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固定卡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027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卡子,包括:第一线卡本体,第一线卡本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第一凹槽结构的槽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以及,第二线卡本体,第二线卡本体朝向第一线卡本体的侧面上、与第一凹槽结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第二凹槽结构的槽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且第二凹槽结构与第一凹槽结构围成线束夹紧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束固定卡子可将的线束夹紧固定,保证线束始终处于整齐状态,防止线束混乱相互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固定卡子
本技术涉及汽车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卡子。
技术介绍
在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研发过程中,由于测试传感器及麦克风的线束较长,在测试时容易互相缠绕,另外在测试工作结束后还需要测试人员对线束进行整理,以便于下一次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若不及时整理,在下一次测试时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卡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测试线束杂乱、因线束整理困难而造成的测试工作量繁重的问题。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卡子,包括:第一线卡本体,第一线卡本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第一凹槽结构的槽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以及,第二线卡本体,第二线卡本体朝向第一线卡本体的侧面上、与第一凹槽结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第二凹槽结构的槽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且第二凹槽结构与第一凹槽结构围成线束夹紧空间;其中,第一线卡本体与第二线卡本体可转动连接,第一线卡本体与第二线卡本体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线卡本体与第二线卡本体相互扣合,复位弹簧处于受力状态时,第一线卡本体与第二线卡本体相分离。其中,第一线卡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其中,第二线卡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减重孔。其中,第一凹槽结构为弧形凹槽。其中,第二凹槽结构为弧形凹槽。其中,第一线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销轴结构,第二线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销轴结构相配合的销孔结构,通过销轴结构穿设于销孔结构内,第一线卡本体与第二线卡本体可转动连接。其中,复位弹簧设置于销孔结构内。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当线束固定卡子的第一线卡本体和第二线卡本体相互扣合时,可将的线束夹紧固定,保证线束始终处于整齐状态,防止线束混乱相互缠绕。当需要将线束进行测试连接时,可对第一线卡本体和第二线卡本体施加外力,使第一线卡本体和第二线卡本体相分离,将线束释放,保证线束的正常测试连接。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卡子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卡子处于扣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卡子的第一线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卡子的第二线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第一线卡本体,2、第二线卡本体,3、线束夹紧空间,4、复位弹簧;11、第一凹槽结构,12、第一橡胶层,13、第一减重孔,14、销轴结构;21、第二凹槽结构,22、第二橡胶层,23、第二减重孔,24、销孔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卡子,包括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其中,第一线卡本体1与第二线卡本体2可转动连接,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之间形成有一线束夹紧空间3,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复位弹簧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当复位弹簧4处于受力状态时,第一线卡本体1与第二线卡本体2相分离,线束可从线束夹紧空间3内脱出,从而与测试线路的其他装置进行线束连接,保证测试的正常进行。如图2所示,当复位弹簧4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线卡本体1与第二线卡本体2相互扣合,线束可被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夹紧于线束夹紧空间3内,从而保证线束始终处于整齐状态,防止线束混乱相互缠绕。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线卡本体1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11,第一凹槽结构11的槽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12。如图4所示,第二线卡本体2朝向第一线卡本体1的侧面上、与第一凹槽结构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21,第二凹槽结构21的槽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22。其中,第二凹槽结构21与第一凹槽结构11围成线束夹紧空间3,当线束被夹紧于线束夹紧空间3内时,线束与第一橡胶层12和第二橡胶层22相接触,由于第一橡胶层12和第二橡胶层22的弹性较好,可适应不同数量、不同直径的线束固定需求。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橡胶层12和第二橡胶层22的摩擦力较大,可提高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对线束的夹紧力,避免线束固定后线束固定卡子脱落。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线卡本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减重孔13,以减轻线束固定卡子的整体重量,避免了线束固定卡子的重量对线束的拖拽应力,防止了线束的变形断裂。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线卡本体2上可设置多个第二减重孔23,第二减重孔23配合第一减重孔13进一步减轻了线束固定卡子的整体重量,避免了线束固定卡子的重量对线束的拖拽应力,防止了线束的变形断裂。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凹槽结构11为弧形凹槽,第二凹槽结构21为弧形凹槽,第一凹槽结构11与第二凹槽结构21的弧形凹槽相配合形成一封闭环形的线束夹紧空间3,将线束夹紧于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之间。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线卡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销轴结构14,如图4所示,第二线卡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与销轴结构14相配合的销孔结构24,通过销轴结构14穿设于销孔结构24内,第一线卡本体1与第二线卡本体2连接在一起,由于销轴结构14可在销孔结构24中转动,从而可实现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可选地,复位弹簧4设置于销孔结构24内,以限制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的位置关系。当复位弹簧4处于受力状态时,第一线卡本体1与第二线卡本体2相分离,线束可从线束夹紧空间3内脱出。当复位弹簧4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线卡本体1与第二线卡本体2相互扣合,线束可被第一线卡本体1和第二线卡本体2夹紧于线束夹紧空间3内,从而保证线束始终处于整齐状态,防止线束混乱相互缠绕。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卡子,当第一线卡本体和第二线卡本体相互扣合时,可将的线束夹紧固定,保证线束始终处于整齐状态,防止线束混乱相互缠绕。当需要将线束进行测试连接时,可对第一线卡本体和第二线卡本体施加外力,使第一线卡本体和第二线卡本体相分离,将线束释放,保证线束的正常测试连接。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线束固定卡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固定卡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卡本体(1),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11),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1)的槽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12);以及,第二线卡本体(2),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朝向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的侧面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1)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21),所述第二凹槽结构(21)的槽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22),且所述第二凹槽结构(21)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1)围成线束夹紧空间(3);其中,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弹簧(4)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相互扣合,所述复位弹簧(4)处于受力状态时,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相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固定卡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卡本体(1),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11),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1)的槽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12);以及,第二线卡本体(2),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朝向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的侧面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1)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21),所述第二凹槽结构(21)的槽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22),且所述第二凹槽结构(21)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1)围成线束夹紧空间(3);其中,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弹簧(4)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相互扣合,所述复位弹簧(4)处于受力状态时,所述第一线卡本体(1)与所述第二线卡本体(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韩坤任增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