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和汽车手套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667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和汽车手套箱,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包括:触摸接收装置、信号传输线束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外表面,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内部,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一端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凹陷,所述凹陷内置有顶块,所述手套箱内的锁紧装置的锁舌与所述顶块的一侧相互挤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驾驶员对手套箱误操作,导致浪费驾驶员的精力去将其关闭,并给驾驶员造成困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和汽车手套箱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和汽车手套箱。
技术介绍
汽车手套箱作为一种汽车内饰,它是通过锁机构使手套箱门与仪表板本体保持锁止状态的,手套箱开启的方式一般分为上下开启、侧向开启和按压式开启三种类型。上下开启和侧向开启的扣手在手套箱表面可见,影响美观。而按压式开启方式的扣手不可见,使整体更加美观。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按压式开启方式,但是驾驶员在使用按压式的手套箱时,经常会产生误操作,如在其附近操作车辆按钮时,手指不小心碰到了按压启动装置,就会使手套箱开启,而此时还需要浪费驾驶员的精力去将其关闭,给驾驶员造成困扰。因此,有必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手套箱误操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和汽车手套箱。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包括:触摸接收装置、信号传输线束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外表面,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内部,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一端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凹陷,所述凹陷内置有顶块,所述手套箱内的锁紧装置的锁舌与所述顶块的一侧相互挤压设置。此外,所述信号传输线束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手套箱的内部。此外,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不同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所位于的所述手套箱的外表面上或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在外部的支架上。此外,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位于所述手套箱朝向汽车车顶一侧的外表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手套箱,包括:手套箱体、安装在所述手套箱体内部的锁紧装置和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所述开启机构包括:触摸接收装置、信号传输线束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外表面,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内部,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一端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凹陷,所述凹陷内置有顶块,所述手套箱内的所述锁紧装置的锁舌与所述顶块的一侧相互挤压设置。此外,所述信号传输线束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手套箱的内部。此外,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不同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所位于的所述手套箱的外表面上或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在外部的支架上。此外,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位于所述手套箱朝向汽车车顶一侧的外表面。此外,所述锁紧装置为双点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驾驶员对手套箱误操作,导致浪费驾驶员的精力去将其关闭,并给驾驶员造成困扰的技术问题,使驾驶员不会因误按压到启动装置导致手套箱开启。本实施例中只有当驾驶员或乘客对触摸接收装置进行触控时才会开启手套箱,不会产生误操作,使驾乘人员的体验更好。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中触摸接收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触摸接收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中信号传输线束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中信号处理模块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的手套箱内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触摸接收装置2-信号传输线束3-信号处理模块4-手套箱21-信号传输线束的一端22-信号传输线束的另一端31-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口端32-顶块41-锁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包括:触摸接收装置1、信号传输线束2和信号处理模块3,触摸接收装置1的触摸端11位于手套箱的外表面,触摸接收装置1的接口端12位于手套箱的内部,信号传输线束2的一端21与触摸接收装置1的接口端12电连接,信号传输线束2的另一端22与信号处理模块3的接口端31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3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凹陷,凹陷内置有顶块32,手套箱内的锁紧装置的锁舌41与顶块32的一侧相互挤压设置。可选地,触摸接收装置1可以选择透明、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触摸屏。触摸接收装置1的尺寸可以根据手套箱的大小设置。信号传输线束2由多条信号传输线构成,负责传输电流信号。信号处理模块3接收电流信号,并根据电流信号触发顶块32从凹陷中顶出,将锁紧装置的锁舌41顶回到锁紧装置内,此时手套箱的锁紧装置解锁,手套箱开启。锁紧装置包括双点锁等类型的锁。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的工作原理为:触摸接收装置1接收外部乘客或驾驶员的触摸信号产生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束2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3,信号处理模块3接收到电流信号后触发顶块32从凹陷处顶出,此时与顶块32互相挤压的锁舌41从凹陷中被顶出,使锁舌41回到锁紧装置中,此时手套箱开启。手套箱开启后,顶块32复位到凹陷内部,以保证手套箱关闭时锁紧装置的锁舌41重新回到凹陷内部与顶块32互相挤压,从而使锁紧装置锁定手套箱,保证手套箱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驾驶员对手套箱误操作,导致浪费驾驶员的精力去将其关闭,并给驾驶员造成困扰的技术问题,使驾驶员不会因误按压到启动装置导致手套箱开启。本实施例中只有当驾驶员或乘客对触摸接收装置1进行触控时才会开启手套箱,不会产生误操作,使驾乘人员的体验更好。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束2和信号处理模块3均设置于手套箱的内部。当将信号传输线束2和信号处理模块3设置于手套箱的内部时,方便信号传输线束2的走线,使连接更加简单,也不需要额外对手套箱进行工艺处理。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3设置于不同于触摸接收装置1的触摸端11所位于的手套箱的外表面上或信号处理模块3设置在外部的支架上。若手套箱内部的设计较复杂,或者需要在手套箱内部预留更多的空间,此时可以将信号处理模块3设置于不同于触摸接收装置1的触摸端11所位于的手套箱的外表面上,由于设置在触摸接收装置1的触摸端11所位于的手套箱的外表面上会导致手套箱外观的美观性下降。也可以将信号处理模块3设置在外部的支架上,以节省手套箱内部空间和节省对手套箱的工艺处理。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触摸接收装置1的触摸端11位于手套箱朝向汽车车顶一侧的外表面。由于触摸接收装置1的触摸端11需要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和汽车手套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接收装置、信号传输线束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外表面,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内部,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一端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凹陷,所述凹陷内置有顶块,所述手套箱内的锁紧装置的锁舌与所述顶块的一侧相互挤压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接收装置、信号传输线束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外表面,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位于所述手套箱的内部,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一端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束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口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凹陷,所述凹陷内置有顶块,所述手套箱内的锁紧装置的锁舌与所述顶块的一侧相互挤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束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手套箱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不同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所位于的所述手套箱的外表面上或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在外部的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接收装置的触摸端位于所述手套箱朝向汽车车顶一侧的外表面。5.一种汽车手套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箱体、安装在所述手套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浩厚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