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0405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该体系包括其中一端固定在侧墙上的若干水平方钢管、顶端与水平方钢管的下底面相抵,底端固定于结构底板上的若干钢模板、安装于钢模板的外侧和结构底板之间的多个钢管斜撑以及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水平方钢管和结构底板的花篮结构,钢模板为与防撞侧石适配的曲面结构。通过在侧墙上固定水平方钢管对钢模板进行压顶,水平方钢管刚度大,尺寸精度准确,不易变形,与钢模板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加固体系的整体稳定性;钢模板采用统一定型化加工制作,规格统一、安拆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材料用量;防撞侧石成型后的结构尺寸及观感质量较好,提高了实测实量成绩,减少了后期装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发展迅猛,满街奔跑的汽车,让市民深刻感受到现代化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由于城市隧道可减少用地,构成立体交叉,解决交叉路口的拥挤阻塞,疏导交通,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保护环境,提高社会综合效益,逐渐成为交通运输方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我国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养护技术起步较晚,营运隧道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故保护建筑墙体的安全稳定尤为重要。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引发隧道内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也会导致隧道结构发生破坏,防撞侧石在隧道结构中不仅能够标定车行道范围以维护交通安全及下半弯曲部分便于排水,还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发生碰撞时对隧道结构的冲击力;作为安全设施的隧道防撞墙是隧道形象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采用木胶合模板、方木和钢管组成,由于方木刚度小、制作精度差,以及钢管与木方为线接触等原因,易造成混凝土成型质量差,阴阳角不方正、漏浆,实测实量不达标等诸多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易造成混凝土成型质量差,阴阳角不方正、漏浆,以及实测实量不达标等质量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包括其中一端固定在侧墙上的若干水平方钢管、顶端与所述水平方钢管的下底面相抵,底端固定于结构底板上的若干钢模板、安装于所述钢模板的外侧和结构底板之间的多个钢管斜撑以及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水平方钢管和结构底板的花篮结构,所述钢模板为与防撞侧石适配的曲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钢模板底端与结构底板之间设有砼找平层。进一步的,每块所述钢模板对应两个钢管斜撑,分别为第一钢管斜撑和第二钢管斜撑,所述第一钢管斜撑和第二钢管斜撑的顶端分别支撑所述钢模板的上下两侧。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斜撑的顶端与所述钢模板之间通过顶丝固定,底端与所述结构底板之间通过钢筋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钢模板包括若干劲板沿横向和纵向拼接而成,所述钢模板的四周为法兰板。进一步的,所述花篮结构包括花篮螺栓和分别连接所述花篮螺栓上下两侧的拉钩,位于所述花篮螺栓上侧的拉钩套设于所述水平方钢管上,位于所述花篮螺栓下侧的拉钩通过钢筋固定在所述结构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方钢管与所述侧墙之间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尺寸预制钢模板,并运至施工现场;S2:在侧墙和结构底板上分别标定防撞侧石顶部标高和底部宽度,并根据标定位置在侧墙上固定若干水平方钢管,在水平方钢管和结构底板之间安装花篮结构,同时根据标定的底部宽度在结构底板上浇筑砼找平层;S3:在所述水平方钢管和砼找平层之间安装钢模板,并在钢模板外侧和结构底板之间安装钢管斜撑。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水平方钢管通过膨胀螺丝固定于所述侧墙上,在水平方钢管和结构底板之间安装花篮结构具体为将花篮螺栓和位于上下两侧的拉钩置于水平方钢管和结构底板之间,将上侧的拉钩套设于所述水平方钢管上,下侧的拉钩通过钢筋固定在结构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钢模板安装前还包括在其内侧涂刷脱模剂,相邻两块钢模板的搭接处采用双面泡沫胶粘结,所述钢管斜撑的顶端通过顶丝固定在钢模板上,底端通过钢筋固定在结构底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在侧墙上固定水平方钢管对钢模板进行压顶,水平方钢管刚度大,尺寸精度准确,不易变形,与钢模板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加固体系的整体稳定性;(2)钢模板采用统一定型化加工制作,规格统一、安拆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周转使用率高,减少了材料用量。(3)防撞侧石成型后的结构尺寸及观感质量较好,提高了实测实量成绩,减少了后期装修成本;(4)构件造型及尺寸灵活多变,满足建筑结构各种尺寸的要求,产品能够随意组合,可在多个工程中重复周转使用,周转次数多,且回收成本高,摊销费用少,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钢模板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钢模板的平面示意图。图中所示:10、侧墙;11、膨胀螺丝;20、结构底板;30、水平方钢管;40、钢模板;41、劲板;42、法兰板;50、防撞侧石;60、花篮结构;61、花篮螺栓;62、拉钩;70、砼找平层;81、第一钢管斜撑;82、第二钢管斜撑;83、顶丝;90、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设于侧墙10和结构底板20之间,用于浇筑防撞侧石50前的模板支撑和定位,包括其中一端固定在侧墙10上的若干水平方钢管30、顶端与所述水平方钢管30的下底面相抵,底端固定于结构底板20上的若干钢模板40、安装于所述钢模板40的外侧和结构底板20之间的多个钢管斜撑以及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水平方钢管30和结构底板20的花篮结构60,所述钢模板40为与防撞墙适配的曲面结构。优选的,所述水平方钢管30与所述侧墙10之间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具体的,防撞侧石50位于侧墙10和结构底板20之间,需要根据设计进行顶部标高和底部宽度的标定,水平方钢管30根据顶部标高固定在侧墙10上用于压顶,并在水平方钢管30和结构底板20之间安装花篮结构60用于加固。钢模板40在工厂或定型化加工车间统一加工制作完成,其具体结构与所要浇筑的防撞侧石50的形状适配,如图2所示,为具有多处折弯的曲面结构,安装于水平方钢管30和结构底板2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钢模板40的内侧是指靠近侧墙10的一侧,外侧是指远离侧墙10的一侧。优选的,所述钢模板40底端与结构底板20之间设有砼找平层70。具体的,在安装钢模板40前还需根据防撞侧石50的底部宽度在结构底板20上浇筑砼找平层70,以便于控制防撞侧石50完成后的顶部标高,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防撞侧石50浇筑时底部出现漏浆、渗浆。优选的,每块所述钢模板40对应两个钢管斜撑,分别为第一钢管斜撑81和第二钢管斜撑82,所述第一钢管斜撑81和第二钢管斜撑82的顶端分别支撑所述钢模板40的上下两侧。所述钢管斜撑的顶端与所述钢模板40之间通过顶丝83固定,底端与所述结构底板20之间通过钢筋90固定。具体的,第一钢管斜撑81的长度大于第二钢管斜撑82的长度,第一钢管斜撑81支撑钢模板40的上侧,第二钢管斜撑82支撑钢模板40的下侧,且与钢模板40之间通过顶丝83固定,与结构底板20之间通过钢筋90固定,固定完成后无松动。如图3所示,所述钢模板40包括若干劲板41沿横向和纵向拼接而成,所述钢模板40的四周为法兰板42。本实施例中,每块钢模板40的平面尺寸为1500mm*986mm,四周的法兰板42尺寸为8*80mm,劲板41的尺寸为6*80mm,且纵向布置的间距为300mm,横向布置的间距依次为175mm、300mm、300mm及205mm。优选的,所述花篮结构60包括花篮螺栓61和分别连接所述花篮螺栓61上下两侧的拉钩62,位于所述花篮螺栓61上侧的拉钩62套设于所述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中一端固定在侧墙上的若干水平方钢管、顶端与所述水平方钢管的下底面相抵,底端固定于结构底板上的若干钢模板、安装于所述钢模板的外侧和结构底板之间的多个钢管斜撑以及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水平方钢管和结构底板的花篮结构,所述钢模板为与防撞侧石适配的曲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中一端固定在侧墙上的若干水平方钢管、顶端与所述水平方钢管的下底面相抵,底端固定于结构底板上的若干钢模板、安装于所述钢模板的外侧和结构底板之间的多个钢管斜撑以及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水平方钢管和结构底板的花篮结构,所述钢模板为与防撞侧石适配的曲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板底端与结构底板之间设有砼找平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钢模板对应两个钢管斜撑,分别为第一钢管斜撑和第二钢管斜撑,所述第一钢管斜撑和第二钢管斜撑的顶端分别支撑所述钢模板的上下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斜撑的顶端与所述钢模板之间通过顶丝固定,底端与所述结构底板之间通过钢筋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板包括若干劲板沿横向和纵向拼接而成,所述钢模板的四周为法兰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撞墙模板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篮结构包括花篮螺栓和分别连接所述花篮螺栓上下两侧的拉钩,位于所述花篮螺栓上侧的拉钩套设于所述水平方钢管上,位于所述花篮螺栓下侧的拉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徐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