈圆形状的模座安装孔(121),模座安装孔(121)内嵌装有呈圆棒形状且竖向布置的模座垫料(2),模座垫料(2)与模座安装孔(121)间隙配合,模座垫料(2)上端面位于模座安装部(12)上端面的下端侧;模座安装部(12)的上端面开设有朝前开口的避让槽(14),避让槽(14)的后端与模座安装孔(121)连通,避让槽(14)的宽度值与模座安装孔(121)的直径值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自动压铆机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模模座(1),下模模座(1)呈“L”形状,下模模座(1)包括有模座基部(11)、设置于模座基部(11)后端部且呈竖向布置的模座安装部(12),模座基部(11)与模座安装部(12)为一体结构,模座安装部(12)的上端部延伸至模座基部(11)的上端侧,模座基部(11)的上表面与模座安装部(12)的前表面通过圆角(13)过渡,模座基部(1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螺纹孔(111);模座安装部(12)开设有朝上开口且横截面呈圆形状的模座安装孔(121),模座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刘群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龙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