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236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先将转向节工件正面装夹在中心孔加工夹具上进行加工;再将转向节工件反向装夹在水平夹具上进行加工;再将转向节工件侧向装夹在侧向夹具上进行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套夹具分别对转向节工件进行正反向以及侧向装夹,按顺序依次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优化了加工工序,减少了在转向节加工过程中的换刀次数和走刀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steering knuck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steering knuckle. First, the front part of the steering section is clamped on the machining fixture of the center hole, and then the steering knuckle workpiece is clipped on the horizontal fixture, and the steering knuckle workpiece is clipped laterally on the side fixture. The invention has three sets of jig to turn to the steering. The working parts are processed in order of positive and reverse and lateral clamping,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 is optimized in order, and the number of knife changing and the cutting time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steering knuckle are reduced, and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而随着汽车需求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对转向节的加工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而由于转向节上需要加工的结构较为复杂,工序较多,现有的加工方法以及工艺难以满足转向节的产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通过优化转向节的加工工序来提高其加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①将转向节工件正面装夹在中心孔加工夹具上;粗车中心孔正面的内径;粗精车中心孔反面的内径;精车中心孔正面的内径;车中心孔的环槽;②将转向节工件反向装夹在水平夹具上;铣制动臂的端头的两侧面;制动臂的端部钻孔,并在孔的正反两面倒角;粗铣转向臂的两侧面以及端部的锥孔面;粗铣控制连接臂以及减震臂的两侧面;铣控制连接臂的外端面;在控制连接臂的外端面上钻孔,并铣孔;③将转向节工件侧向装夹在侧向夹具上;精铣控制连接臂以及减震臂的两侧面;在减震臂的侧面钻孔并倒角;在控制连接臂的侧面钻孔并倒角;沿控制连接臂的中心锯槽;在转向臂的端部钻铰锥孔;铣ABS连接块的端面,并在端面上钻底孔,并对该底孔攻牙。优选的,所述步骤①中,粗车中心孔正面的直径为61.3mm;粗精车中心孔反面的直径为62mm;精车中心孔正面的直径为61.8mm;车中心孔的环槽直径为65mm;所述步骤②中,制动臂的端部钻孔直径为12.2mm,控制连接臂的外端面上的钻孔直径为15mm;所述步骤③中,减震臂上的钻孔直径为12mm,控制连接臂上的钻孔直径为10mm,ABS连接块的端面钻孔标准为M8。优选的,所述中心孔加工夹具包含圆盘座和油路组件,圆盘座上设置有制动臂压紧座、转向臂压紧座、转向臂顶块、控制臂顶块、减震臂顶块、侧顶块和歧管块;所述油路组件通过歧管块与上述各部件配合;所述制动臂压紧座和转向臂压紧座均通过油缸、压臂和垫块结构与转向节工件配合,转向臂顶块、控制臂顶块、减震臂顶块和侧顶块均为液压顶紧部件;所述制动臂压紧座与制动臂配合,转向臂压紧座和转向臂顶块与转向臂配合,控制臂顶块与控制连接臂配合,减震臂顶块与减震臂配合,侧顶块与ABS连接块配合。优选的,所述转向臂压紧座和转向臂顶块分别设置在转向臂的两侧;所述控制臂顶块与控制连接臂的正端面配合;所述减震臂顶块与减震臂靠近制动臂的一侧配合;所述侧顶块与ABS连接块的正端面配合。优选的,所述圆盘座上还设置有多个配重块,多个配重块以堆叠的形式设置。优选的,所述水平夹具包含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主压紧座和至少一组水平装夹组件,水平装夹组件包含定位座、夹紧座和两个副压紧座;所述主压紧座上设置有主压臂,夹紧座上设置有转向臂夹块和固定顶头,转向臂夹块上设置有液压顶头;所述主压紧座与两个副压紧座分别位于定位座的两侧,副压紧座上设置有液压推杆、固定块和Z形压臂;所述Z形压臂的下部的一端与液压推杆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固定块连接,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Z形压臂铰接,Z形压臂的上部的端部设置有压紧块。优选的,所述水平装夹组件有两组,两组水平装夹组件在主压紧座的两侧对称设置,主压紧座上的主压臂为双头压臂,主压臂的中部与主压紧座的伸缩杆部铰接,主压臂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水平装夹组件配合装夹工件。优选的,所述夹紧座上设置有竖向的导槽,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导槽配合的锁紧销。优选的,所述侧向夹具包含底板,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侧板架,侧板架上设置有侧向油缸、制动臂定位销和多个挡销;所述侧向油缸上设置有与转向节工件配合的侧向装夹组件,制动臂定位销与制动臂配合;所述侧向装夹组件包含液压塞、油封、紧定销、紧定环和侧向插座;所述液压塞设置在侧向油缸中,油封设置在侧向油缸的端口,液压塞穿过油封与紧定销连接,并通过锁紧套锁紧,紧定环上设置有插口,紧定环通过插口与紧定销配合;所述侧向插座固定连接在侧板架上,侧向插座与紧定销和紧定环配合将转向节工件夹紧。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侧板架,两个侧板架上的各个部件相对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节加工工艺,通过三套夹具分别对转向节工件进行正反向以及侧向装夹,按顺序依次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优化了加工工序,减少了在转向节加工过程中的换刀次数和走刀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转向节工件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心孔加工夹具的立体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平夹具的立体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副压紧座的立体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侧向夹具的立体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侧向夹具的局部剖视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紧定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附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①将转向节工件1正面装夹在中心孔加工夹具上;粗车中心孔2正面的内径;粗精车中心孔2反面的内径;精车中心孔2正面的内径;车中心孔2的环槽;②将转向节工件1反向装夹在水平夹具上;铣制动臂3的端头的两侧面;制动臂3的端部钻孔,并在孔的正反两面倒角;粗铣转向臂4的两侧面以及端部的锥孔面;粗铣控制连接臂5以及减震臂6的两侧面;铣控制连接臂5的外端面;在控制连接臂5的外端面上钻孔,并铣孔;③将转向节工件1侧向装夹在侧向夹具上;精铣控制连接臂5以及减震臂6的两侧面;在减震臂6的侧面钻孔并倒角;在控制连接臂5的侧面钻孔并倒角;沿控制连接臂5的中心锯槽;在转向臂4的端部钻铰锥孔;铣ABS连接块7的端面,并在端面上钻底孔,并对该底孔攻牙。其中,在步骤①中,粗车中心孔2正面的直径为61.3mm;粗精车中心孔2反面的直径为62mm;精车中心孔2正面的直径为61.8mm;车中心孔2的环槽直径为65mm;在步骤②中,制动臂3的端部钻孔直径为12.2mm,控制连接臂5的外端面上的钻孔直径为15mm;在步骤③中,减震臂6上的钻孔直径为12mm,控制连接臂5上的钻孔直径为10mm,ABS连接块7的端面钻孔标准为M8。在步骤①中,如图2所示,所述中心孔加工夹具包含圆盘座11和油路组件12,圆盘座11上设置有制动臂压紧座13、转向臂压紧座14、转向臂顶块141、控制臂顶块15、减震臂顶块16、侧顶块17和歧管块;所述油路组件12通过歧管块与上述各部件配合;所述制动臂压紧座13和转向臂压紧座14均通过油缸、压臂和垫块结构与转向节工件1配合,转向臂顶块141、控制臂顶块15、减震臂顶块16和侧顶块17均为液压顶紧部件;所述制动臂压紧座13与制动臂3配合,转向臂压紧座14和转向臂顶块141与转向臂4配合,控制臂顶块15与控制连接臂5的正端面配合,减震臂顶块16与减震臂6配合,侧顶块17与ABS连接块7的正端面配合。其中,所述控制臂顶块15的顶紧方向将圆盘座11均分为左右两侧,制动臂压紧座13和减震臂顶块16位于一侧,转向臂压紧座14、转向臂顶块141和侧顶块17位于另一侧,并且转向臂压紧座14和转向臂顶块141分别设置在工件的转向臂的两侧;所述圆盘座11上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①将转向节工件(1)正面装夹在中心孔加工夹具上;粗车中心孔(2)正面的内径;粗精车中心孔(2)反面的内径;精车中心孔(2)正面的内径;车中心孔(2)的环槽;②将转向节工件(1)反向装夹在水平夹具上;铣制动臂(3)的端头的两侧面;制动臂(3)的端部钻孔,并在孔的正反两面倒角;粗铣转向臂(4)的两侧面以及端部的锥孔面;粗铣控制连接臂(5)以及减震臂(6)的两侧面;铣控制连接臂(5)的外端面;在控制连接臂(5)的外端面上钻孔,并铣孔;③将转向节工件(1)侧向装夹在侧向夹具上;精铣控制连接臂(5)以及减震臂(6)的两侧面;在减震臂(6)的侧面钻孔并倒角;在控制连接臂(5)的侧面钻孔并倒角;沿控制连接臂(5)的中心锯槽;在转向臂(4)的端部钻铰锥孔;铣ABS连接块(7)的端面,并在端面上钻底孔,并对该底孔攻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①将转向节工件(1)正面装夹在中心孔加工夹具上;粗车中心孔(2)正面的内径;粗精车中心孔(2)反面的内径;精车中心孔(2)正面的内径;车中心孔(2)的环槽;②将转向节工件(1)反向装夹在水平夹具上;铣制动臂(3)的端头的两侧面;制动臂(3)的端部钻孔,并在孔的正反两面倒角;粗铣转向臂(4)的两侧面以及端部的锥孔面;粗铣控制连接臂(5)以及减震臂(6)的两侧面;铣控制连接臂(5)的外端面;在控制连接臂(5)的外端面上钻孔,并铣孔;③将转向节工件(1)侧向装夹在侧向夹具上;精铣控制连接臂(5)以及减震臂(6)的两侧面;在减震臂(6)的侧面钻孔并倒角;在控制连接臂(5)的侧面钻孔并倒角;沿控制连接臂(5)的中心锯槽;在转向臂(4)的端部钻铰锥孔;铣ABS连接块(7)的端面,并在端面上钻底孔,并对该底孔攻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粗车中心孔(2)正面的直径为61.3mm;粗精车中心孔(2)反面的直径为62mm;精车中心孔(2)正面的直径为61.8mm;车中心孔(2)的环槽直径为65mm;所述步骤②中,制动臂(3)的端部钻孔直径为12.2mm,控制连接臂(5)的外端面上的钻孔直径为15mm;所述步骤③中,减震臂(6)上的钻孔直径为12mm,控制连接臂(5)上的钻孔直径为10mm,ABS连接块(7)的端面钻孔标准为M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加工夹具包含圆盘座(11)和油路组件(12),圆盘座(11)上设置有制动臂压紧座(13)、转向臂压紧座(14)、转向臂顶块(141)、控制臂顶块(15)、减震臂顶块(16)、侧顶块(17)和歧管块;所述油路组件(12)通过歧管块与上述各部件配合;所述制动臂压紧座(13)和转向臂压紧座(14)均通过油缸、压臂和垫块结构与转向节工件(1)配合,转向臂顶块(141)、控制臂顶块(15)、减震臂顶块(16)和侧顶块(17)均为液压顶紧部件;所述制动臂压紧座(13)与制动臂(3)配合,转向臂压紧座(14)和转向臂顶块(141)与转向臂(4)配合,控制臂顶块(15)与控制连接臂(5)配合,减震臂顶块(16)与减震臂(6)配合,侧顶块(17)与ABS连接块(7)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臂压紧座(14)和转向臂顶块(141)分别设置在转向臂(4)的两侧;所述控制臂顶块(15)与控制连接臂(5)的正端面配合;所述减震臂顶块(16)与减震臂(6)靠近制动臂(3)的一侧配合;所述侧顶块(17)与ABS连接块(7)的正端面配合。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臻嘉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