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及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64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速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及减速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包含一级谐波减速机构、二级谐波减速机构和输入齿轮,一级谐波减速机构包含第一凸轮、第一柔轮和第一刚轮,第一刚轮的外轮面设置有外齿,且第一刚轮与输入齿轮啮合,第一柔轮与二级谐波减速机构的输入端相连。当第一凸轮转动时,第一刚轮固定,第一凸轮转动带动第一柔轮转动输出,此时一级谐波减速机的减速速比较大;当第一刚轮转动时,第一凸轮固定,第一刚轮转动带动第一柔轮转动输出,此时一级谐波减速机构的减速速比较小,从而让减速机实现快速和慢速输出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及减速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及减速机。
技术介绍
谐波减速器是一种利用挠性变形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减速器,由于其承载能力高、传动比大、体积小、重量轻、传动平稳且传动精度高等优点,使得谐波减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航空、机器人等行业。现有的谐波减速机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凸轮a、柔轮b和刚轮c三大部件,柔轮b为柔性薄壁,一般呈环状、杯状或礼帽状,柔轮b外圈和刚轮c内圈设置有互相配合的齿,柔轮b外圈和刚轮c内圈存在齿差(一般柔轮的齿数小于刚轮的齿数),凸轮a和刚轮c分别位于柔轮b的内侧和外侧,凸轮a为椭圆状的凸轮,凸轮a顶尖部位的柔轮b和刚轮c完全啮合,凸轮a其余部位的柔轮b和刚轮c处于半啮合或者脱开的状态,当凸轮a转动时,会带动柔轮b产生周期性的变形,使柔轮b的不同部位周期性的与刚轮c啮合,由于柔轮b和刚轮c之间存在齿差,因此柔轮b会相对刚轮c发生转动,达到减速的目的。上述谐波减速机构的不足之处在于,一般凸轮a输入,柔轮b和刚轮c有一个相对固定,柔轮b固定则刚轮c输出,刚轮c固定则柔轮b输出,速比都是固定值,而有些特定的场合要求减速机能够实现在快速和慢速之间切换,这对于常规的谐波减速机来说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及减速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谐波减速机难以切换输出转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包含一级谐波减速机构、二级谐波减速机构和输入齿轮,一级谐波减速机构包含第一凸轮、第一柔轮和第一刚轮,第一凸轮和第一刚轮分别位于第一柔轮的内侧和外侧,第一柔轮为柔性环形薄壁,第一凸轮的顶尖部位与第一柔轮贴合,第一柔轮的外圈与第一刚轮的内圈均设置有齿轮且相互啮合,第一柔轮的齿数小于第一刚轮的齿数;二级谐波减速机构包含第二凸轮、第二柔轮和第二刚轮,第二凸轮、第二柔轮和第二刚轮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凸轮、第一柔轮和第一刚轮的连接关系相同,第一柔轮与第二凸轮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刚轮的外轮面设置有外齿,且第一刚轮与输入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凸轮输入、输入齿轮固定时,第一刚轮固定,第一凸轮转动带动第一柔轮转动,第一柔轮的转动传递至第二凸轮,从而带动第二凸轮转动,当第二柔轮或第二刚轮中的一个固定,另外一个就会在第二凸轮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将转动输出,实现慢速输出;当第一凸轮固定、输入齿轮转动时,输入齿轮带动第一刚轮转动,由于第一凸轮固定,因此第一刚轮转动会带动第一柔轮转动,第一柔轮的转动传递至第二凸轮,从而带动第二凸轮转动,当第二柔轮或第二刚轮中的一个固定,另外一个就会在第二凸轮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将转动输出,实现快速输出。较佳地,第一凸轮包含第一转动轴、凸轮套和柔性轴承,凸轮套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柔性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凸轮套上,柔性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柔轮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柔性轴承磨损时,仅会磨损凸轮套,凸轮套与第一转动轴属于可拆卸连接,在进行维修时仅更换凸轮套即可,能够降低维修成本。较佳地,第二凸轮靠近第一凸轮的一端中心部位开设有凹槽,第一凸轮的末端插入第二凸轮内,且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能够互相支撑,保证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装配的稳定性。较佳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轮能够相对第二凸轮高速转动。一种减速机,包含上述的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还包含机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位于机壳内,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位于机壳外,且第一电机与第一凸轮连接,第二电机与输入齿轮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一凸轮转动,第二电机能够带动输入齿轮转动,当开启第一电机时,停止第二电机,减速机进行慢速输出;当开启第二电机时,停止第一电机,减速机进行快速输出。较佳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与机壳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壳通过轴承对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进行支撑作用,同时也能够降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与机壳的摩擦力。较佳地,第一刚轮通过轴承与机壳转动连接,且机壳通过轴承支撑和定位第一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壳能够通过轴承定位和支撑第一刚轮,在开启第二电机时,第一刚轮能够相对机壳和第一柔轮转动。较佳地,第二刚轮相对机壳固定,第二柔轮固定连接有输出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级谐波减速机构采用刚轮固定、柔轮输出的结构。较佳地,输出轴靠近第二凸轮的一端中心部位开设有凹槽,第二凸轮的一端插入输出轴的凹槽内,且第二凸轮与输出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轮插入输出轴内,输出轴能够对第二凸轮进行支撑作用,加强了第二凸轮的稳定性,同时也加强了输出轴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将第一凸轮和第一刚轮设置成能够交替式转动的结构,当第一凸轮转动时,第一刚轮固定,第一凸轮转动带动第一柔轮转动输出,此时一级谐波减速机的减速速比较大;当第一刚轮转动时,第一凸轮固定,第一刚轮转动带动第一柔轮转动输出,此时一级谐波减速机构的减速速比较小,从而让减速机实现快速和慢速输出的切换;2.通过串联设置两级谐波减速机构,一级谐波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作为二级谐波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一级谐波减速机构能够控制切换快速和慢速输出,二级谐波减速机构能够进一步增大减速速比,达到了当一级谐波减速机构切换至快速输出时,减速机的整体减速速比也不会很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谐波减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速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中,a、凸轮;b、柔轮;c、刚轮;1、一级谐波减速机构;11、第一凸轮;111、第一转动轴;112、凸轮套;113、柔性轴承;12、第一柔轮;13、第一刚轮;2、二级谐波减速机构;21、第二凸轮;211、第二转动轴;22、第二柔轮;23、第二刚轮;3、输入齿轮;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机壳;61、第一机壳;62、第二机壳;63、第三机壳;64、支撑板;65、第一轴承端盖;66、间隔板;67、第二轴承端盖;7、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2所示,一种谐波减速机,包含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和机壳6,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位于机壳6内,通过机壳6对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进行支撑、保护和定位,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分别与快慢速减速机构相连,驱动快慢速减速机构进行减速。如图3所示,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包含一级谐波减速机构1、二级谐波减速机构2和输入齿轮3,一级谐波减速机构1包含第一凸轮11、第一柔轮12和第一刚轮13,第一凸轮11和第一刚轮13分别位于第一柔轮12的内侧和外侧,第一柔轮12为杯状柔性薄壁,第一凸轮11的顶尖部位与第一柔轮12贴合,第一柔轮12的外圈与第一刚轮13的内圈均设置有齿轮且相互啮合,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及减速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级谐波减速机构(1)、二级谐波减速机构(2)和输入齿轮(3),一级谐波减速机构(1)包含第一凸轮(11)、第一柔轮(12)和第一刚轮(13),第一凸轮(11)和第一刚轮(13)分别位于第一柔轮(12)的内侧和外侧,第一柔轮(12)为柔性环形薄壁,第一凸轮(11)的顶尖部位与第一柔轮(12)贴合,第一柔轮(12)的外圈与第一刚轮(13)的内圈均设置有齿轮且相互啮合,第一柔轮(12)的齿数小于第一刚轮(13)的齿数;二级谐波减速机构(2)包含第二凸轮(21)、第二柔轮(22)和第二刚轮(23),第二凸轮(21)、第二柔轮(22)和第二刚轮(23)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凸轮(11)、第一柔轮(12)和第一刚轮(13)的连接关系相同,第一柔轮(12)与第二凸轮(21)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刚轮(13)的外轮面设置有外齿,且第一刚轮(13)与输入齿轮(3)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级谐波减速机构(1)、二级谐波减速机构(2)和输入齿轮(3),一级谐波减速机构(1)包含第一凸轮(11)、第一柔轮(12)和第一刚轮(13),第一凸轮(11)和第一刚轮(13)分别位于第一柔轮(12)的内侧和外侧,第一柔轮(12)为柔性环形薄壁,第一凸轮(11)的顶尖部位与第一柔轮(12)贴合,第一柔轮(12)的外圈与第一刚轮(13)的内圈均设置有齿轮且相互啮合,第一柔轮(12)的齿数小于第一刚轮(13)的齿数;二级谐波减速机构(2)包含第二凸轮(21)、第二柔轮(22)和第二刚轮(23),第二凸轮(21)、第二柔轮(22)和第二刚轮(23)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凸轮(11)、第一柔轮(12)和第一刚轮(13)的连接关系相同,第一柔轮(12)与第二凸轮(21)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刚轮(13)的外轮面设置有外齿,且第一刚轮(13)与输入齿轮(3)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轮(11)包含第一转动轴(111)、凸轮套(112)和柔性轴承(113),凸轮套(112)套设在第一转动轴(111)上,柔性轴承(113)的内圈套设在凸轮套(112)上,柔性轴承(113)的外圈与第一柔轮(12)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慢速输出减速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国兴王伟陈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合天成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